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分
包邮中国名画欣赏第六辑:石涛(山水)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5434477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23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43447745 ; 978-7-5434-4774-5
内容简介
《石涛:山水》:在当时以仿古派居主导地位的画坛上,石涛的理论与创作,虽然也被清初名画家"四王"之一的王原祁赞为"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但总的来说,他的名声还不大显著,而石涛则自信"后世自有知音"。后来他终于成为数十年后兴起的"扬州八怪"的先驱。他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绘画有深远影响,至今为中、外所推崇。除画作外,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后人辑之《大涤子题画诗跋》等。
作者简介
石涛(约1642—约1718年)原名朱若极。是明朝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生于桂林。其父亨嘉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自称监国,被明朝的广西巡抚遣 将战败并被擒获。若极被太监携逃全州,后入湘山寺为僧,法名原(元)济,字石涛。在寺中苦学诗、书、绘画。后画中题名常用者有:大涤子、苦瓜和尚(老 人)、清湘老(陈、遗)人、清湘枝下人、湘源老人、零丁老人、瞎尊者、膏肓子、小秉客等。在题名与印章中,常于石涛、大涤子、瞎尊者、膏肓子等之前,冠以 “清湘”(五代晋至元全州县名)二字,以示其对长于斯的全州的眷恋。
稍长,石涛离全州,遍游湘、鄂、皖、江、浙等名胜山水,在安徽宣城敬亭山 及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至南京(江宁)。他虽入释门,但未挣脱世俗名利观念,想得到清廷重用。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 (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于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辅同将军博尔都、户部尚书王等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 因其为明藩王后裔及和尚的身份,上进无望,乃返回南京,废“臣僧元济印”。在南京先后住了约8年,*后定居扬州,作大涤堂,以卖画为生,并总结与整理他多 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采。
石涛,为清初四名画僧之一(其余为弘仁、髡残、八大山人),他以深厚的文化素 养、奇特的人生经历,在绘画实践与理论上,刻意突出“创新”。他继承前人的传统,但反对“我为某家奴”、“食某家残羹”,主张“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法自我立”。绘画要从现实的山水、景物中去观察、寻找素材,但决不是简单的临摹,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感情,“搜尽奇峰打草稿”(人称其“得黄山之 灵”),使“山川脱胎于予”,“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借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我之肺腑,扬我之须眉”。他还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师古 的基础上要“开今”。他擅长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以奔放纵恣取胜。继承与发展了“以书入画”的文人传统,与整幅画总体艺术 构成上节奏的奔放,融成一体,取得统一与和谐。处处体现其脱其古人窠臼的“创新”精神。
-
艺术教育
¥8.8¥26.0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23.5¥69.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0.6¥30.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10.7¥29.8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11.7¥30.0 -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
¥23.1¥68.0 -
北宋 徽宗真书墨迹-人美书谱--天卷
¥17.7¥49.0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0.7¥58.0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13.0¥25.0 -
硬笔卷-楷书名家临帖入门
¥4.8¥13.0 -
赵孟頫书《胆巴碑》临写与创作
¥11.5¥35.0 -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
¥6.1¥13.0 -
齐白石山水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9.1¥30.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9.1¥30.0 -
花卉图案-经典图案资料汇编
¥7.5¥22.0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5.9¥49.8 -
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
¥18.4¥58.0 -
水彩私绘堂:爱的魔法汤
¥39.2¥49.0 -
重塑中国-一代电影人和他们的电影
¥11.2¥32.0 -
宋赵佶秾芳诗五色鹦鹉诗帖-正楷名碑名帖导临
¥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