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都城辞典
读者评分
4.9分

中国都城辞典

1星价 ¥39.7 (4.9折)
2星价¥39.7 定价¥81.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13条)
荆南布***(三星用户)

内容庞杂全面

这本书词条丰富达到6500条,关于古都的想到的想不到的方面都有涉及,太全面了。

2022-02-08 15:19:52
0 0
zyc***(三星用户)

中国都城辞典,硬精装,印刷优良,字迹清晰,资料性强。

2021-08-27 17:32:02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39228539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60
  • 出版时间:2000-09-01
  • 条形码:9787539228532 ; 978-7-5392-2853-2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都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社会状况的缩影

本书将带读者了解古代都城的变迁,清晰认知某一时期、某一都城、或某一门类的状况

友情提示:本书因年版久远,部分书页切口处有黄斑,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内容简介

片断:
六大古都谭其骧《中国七大古都序》认为,在本世纪30年代,
学术界才有论著在“五大古都”之
外,加上杭州,成为“六大古都”。按
“六大古都”作为专著出版,首见于
陈桥驿主编的《中国六大古都》(中
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出版)。此后又
有台北锦绣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
陈桥驿作序的大型画册《雄都耀光
华——中国六大古都》(陈桥驿)
七大古都80年代后期,谭
其骧首先提出安阳应列入大古都的
意见。当时北京、西安、河南、江苏、
浙江五个电视台,正在组织拍摄《中
国六大古都》电视系列片。1988年
10月,五个电视台的负责人与系列
片顾问史念海、陈桥驿到安阳进行
了考察研究,同意安阳加入中国大
古都之列。于是“七大古都”之名出
现。接着,《中国七大古都》电视系
列片拍摄完成,1990年开始在国内
外播放。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
古都》(谭其骧序)由中国青年出版
社于1991年出版;同年,大型画册
《中国七大古都(中文版和英文版)》
(陈桥驿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
版。(陈桥驿)
中世纪城市革命这是美
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G.W.Skinner)
在其主编的大型论文集《中华帝国
晚期的城市》(TheCityinLateImperial
China)一书中提出的有关中国历史
上城市发展的理论。所谓“中世纪
城市革命”。是指从唐末到宋初在中
国发生的一种市场与城市化的革
命。这种革命的影响,兼及大都城
和中小城镇。其主要现象为:一,放
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立在县城的
规定;二,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三,坊市制度消灭,而代之以自由得
多的街道规划,可以在城内或四郊
各处进行交易买卖;四,某些城市迅
速扩大,城郊商业区蓬勃发展;五,
出现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大批中
小城镇。按历史上中国城市的重要
标志和特色是城垣,“中世纪城市革
命”以前的城市格局,政治中心如皇
宫和州(郡)衙门均位于城垣中心。
在“中世纪城市革命”以后,这种城
市格局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首
都为例,北宋以前皇宫必位于都城
中心,但北宋、南宋与明初期的首都
就打破了这个格局。明清北京虽然
仍以皇宫为中心,但内外城和附廓
均有发达的商业区,已经完全不同
于汉唐首都。(陈桥驿)
中国都城发展史现代意
义上的都城,是从氏族部落中心的
大邑发展而来的。为了防御和保护
人口、财富.各氏族部落在聚居地周
围设置栅栏或构筑墙垣,逐渐形成
了人口聚居的部落中心。这便是都
城的萌芽。大约到传说时代.中国
便已出现了都城。《史记·五帝本
纪》载舜“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世本·作篇》有“鲧作城郭”。这些
记载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已得到
证实。到夏商时期,中国都城的建
筑规模和设施等都已经达到一定的
水平。如郑州商城遗址,总面积已
达25平方公里,内有城墙、城门、宫
殿和大型房基、手工业作坊等。至
周代,都城建设已形成制度。西周
初期。周公在洛阳营建东都时采用
的城郭连结的布局,成为后世都城
建设的准则,不但为春秋战国时代
中原各诸侯国纷纷采用,而且也为
秦都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所沿袭。
在西汉、东汉时期,都城制度发生了
重大变化。杨宽在《中国古代都城
制度史研究》序中认为,这个时期整
个都城的造向由“坐西朝东”变为
“坐北朝南”,由西城连结东郭或西
南城连结东北部的布局,变为东西
南三面郭区环抱中央北部城区的布
局。后来魏晋以及北魏的洛阳都沿
用东汉的布局,只是作了进一步的
发展。北魏洛阳废弃南北二宫的结
构,只保留北宫,并在宫门前建设两
侧整齐排列官署的中轴线。到唐
代,长安建成贯串皇城和郭城的南
北向中轴线,出现东西两面郭区对
称的街道、坊市的棋盘格式布局,进
一步在布局上发展和完善了东汉洛
阳“坐北朝南”的都城制度。唐宋时
期,都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
从传统的封闭式改变为开放式。五
代后周皇帝周世宗对此做出了重大
贡献。他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宫城
和州城外围加筑外城,准许居民沿
街造屋,开可占有街道十分之一宽
度的面积用来种树、掘井和搭盖凉
棚等,使得都城居民在饮食起居和
文化娱乐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北宋东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发展起来,形成宫城、里城和外城三
重城圈的结构,并且以宫城为中心,
全城交通四通八达。后来南宋临安
以及辽、金、元、明、清的都城建设,
都沿用了这种布局并有所发展。
(徐吉军)
都城城垣中国都城的标志
和特色是都城聚落外围筑有城垣。
即一般城邑,在城邑聚落外围也都
筑有城垣。美国著名汉学家施坚雅
(G.W.Skinner)所编《中华帝国晚期
的城市》一书中,收有夏威夷大学教
授章生道《城垣都城的形态》(The
MorphologyofWalledCaprtals)一又,专
论中国都城的这种特色。按城《说
文》卷一三下载:“城,以盛民也。”

前言

前言
《中国都城辞典》的编纂是近年来历
史城市研究和古都研究不断发展的结果。
没有这方面研究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研
究过程中发掘出来的许多资料,这部辞典
的编纂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历史城市的
研究发轫颇早,1977年,美国著名汉学家
施坚雅(G.W.Skinner)主编的巨著《中华
帝国晚期的城市》(TheCityinLateImperial
China)已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古
都研究实际上是历史城市研究的延伸,其
发展较前者稍晚。我在我主编的《中国七
大古都·后记》中提及:“我从八十年代之
初,开始主编《中国六大古都》一书,那个
时候,古都研究的学术空气,还没有像现
在这样浓厚。”1983年,以史念海教授为首
的中国古都学会在古都西安举行成立大
会,从此,古都研究的学术空气迅速提高。
当时正值《中国六大古都》出版,我则应日
本关西大学研究生院之聘,正在彼邦讲
学,西安之会不能恭逢其盛。但中国青年
出版社的胡晓谦编审,曾携此书百余册赴
西安分赠与会代表。我自己也带了一批赴日,我在《中国六大古
都·后记》中写到:“在日本与不少学者进行了古都研究的学术交
流,让我初步了解了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城市和古都的研究概
况。”1985年,我应聘到日本国立大阪大学讲学,当时,我正在主编
《中国历史名城》一书。如我在《中国七大古都·后记》中所说:“我
特别注意了日本历史地理学界对中国城市的研究概况,我先后访
问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国立大阪大学、关西大学、奈良女子大
学、广岛大学等高等学府,与许多学者进行畅谈,发现日本学者在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可观的。”我几次在日本了解的有关这个
领域的研究概况,后来发表在《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历史地理》第6辑,1988年)一文中,我在该文中说:“历史城市地
理研究或许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成果*多和*富于
创造性的部门,从5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出版了许多专著,发
表了大量论文。”日本学者的中国城市研究,其实是包括古都研究
在内的。例如山根幸夫的《中国中世纪城市》(东京学生社,1982年
出版),研究对象主要是唐末、五代和两宋的城市。他根据《东京梦
华录》和《清明上河图》等资料研究了北宋首都开封,又根据《梦粱
录》和《都城纪胜》等资料研究了南宋首都杭州。由此可见,中国历
史城市研究和古都研究,实际上已经国际化,而《中国都城辞典》所
汇集的,实际上包括中国和其他不少国家的国际研究成果。
这部辞典既然以都城为名,收入其中的,当然都是中国历史上
的都城,即所谓古都。所以在这里必须说明关于一个现代城市获
得古都称号的标准。关于这种标准,我在《中国六大古都·前言》中
已经有所表达,此后,我为台湾锦绣出版企业1989年出版的《雄都
耀光华——中国六大古都》、日本东京大明堂1990年出版的《中国
の诸都市——ゑの生ハ立ちと现状》以及河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
以两种版本(中文和英文)出版的巨型画册《中国七大古都》等书所
写的序言中,也都有所表达,包括我多次在国外讲学中涉及这个课
题(例如广岛修道大学在其《学报》1990年31卷1期刊载的《中国の
古都研究》,即是我在该校讲学的记录稿),都同样作过这类表达。
不过我把这种多次表达过的观点,归纳成两条文字,却始于《论绍
兴古都》(《历史地理》第9辑,1990年)一文,后来又录入《中国七大
古都·后记》之中,我提出的两条标准是:
“**方面,在历史上,朝代有大小之分,建都时间有长短之
别。汉、唐、明、清都是版图广阔的大朝廷,而五胡十六国,五代十
国,都是地方性的小朝廷。西安历周、秦、汉、唐诸盛世,洛阳为九
朝名都,而五代闽建都长乐府(今福州)只有37年,五代南汉建都兴
王府(今广州)不过55年。但不管长乐府和兴王府只是一个地方政
权的都城,也不管它们建都的时间都很短促,而事实是,它们都曾
一度作为一个独立政权的都城,因此,称它们为古都,这是符合历
史事实的。
第二方面,一个现代城市要获得古都称号,还必须符合另一种
历史事实,那就是当年的古都所在,是不是落于现在这个城市的境
域之中。例如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国都巴比伦城,常常被误作
建立于公元762年的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前身。其实,前者位于
幼发拉底河沿岸,后者位于底格里斯河沿岸,两城相去甚远,不能
混淆。正如建于公元7世纪的福斯塔特和建于公元10世纪的开罗
不能混淆一样(前者的废墟在后者南郊)。现在,我们把西安定为
古都,因为现代西安在地理位置上虽然与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
无涉,但它毕竟建立在隋唐长安的故址上。同样,我们把洛阳定为
古都,因为现代洛阳虽然与东周王城及汉魏故城无涉,但它毕竟建
立在隋唐故城的基址上。六大古都是一样,都是从这两方面符合
历史事实的。”
在提出了这两条作为古都的标准以后,由于出现了六大古都
和七大古都的问题,我又补充了一个现代城市可以称为大古都的
概念,发表于《中国的古都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
期),后来又在当年发表的《聚落、集镇、城市、古都》(《河洛史志》
1994年第3期)一文中重述一次。我所提出的大古都条件是:
“首先要符合一般古都的条件,另外还要符合作为大古都的特
殊条件。什么是大古都的特殊条件,具体地说,大古都必须曾经是
中国传统王朝的都城。上起夏、商、周、秦、汉、晋,下至隋、唐、宋、
元、明、清,都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传统王朝。这中间,晋室曾经东
渡,但西晋、东晋,原是一晋;宋朝虽然南迁,但北宋、南宋,都属一
宋。除了上述中国历史上众所公认的传统王朝以外,历史上出现
过的其他割据政权,如春秋各霸、战国列雄,此外如五胡十六国、五
代十国等等,都只能算是地方政权,有别于传统王朝。”
我之所以在前言中着重论述关于古都标准的问题,这是因为
这种标准对我们这部辞典关系重大。确定古都的标准,实际上就
是我们收词的标准。现在我们面临的一种情况是,颇有一些按我
们的标准并非古都的城市,却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追索传说,
穿凿资料,力求自己的城市列入古都之林。也有一些古都,搜罗掌
故,扩展声势,希望上升为大古都。对于这一些城市和古都,我们
的辞典显然无法苟从,还请谅鉴。
我忝为这部辞典的主编,由于杂务冗繁,所以在诸如辞书布
局、词目设计、组织稿件、整补修润等许多工作上,多由常务副主编
徐吉军先生主其事。有关辞典编纂中的其他一些问题,由他在《后
记》加以说明。
感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大力支持,辞典诸顾问的指
导以及为辞典撰写条目的许多学者的辛勤。敬希读者和学术界提
出宝贵意见。
陈桥驿
1996年9月于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目录


凡例
总目
分类词目表
正文
笔画索引
后记
总目
总类
沿革
历史
地理
人口
史事
经济
交通
特产
水利
城池
规划
教育
风俗
名胜
园林
宫殿
坛庙
寺观
陵墓
人物
文艺
文献
分类词目表
一、总类
古都
大古都
五大古都
六大古都
七大古都
中世纪城市革命
中国都城发展史
都城城垣
都城废墟
都城等级
都城制度
都城类型
都城布局
都城规划
都城结构
都城分区
陪都制度
二京
两京
两都
两都制
三都制
三都
四都制
四都
四京
五京制
五京
五都制
五都
六都制
立都居中制
多京制
三朝制度
皇城制度
左祖右社
王畿制度
一道三除制
驰道制度
择中立宫制
里坊制度
里坊制

都赋
都城
都邑
都门
都下
都会
都鄙
都畿
都辇

京师
京华
京阙
京关
京毂
京辇
京国
京域
京都
京城
京门
京邑
京里
京兆
京畿
京样
京市
城观
城阙
城辇

国都
国城
国邑
皇都
皇居
皇州
皇畿
皇京
皇邑
帝宅
帝城
帝里
帝居
帝郊
帝乡
帝畿
帝都
帝京
帝王宅
帝王州

凤城
凤京
凤凰城
丹凤城
朱城
金城
日下
日边
日远
长安
天咫
天京
天都
天庄
天路
天府
天邑
天保
天阙
天衢
天宇
王城
王里
王畿
王都
玉京
宇京

辇下
辇毂
辇毂下
首都
首善
行在
行朝
行都
行在所
中京
中国
中都
中畿
上国
上京
上都
神州
神京
神都
春明
宸垣
留都
别都
下都
塞下
名都
陪京
陪都
副都
代京
代都
定鼎地
旧京
旧都
故都
圣都
俗都
新都
汉京
函京
黄图
五门
九门
瑶京
层城
雄都
紫云
大都
西都
西京
东都
东京
罗城
外郭城
罗郭城
皇城
子城
内城
郭城
宫城
紫禁城
宫庭
宫廷
宫阙
宫殿
紫禁
紫宫
青宫
禁中
省中
禁内
大内
离宫
宫室
行宫
行阙
行殿
东宫
春宫
储宫
天苑
御苑
禁苑
内苑
驰道
御道
御街
天街
辇道
辇路
明堂
太庙
二、沿革
北京市
西安市
洛阳市
南京市
开封市
杭州市
安阳市
江陵
银川市
大同市
曲阜市
临淄区
邯郸市
苏州市
绍兴市
成都市
重庆市
福州市
长沙市
徐州市
大理市
昆明市
拉萨市
西宁市
张掖市
兰州市
临夏市
酒泉市
武威市
敦煌市
呼和浩特市
太原市
广州市
喀什市
库车县城
扬州市
凤阳县城
沈阳市
朝阳市
辽阳市
三、历史
先秦
涿鹿
穷桑
帝丘

平阳

蒲坂
蒲阪

阳翟
阳城
安邑


斟灌
斟鄩
斟寻

斗寻

穷石

老王
老丘
西河



豕韦






砥石

东都
商丘






殷墟


朝歌

赞茅
欑茅


彭戏
彭衙
庞戏







梅里


须句
须胸



钟离
终黎


南郑

宿



昆吾

三朡





缯衍





根牟

钟吾
司吾











倡阳








义渠
孤竹

















南燕











密须


州来
州黎


丰镐
洛邑
成周
下都


夷仪

新郑




滑费





新田
曲沃
蕃离
蒲姑
薄姑
犬邱

棫林
咸林

缘陵
淳于
宋城
管城
蔡城

燕城


不窋城




西
大金国志
太原
太原事迹记
晋阳志
并州记
晋阳记
嘉靖太原县志
万历太原府志
乾隆太原府志
道光太原县志
广州
南汉地理志
广州记
广州城坊志
南越志
番禺杂志
南海百咏
广州府志
番禺县志
白云粤秀二山合志
广州杂钞
扬州
广陵郡图经
扬州记
宝祐惟扬志
广陵志
嘉靖惟扬志
万历扬州府志
万历江都县志
康熙扬州府志
广陵通典
扬州画舫录
扬州图经
广陵事略
凤阳
中都志
万历凤阳县志
凤阳新书
帝乡纪略
康熙凤阳府志
沈阳
盛京通志
盛京城阙图
陪都景略
盛京通鉴
盛京典制备考
盛京内务府档
陪都纪略
沈阳百咏
辽阳
康熙辽阳州志
民国辽阳县志
展开全部

节选









相关资料

一、本辞典为学术性、资料性兼重的中型专科辞典。共收词目6500条左右。分为:总类、沿革、历史、地理、人口、史事、经济、交通、特产、水利、城池、规划、教育、风俗、名胜、园林、官殿、坛庙、寺观、陵墓、人物、文艺、文献二十三个门类。

二、本辞典原则上以收录各都城定都时期内的内容为限,期限外的一般不收。但个别与都城密切有关的词目,为便于读者查阅,仍酌情收录。

三、本辞典所收词目名称,有一词数名者,则以常见的为正条,其他或为参见条,或不收。

四、本辞典所收词目,在同一门类中凡属一词多义者,则按时代前后划分,用①②③……分项叙述。如分属两个以上门类的,则根据词目释文将其放入所侧重叙述的门类。

五、本辞典对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或诸说并存;或以一说为主,兼述他说。

六、本辞典正文按总目所列的门类次序分类排列。各个门类的词目,除总类外,一般均分列有若干个小类,或按时代、或按古都、或按专题排列。这样做的自的,除方便读者查阅外,也有利于读者对某一时期、某一都城、或某一门类的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七、本辞典历史纪年一般用旧纪年,夹注公元纪年。 

作者简介

陈桥驿(1923-2015),原名陈庆均,192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曾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谘询委员,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研究泰斗。陈桥驿积极参与了现代阶段历史地理学的学术研究实践和学科理论建构过程,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地理学者,为中国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水经注》与郦学、宁绍地区与吴越文化、方志学与地名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倾注了毕生精力。 2015年2月11日上午11时,在杭州逝世,享年92岁。2018年,《中国国家历史地理·陈桥驿全集》(1-14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