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扇子史话
读者评分
4.8分

扇子史话

豆瓣8.6分,在特殊年代,文学巨匠沈从文远离文坛,潜心文物世界,书中呈现了不同时代的扇子的形态,有大量的图片可以参考。

¥24.8 (3.6折) ?
1星价 ¥35.4
2星价¥35.4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780601635X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开
  • 页数:141
  • 出版时间:2005-01-01
  • 条形码:9787806016350 ; 978-7-80601-635-0

本书特色

扇子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生活上的需要密切相关。为招风取凉,拂灰去尘,引火加热,驱赶虫蚁,人类因之发明了扇子。它必然较早出现于天气炎热的南方,取材于随手可得的棕榈科植物叶片,和各种禽鸟的翅膀。较后需要日多,才进一步利用竹蔑蒲草编织而成。材料既轻便耐久,又容易加工,造型因此还不免从棕榈科叶片和禽鸟翅膀取法,或受其一定影响,情形十分自然(而且*原始的形象,说不定在某些地区,始终还在使用)。扇子的应用必然极古,至少也不会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以后。从原始的制陶业、冶炼业,进展而为征服自然促进生产的风扇、风箱,以至于现代大工业厂矿离不开的大型鼓风通风设备,经历了它自己一系列发展历史,这是一件十分显明的事情。它真正的发明权,或应由棕榈科植物和各种鸟类分享。原始人不过是触景生情,得到一种启发,如同古人所说,因蜘蛛结网而作网罟,因蓬转而作车轮,因材使用,并逐渐加以改进而已。

内容简介

扇子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生活上的需要密切相关。为招风取凉,拂灰去尘,引火加热,驱赶虫蚁,人类因之发明了扇子……

目录

扇子应用进展
前言
扇子史话
图表及说明
图录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本图石刻(曾发表于《汉代画像全集》),上部车乘主人手执扇式作半规状,和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大小两件实物形制相同,宜称“便面”。即《汉书·张敞传》中提及“自以便面拊马”的两汉时期普通应用器物。下部石刻反映则为“纨扇”。在东汉砖石画刻中为仅见。“纨扇”出现于魏晋之际,却可证传世班婕妤咏团扇作的五言诗《怨歌行》,前人从文体分析,认为或东京建安七子辈拟作,恐非成帝时作品,多一有力旁证或物证。
  东汉石刻中,除曾发现过一二种纨扇,此外还有七八种形状不同扇式器物,但便面则具普遍性。且从发展说,曹植所咏《九华扇赋》并序,均明白提及是不方不圆用细竹篾编成。晋人作《东宫旧事》,叙及皇太子受封,还提到供漆耍扇,青竹扇,黄竹扇。纳妃则用同心扇三十,单竹扇二十。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