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他谈俞平伯、沈从文、舒芜、杨宪益等相关人与事的文章,资料详实,见解独到,笔触细腻,值得一读。
品相很好。
与鲁迅相关的一本书,中图价格,不错。
因为书名和封面买的,还没看。为颜值买单哈哈哈😆
看看可以的
硬皮小精装❤️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这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纯理论的文学评论集
这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纯理论的文学评论集。虽然里面的文章都是本世纪写的,但是提到的人和事大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多数人和事我都从未听闻,如舒芜、贾植芳、杨宪益、黄裳、胡风事件、钟叔河、陈思和等。文章说形容得好似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却是一无所知,说明我不是文艺青年,也说明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我知晓的就只有沈从文和周作人。不过我从不知道沈从文在五十年代被那般对待过,也不太清楚周作人的生平和作品。但这本书有三个地方我极为喜欢。 一是《认错与忏悔》这篇,这个主题在我心中存在已久,但我一直不能将其理清,这篇文章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我混沌的思想。现在社会常可见到某某后来道歉的新闻,我每每觉得那种被迫的道歉并无意义,现在明了了,那是“忏悔”缺席的认错,并不是真正的“”认错“。但是“对他人和社会而言,认错比忏悔更加必要”。以后再看这种道歉新闻,我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然后最后一篇,我觉得是在说,只要主编是人,就必然会带有他的个人色彩,否则如果非要让他以别人的特色或者毫无特色来编辑,那何必要他这个人,找任何一个人来就可以了。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作者可以不再投稿,读者可以不买,甚至向出版社反映。攻击主编个人既无必要,也不应该。 最后是《何人识得轻与重》这篇。里面提到为什么耶稣之死人们都责怪犹大而不怨恨罗马总督。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只敢把矛头对准弱者,或者有人故意转移责任。这篇文章里点出了,处死耶稣是总督的职责,而犹大是做出了和其他十一个门徒不同的事情。用这样的观点再去看现在和将来的一些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了。
内容没得说,好书
一些人评论
本书收录了他谈俞平伯、沈从文、舒芜、杨宪益等相关人与事的文章,资料详实,见解独到,笔触细腻,值得一读。
品相很好。
与鲁迅相关的一本书,中图价格,不错。
因为书名和封面买的,还没看。为颜值买单哈哈哈😆
看看可以的
硬皮小精装❤️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这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纯理论的文学评论集
这本书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纯理论的文学评论集。虽然里面的文章都是本世纪写的,但是提到的人和事大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多数人和事我都从未听闻,如舒芜、贾植芳、杨宪益、黄裳、胡风事件、钟叔河、陈思和等。文章说形容得好似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却是一无所知,说明我不是文艺青年,也说明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我知晓的就只有沈从文和周作人。不过我从不知道沈从文在五十年代被那般对待过,也不太清楚周作人的生平和作品。但这本书有三个地方我极为喜欢。 一是《认错与忏悔》这篇,这个主题在我心中存在已久,但我一直不能将其理清,这篇文章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我混沌的思想。现在社会常可见到某某后来道歉的新闻,我每每觉得那种被迫的道歉并无意义,现在明了了,那是“忏悔”缺席的认错,并不是真正的“”认错“。但是“对他人和社会而言,认错比忏悔更加必要”。以后再看这种道歉新闻,我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然后最后一篇,我觉得是在说,只要主编是人,就必然会带有他的个人色彩,否则如果非要让他以别人的特色或者毫无特色来编辑,那何必要他这个人,找任何一个人来就可以了。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作者可以不再投稿,读者可以不买,甚至向出版社反映。攻击主编个人既无必要,也不应该。 最后是《何人识得轻与重》这篇。里面提到为什么耶稣之死人们都责怪犹大而不怨恨罗马总督。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只敢把矛头对准弱者,或者有人故意转移责任。这篇文章里点出了,处死耶稣是总督的职责,而犹大是做出了和其他十一个门徒不同的事情。用这样的观点再去看现在和将来的一些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了。
内容没得说,好书
一些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