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世明言
读者评分
4.4分

喻世明言

1星价 ¥23.0 (7.2折)
2星价¥23.0 定价¥32.0
商品评论(9条)
519***(二星用户)

《喻世明言》

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展现了当其时的社会百态。

2020-06-05 01:22:39
0 0
Wei***(三星用户)

经典的古代小说

虽然是旧书,但品相还是不错

2020-06-04 12:47:1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0516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34
  • 出版时间:1958-04-01
  • 条形码:9787020051601 ; 978-7-02-005160-1

本书特色

《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的选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时期。
  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人。今知署李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记》、(三国志演义》、(水游传》、(西
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
补了《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
集(七乐斋稿》。可惜后两种均已供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
  “三言”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书四十卷,每卷一篇。这是冯梦龙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这部《古今小说》是“三言”中《喻世明言)的初版本。传本《古今小说》扉页有书铺天许斋的题识,其中说:“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且在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足证“三言”的刊刻是有计划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间应在*后一书《醒世恒言》刊行的天启七年(1627)。
  “三言”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构,历来被读者(包括研究者)称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明白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其评介已很允当,但由于他们是同一代人,距离太近,对“三言”及他自己编著的“二拍”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估计还很不足。
  《古今小说》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如果比较一下记录得较为原初(更本色或粗略)的《清平山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三言”所选诸篇已是艺术上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话小说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文人加工、创作的话本样式的文学佳作,得到首先是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它们把文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领文坛风骚,于是文学史家给“三言”类型的作品命名为“拟话本”。冯梦龙以及凌濛初就是拟话本的两大家,而冯氏成就尚出于凌氏之右。其不可没的功绩就在于对前代通俗小说进行了一次具有总结性质的甄选、整理和润色加工,并且付梓刊布于世。他把这些原本的璞玉碾琢得更加熠熠生辉、炫人心目;他以市井百姓的人情好恶、伦理是非为标准去演说古今故事,为中国文学的滔滔长河注入了一脉喷涌的清泉。
  迄今之研究者于“三言”多从小说历史和其主题内容的社会价值去挖掘阐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小说之为文学样式的另一本质属性的艺术的研讨,相比之下确乎下力太少了。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语言的隔阂了。“三言”用的是明以前的“迩言”(俚语),对于今人当然有许多费解之处。于是就须扫除障碍,下一番校注的功夫。
  这部(古今小说)是许政扬先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流传三十五年,被学界公认为定本,是他对读书界一大贡献。
  许政扬先生(1925—1966),浙江海宁硖石人。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后执教于南开大学。致力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学问功力渊博深湛,远胜常流。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一岁。(古今小说)校注之外,遗著编为《许政扬文存》。

内容简介

《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的选集之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纂辑者冯梦龙。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时期。
  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人。今知署李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记》、(三国志演义》、(水游传》、(西
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
补了《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
集(七乐斋稿》。可惜后两种均已供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
  “三言”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书四十卷,每卷一篇。这是冯梦龙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这部《古今小说》是“三言”中《喻世明言)的初版本。传本《古今小说》扉页有书铺天许斋的题识,其中说:“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且在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足证“三言”的刊刻是有计划的工作,全部完成的时间应在*后一书《醒世恒言》刊行的天启七年(1627)。
  “三言”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构,历来被读者(包括研究者)称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明白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其评介已很允当,但由于他们是同一代人,距离太近,对“三言”及他自己编著的“二拍”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估计还很不足。
  《古今小说》所收篇什多经冯梦龙润色乃至改写,有的篇章已被证实就是他的创作。这些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它们属于萌发于唐,盛兴于宋的民间艺人讲说故事(说话)的底本,是那时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即文学史上的“话本”。如果比较一下记录得较为原初(更本色或粗略)的《清平山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三言”所选诸篇已是艺术上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话小说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文人加工、创作的话本样式的文学佳作,得到首先是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它们把文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领文坛风骚,于是文学史家给“三言”类型的作品命名为“拟话本”。冯梦龙以及凌濛初就是拟话本的两大家,而冯氏成就尚出于凌氏之右。其不可没的功绩就在于对前代通俗小说进行了一次具有总结性质的甄选、整理和润色加工,并且付梓刊布于世。他把这些原本的璞玉碾琢得更加熠熠生辉、炫人心目;他以市井百姓的人情好恶、伦理是非为标准去演说古今故事,为中国文学的滔滔长河注入了一脉喷涌的清泉。
  迄今之研究者于“三言”多从小说历史和其主题内容的社会价值去挖掘阐释,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小说之为文学样式的另一本质属性的艺术的研讨,相比之下确乎下力太少了。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语言的隔阂了。“三言”用的是明以前的“迩言”(俚语),对于今人当然有许多费解之处。于是就须扫除障碍,下一番校注的功夫。
  这部(古今小说)是许政扬先生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校注的,至今流传三十五年,被学界公认为定本,是他对读书界一大贡献。
  许政扬先生(1925—1966),浙江海宁硖石人。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后执教于南开大学。致力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学问功力渊博深湛,远胜常流。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一岁。(古今小说)校注之外,遗著编为《许政扬文存》。

目录


**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第四卷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追媪
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十卷 滕大尹鬼断家私
第十一卷 赵伯升茶肆遇仁宗
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
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
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
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第三十二卷 游鄷都胡母迪吟诗
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
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时期。   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人。今知署李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记》、(三国志演义》、(水游传》、(西 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 补了《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 集(七乐斋稿》。可惜后两种均已供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