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道士坛班《救母记》概述15-16页
旧抄《救母记》系清代绍兴敬义堂杨杏方抄本。从卷末所附的一段祭祀文“大清光绪□□岁次甲申〔下缺〕十有三日,弟子等谨以牲醴庶羞之奠,致祭于江川土谷太尉尊神之座前曰:唯神参赞造化,发育万物。凡我庶民,悉赖生植。时唯孟春,东作方兴,谨具牲醴,恭申祈告。伏愿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官赋足供,民食充盈。神其鉴临,陟降来歆,尚飨”① 看,敬义堂当是昔日绍兴某道士坛班的称谓,杨杏方为其中的成员。旧抄《救母记》抄于光绪九年(1883)六月。全剧分上下两卷。上卷自《开宗》至《地府》,凡十八出下卷自《思凡》至《小团圆》,凡二十一出,合计三十九出。近人赵景深先生生前曾收藏此本,赵景深就《思凡》《下山》的来历答文力的信曰:“我所藏的浙江绍兴光绪九年的抄本《救母传》〔案:“传”为“记”字之误〕和浙江新昌的抄本《目连戏》此出,却是兼采郑之珍本和青阳腔改本的。这两个抄本时代虽然都很晚,但我相信这是从明代传下来的。”② 本剧的情节主干与明代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以下简称“郑本”)上卷大致相同。内容叙述王舍城内傅相好善,斋僧布施,广行功果,感动上苍,玉帝命金童玉女持珠幡宝盖接上天堂,永享快乐。其妻刘氏却在兄弟刘贾的怂恿下,遣子萝卜出外经商,自己则在家中私开五荤,诋毁神明。经观音大士指点并道破天机,萝卜急速回程,三步一拜,返回家中,谏母重新皈佛。于是母子团圆,俗称“小团圆”③。 本剧除曲词、念白等与郑本颇多不同外,尚有不少穿插性的关目为郑本所无,计有《大会》《四景》《假霸》《偷鸡》《骂鸡》《回骂》《出吊》《训父》《雷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此乃绍兴民间于春耕前例演《救母记》以祭祀土谷神的祭文。 ② 赵景深《曲论初探》,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55~161 页。 ③ 小团圆:是相对“大团圆”而言的。绍兴民间的目连大戏均演至目连全家升天受封,于天堂团聚,俗称“大团圆”。 九出。这些关目大多可以单独演出,戏剧性很强,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其中又以《倫鸡》《骂鸡》《回骂》《出吊》《训父》最为精彩。其念白纯为绍兴方言土语,富有浓郁的乡士气息,刻画世态人情入木三分,当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的结品,正如鲁迅所说,“这是真的农民和手业工人的作品”①。此外尚有些关目,如《思凡》《落山》《相调》,内容虽与郑本相同,但它们的底本却是不同的。如《思凡》除开头一曲【娥郎儿】(原本漏写曲名)与郑本相同外,其余几乎与郑本全异,而与江苏的阳腔目连戏相近,可见它与郑本未必出自同一母本。 此抄本由于长期流传在民间,不仅错别字、漏字随处可见,且时常随便断句,不经校订,往往难以卒读。本书校订主要依据郑本,同时参照绍剧本②、新老义和本③、汇编本④。其中凡是郑本所无的关目,则校以绍剧本,同时参照其他各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门外文谈》,《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82 页。 ②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于1962年12月内部编印的《浙江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绍剧(八)救母记》,简称“绍剧本”。 ③ 民国三十年(1941)新昌新老义和班手抄之浙江新昌《目连戏总纲》,简称“新老义和本”。 ④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浙江省文化局戏剧处于1958年11月内部编印的《浙江省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七十六至七十九集《救母记》,简称“汇编本”。
绍兴道士坛班《救母记》概述15-16页
旧抄《救母记》系清代绍兴敬义堂杨杏方抄本。从卷末所附的一段祭祀文“大清光绪□□岁次甲申〔下缺〕十有三日,弟子等谨以牲醴庶羞之奠,致祭于江川土谷太尉尊神之座前曰:唯神参赞造化,发育万物。凡我庶民,悉赖生植。时唯孟春,东作方兴,谨具牲醴,恭申祈告。伏愿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官赋足供,民食充盈。神其鉴临,陟降来歆,尚飨”① 看,敬义堂当是昔日绍兴某道士坛班的称谓,杨杏方为其中的成员。旧抄《救母记》抄于光绪九年(1883)六月。全剧分上下两卷。上卷自《开宗》至《地府》,凡十八出下卷自《思凡》至《小团圆》,凡二十一出,合计三十九出。近人赵景深先生生前曾收藏此本,赵景深就《思凡》《下山》的来历答文力的信曰:“我所藏的浙江绍兴光绪九年的抄本《救母传》〔案:“传”为“记”字之误〕和浙江新昌的抄本《目连戏》此出,却是兼采郑之珍本和青阳腔改本的。这两个抄本时代虽然都很晚,但我相信这是从明代传下来的。”② 本剧的情节主干与明代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以下简称“郑本”)上卷大致相同。内容叙述王舍城内傅相好善,斋僧布施,广行功果,感动上苍,玉帝命金童玉女持珠幡宝盖接上天堂,永享快乐。其妻刘氏却在兄弟刘贾的怂恿下,遣子萝卜出外经商,自己则在家中私开五荤,诋毁神明。经观音大士指点并道破天机,萝卜急速回程,三步一拜,返回家中,谏母重新皈佛。于是母子团圆,俗称“小团圆”③。 本剧除曲词、念白等与郑本颇多不同外,尚有不少穿插性的关目为郑本所无,计有《大会》《四景》《假霸》《偷鸡》《骂鸡》《回骂》《出吊》《训父》《雷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此乃绍兴民间于春耕前例演《救母记》以祭祀土谷神的祭文。 ② 赵景深《曲论初探》,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55~161 页。 ③ 小团圆:是相对“大团圆”而言的。绍兴民间的目连大戏均演至目连全家升天受封,于天堂团聚,俗称“大团圆”。 九出。这些关目大多可以单独演出,戏剧性很强,属于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小戏,其中又以《倫鸡》《骂鸡》《回骂》《出吊》《训父》最为精彩。其念白纯为绍兴方言土语,富有浓郁的乡士气息,刻画世态人情入木三分,当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的结品,正如鲁迅所说,“这是真的农民和手业工人的作品”①。此外尚有些关目,如《思凡》《落山》《相调》,内容虽与郑本相同,但它们的底本却是不同的。如《思凡》除开头一曲【娥郎儿】(原本漏写曲名)与郑本相同外,其余几乎与郑本全异,而与江苏的阳腔目连戏相近,可见它与郑本未必出自同一母本。 此抄本由于长期流传在民间,不仅错别字、漏字随处可见,且时常随便断句,不经校订,往往难以卒读。本书校订主要依据郑本,同时参照绍剧本②、新老义和本③、汇编本④。其中凡是郑本所无的关目,则校以绍剧本,同时参照其他各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门外文谈》,《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82 页。 ②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绍兴县绍剧搜集小组于1962年12月内部编印的《浙江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绍剧(八)救母记》,简称“绍剧本”。 ③ 民国三十年(1941)新昌新老义和班手抄之浙江新昌《目连戏总纲》,简称“新老义和本”。 ④ 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浙江省文化局戏剧处于1958年11月内部编印的《浙江省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七十六至七十九集《救母记》,简称“汇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