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12条) 写评论赚积分>>
ztw***(三星用户)

论文集可以体现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

2022-08-14 03:28:43
0 0
ztw***(二星用户)

书挺好的,完好,很新

2022-01-04 18:06:11
0 0
ztw***(二星用户)

包装不太好,书外面有一个大的盒子已经烂了,书有一点皱褶,还行

2022-01-04 18:05:00
1 0
ztw***(二星用户)

太喜欢这个系列了

这个系列都快要收集全了!

2021-08-24 09:57:08
0 0
ztw***(二星用户)

中国社科院研究论文精选集,多有誉人启发之作!

2021-08-14 23:09:36
0 0
***(三星用户)

性价比高,水平也高。

2021-02-12 08:30:47
0 0
***(三星用户)

性价比很高,良心中图。

书品基本全新,价格美丽。

2020-11-18 10:02:49
0 0
***(三星用户)

和室友一起买的,文学部分水平是真的高。

2020-06-05 23:56:06
0 0
ail***(三星用户)

论文集录,唯一缺点是出版时间有点早,不过这也是淘书的乐趣之一。

2020-05-22 14:51:14
0 0
ztw***(三星用户)

另一点,丛书是大量学术论文的编汇。论文自然有作者鲜明的观点,阅读的过程就自然而然成了与作者交流观点的过程。作者的一些观点会引发自身的思考,这点我很喜欢。就像昨天翻到外国文学一册中的一篇,作者就“阅读外国作家作品是否应当了解作者生平故事”一点展开了探讨,这个问题也是我在平时阅读时会思索的。除却中国古典文学,自己爱看的就是亚洲文学,特别是日本文学。在阅读作家部分晦涩文作的时候(譬如三岛《太阳》与铁或者铁生的《病隙碎笔》)我首先做的就是先去了解他的生平故事、他生存年代的背景,尔后进一步去了解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去理解他们的文字。不过按照文中提出的一个相反观点,或许太多依赖这种方式去阅读可能会导致自己的过度解读吧。说到这点就不由想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我的中学时代经常被阅读理解题过度解读。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谈,读者对于作者的文章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但完全脱离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却又是不行的,所以大概两种要结合起来会比较好吧,不过于被作者的经历等等客观方面约束,跳脱出来又能回归于此,约略便是最好的方式了。

2019-06-22 09:19:27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