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
读者评分
5分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

1星价 ¥27.5 (3.2折)
2星价¥26.7 定价¥8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三星用户)

印装质量不错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书,印装质量还是不错的,2006年印刷的书,品相挺好,纸张轻微发黄。好评!

2019-07-22 00:10:3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08110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05
  • 出版时间:2006-12-01
  • 条形码:9787117081108 ; 978-7-117-08110-8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成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目前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中的新技术,包括高通量筛选技术、超临界提取技术、酶提取技术、动态提取技术、半仿生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吸附澄清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口腔崩解技术、微囊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缓释技术、控释技术、靶向技术、指纹图谱技术、高速逆流提取技术、纳米技术、喷雾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中药细胞粉碎技术、微波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固体分散技术、乳化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的是在原传统中药制剂技术基础之上,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成,大部分技术则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药学的发展,新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到了中药制剂的研究上。本书在介绍这些技术特点和原理时,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为读者应用这些技术提供了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一、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制药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现代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应用概况
(一)提取新技术
(二)分离纯化新技术
(三)成型新技术
(四)其他新技术
三、中药新技术的前景和展望
第二章 高通量筛选技术
**节 概述
一、高通量筛选的基本原理
(一)样品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二)对酶活性的影响
(三)对细胞的作用
二、高通量筛选的特点
第二节 高通量筛选的仪器设备
一、样品处理自动化设备
二、药物筛选自动化操作设备
(一)高通量药物筛选自动化操作设备的组成
(二)计算机控制与程序编写
三、高通量药物筛选检测仪器
(一)检测探头
(二)光源系统
(三)适用试验载体
(四)机器人对接
(五)检测速度
(六)操作功能
(七)微板识别
(八)温度控制
(九)数据处理功能
四、相关配套设备
第三节 高通量筛选和G-蛋白偶联受体
一、高通量药物筛选
(一)药物筛选模型
(二)高通量的样品库
(三)自动化工作站
(四)高效率的数据处理系统
二、G-蛋白偶联受体
(一)G-蛋白偶联受体是高通量筛选的重要药靶
(二)G-蛋白偶联受体的高通量筛选
第四节 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一、中药提取库
(一)中药的选择
(二)中药的提取
二、Neuromedin U 2受体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
(一)仪器
(二)药品与试剂
(三)试验方法

(四)试验结果
第五节 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中的现状
(一)化学多样性
(二)建立化合物库
二、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中前景和问题
第三章 超临界萃取技术
**节 概述
一、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二、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三、超临界萃取的过程
四、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主要因素
(一)物料颗粒的大小
(二)萃取压力的影响
(三)萃取温度的髯静
(四)二氧化碳流量的影响
(五)夹带剂的选择
(六)传质性能的改善
(七)萃取时间
……
第四章 酶提取技术
第五章 半仿生技术
第六章 动态提取技术
第七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
第八章 膜分离技术
第九章 分子蒸馏技术
第十章 吸附澄清技术
第十一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第十二章 薄膜包衣技术
第十三章 微囊技术
第十四章 环糊精包合技术
第十五章 脂质体技术
第十六章 缓释制剂
第十七章 控释制剂
第十八章 靶向技术
第十九章 口腔崩解技术
第二十章 指纹图谱技术
第二十一章 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技术
第二十二章 纳米技术
第二十三章 喷雾干燥技术
第二十四章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第二十五章 中药细胞粉碎技术
第二十六章 微波技术
第二十七章 生物芯片技术
第二十八章 固体分散技术
第二十九章 中药乳化技术
第三十章 消毒与来菌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蔡宝昌,男,出生于1952年,上海市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科带头人。197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1988年~1996年两度赴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留学,从事天然药物研究,获药学博士学位。1997年任教授,1998年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1999年美国XBL高级访问学者,从事药物分析及质量标准研究。1998年~2003年任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至今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全国“百、千、万”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二层次人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中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澳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学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天然药物》、《药物
生物技术》、《亚太中医药杂志》等9家杂志编委。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部、省级课题21项,其中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50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为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编《常用中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制剂前处理新技术与新设备》、《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中药炮制学》等7部著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50多篇,SCI收载论文11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等部省级以上奖7项,均排名**。开发研究新药9项,6项获临床研究批件,1项获新药生产证书。培养博士28名、硕士生30名、博士后8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