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买的毛姆的第四本了
小说与历史之间
初读《面纱》的时候,我还是个上初中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个经历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后,重新安顿下来的成年人。 幼时看到诸如“梅潭府修女开办孤儿院,奉献一切,身无分文。在疫情爆发后,留守疫区,一心为当地民众奔波。”的情节,只感动于教会信仰的伟大和这些国际宗教人士的无私,并对基督教产生了极大好感。 成年后再看时,我已经了解了温州救济院育婴所(收1392名,死1086名)、上海徐家汇圣母院育婴堂(收40000余名,活197名)、武昌圣若慧善功修女会(存活率千分之二)的惨状,了解了西方教会在中国对民众、尤其是对儿童所做的恶行。再回头看书只觉得割裂,一边是现实里被残杀,被用以敛财的孩子,一边是小说中圣洁的神职人员。只能说,好在梅潭府只是个架空的地点,才只令人感到些许讽刺,却并不太影响阅读。 但此时我更好奇的是,毛姆在中国生活期间,如果真的拜访过此类育婴院,看到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这是买的毛姆的第四本了
小说与历史之间
初读《面纱》的时候,我还是个上初中的孩子,现在已经是个经历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后,重新安顿下来的成年人。 幼时看到诸如“梅潭府修女开办孤儿院,奉献一切,身无分文。在疫情爆发后,留守疫区,一心为当地民众奔波。”的情节,只感动于教会信仰的伟大和这些国际宗教人士的无私,并对基督教产生了极大好感。 成年后再看时,我已经了解了温州救济院育婴所(收1392名,死1086名)、上海徐家汇圣母院育婴堂(收40000余名,活197名)、武昌圣若慧善功修女会(存活率千分之二)的惨状,了解了西方教会在中国对民众、尤其是对儿童所做的恶行。再回头看书只觉得割裂,一边是现实里被残杀,被用以敛财的孩子,一边是小说中圣洁的神职人员。只能说,好在梅潭府只是个架空的地点,才只令人感到些许讽刺,却并不太影响阅读。 但此时我更好奇的是,毛姆在中国生活期间,如果真的拜访过此类育婴院,看到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