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历史与修正

包邮艺术的历史与修正

1星价 ¥54.4 (8.0折)
2星价¥54.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103231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7
  • 出版时间:2007-03-01
  • 条形码:9787541032318 ; 978-7-5410-3231-8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26篇文章,包括:“学古而变,取洋而化”、“会心岂在多”、“白石”、“国画·生活·传统”、“中西融合与传统回归”等。

目录

吕澎 序言
蓝庆伟 前言
**部分 文本
钱乃婧 “学古而变,取洋而化”
陆蓓容 会心岂在多
白晶文 从素描艺术到浮雕艺术——浅析奚秀霞的浮雕
吕明翠 心灵的坚守——观何泳霖作品《原罪》
钮俊卿 游走在中国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关于李冉对徐悲鸿《树上》(1940年)的变体
慈玥剑 白石
穆争 经典的传承——解读漫画《新“三毛”流浪记》
李琪 从物质匮乏到精神空虚——解读《人群》
杨秀才 一次“倒退”的尝试——对陈之佛花鸟画中装饰设计情结的思考
卜欣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略谈潘天寿绘画中的“传统性”
闫信利 传统的继承与形式的创新——解读陆俨少的作品与其变体
禹培龙 国画精神的抽象化表现——尝试黄宾虹山水画中精神的变体再现
王道杰 天地精华,吐心中真情——体会王开通的变体画《山河水》
刘晓玲 国画·生活·传统——对李可染山水风格运用的一次尝试
杨倩倩 历史情境的再现——解析陈妍晖《江山如此》
高松寅 红色的变迁——读王亚霞的《风雨红岩》
刘璟 红色的渗入与渗入的“红色”——对渠国强《新红岩》的解读
陈淡宁 “文革”,我开始摇滚了——刘晨旭和他的“过去与现在的记忆”
洪羽 从抗战“平面”走到抗洪“现实”——评高桂子抗洪题材油画一张
谭洁 另一种继承和发扬——赵潇变体刘海粟《黄山白龙潭》
陶寒辰 对历史与艺术的重新解读——浅析蒋坷均和他的作品《父亲……父亲!!父亲,父亲。父亲?!》
薛路 关于《“田”系列1号》的几个关键词
李清 中西融合与传统回归
张书彬 心灵的净化,心性的融合——观陈伟颜变体画《红蜻蜓》有感而发
李静 解读之作——《<墙上秋色>的“萌芽”》
展开全部

节选

**部分 文本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伯年生于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名颐,字伯年,号小楼、次远。其父任鹤声,字淞云。“能画像,从山阴迁萧山,业米商。”另,任伯年之子任堇叔在《任淞云先生》题跋中有如下文字:
先王父讳鹤声,号淞云。读书不苟仕宦,设临街肆,且读且贾。善画,尤善写真术,耻以术炫,故鲜知者。垂老,直岁歉,乃以术授先处士。
可见,任伯年生长在一个有绘画家学的市民家庭。有别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任伯年学习绘画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非修身养性,或文人雅玩。这一出发点对任氏的创作思想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后文中将会述及。并且,其父善写真,因而任伯年从小便受到了这方面有效的训练,从而获得准确表现对象“形”的能力。
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间,任淞云卒于太平天国战乱。而后,任伯年至宁波卖画为生。期间关于任伯年卖画偶遇任渭长,并学画于任渭长、任阜长兄弟之事,尚未有定论,且存疑。同治七年(1868年2月)任伯年绘《东津话别图》,并题跋:
客游甬上已阅四年,万丈个亭、徐朵峰诸君子,一见均如旧识,宵篝灯,雨戴笠,琴歌酒赋,探胜寻幽,相赏无虚日。江山之助,友生之乐,斯游洵不负矣。兹将随叔阜长橐笔游金阊,廉始亦计偕北上。行有日矣,朵峰抱江淹赋别之悲,触王粲登楼之思,爰写此图,以志星萍之感。同治七年二月花朝后十日,山阴任颐次远甫倚装画并记于甘溪寓次。
可知此时任伯年已与任薰已相识并向其学画,两人以叔侄相称。任伯年随任薰至苏州后,并由任薰介绍,得与胡公寿、沙馥等订交,切磋画艺。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