系统论述唐声诗的开山之作
讲真,作为一个门外汉,这部书读起来是很吃力的,一头栽进去,资料和论述无边无际。如果不先读作者自叙《唐声诗上下编简介》,根本不得其门而入。概括地说,唐声诗涉及辞、乐、歌、舞,体裁是齐言体,主要断代在唐并联系了五代。上编是概论,建立理论,兼表历史;下编则是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著录格调,辨别154个诗调。作者自称“此稿特性在主声,不主文”。意思是追求体现的不仅是歌词的文字,而在“声与容之制作与演奏”。这样说来,本书侧重声诗的音乐性而非文学性。书中述及歌辞形式时,也提到刘尧民“音数说”。词曲兴盛于声诗之后,研究词曲也不可不研读这部《唐声诗》。
好书,需要有基础的读者才能用好
刚读的时候真是费劲,不懂的术语太多了。读了些别的书再来读,才稍微读得懂一些。任先生的行文风格也颇有特色,半文半白。
系统论述唐声诗的开山之作
讲真,作为一个门外汉,这部书读起来是很吃力的,一头栽进去,资料和论述无边无际。如果不先读作者自叙《唐声诗上下编简介》,根本不得其门而入。概括地说,唐声诗涉及辞、乐、歌、舞,体裁是齐言体,主要断代在唐并联系了五代。上编是概论,建立理论,兼表历史;下编则是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著录格调,辨别154个诗调。作者自称“此稿特性在主声,不主文”。意思是追求体现的不仅是歌词的文字,而在“声与容之制作与演奏”。这样说来,本书侧重声诗的音乐性而非文学性。书中述及歌辞形式时,也提到刘尧民“音数说”。词曲兴盛于声诗之后,研究词曲也不可不研读这部《唐声诗》。
好书,需要有基础的读者才能用好
刚读的时候真是费劲,不懂的术语太多了。读了些别的书再来读,才稍微读得懂一些。任先生的行文风格也颇有特色,半文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