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谐和摄影之道

阴阳谐和摄影之道

1星价 ¥14.8 (3.9折)
2星价¥14.8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1239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6 页
  • 出版时间:2007-08-01
  • 条形码:9787811123968 ; 978-7-81112-396-8

本书特色

 摄影若以宇宙人生为具体对象,
运用阴阳谐和之道去赏玩它的色相、
  秩序、节奏与和谐,便可窥见心灵的
  *深反应。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
  九,喻无尽于有限,一切生灭者便象
征了永恒。虚空中便创现了生命的流
  行,也便有了“道”的体验。

内容简介

《阴阳谐和摄影之道》用纯东方的思维方式对摄影创作作一些思考和尝试,书中将儒道阴阳观应用于摄影,来探讨摄影创作的诸多问题,并考察在摄影中对摄影艺术创作起作用的那些要素和原理,进而加以运用。 太极哲学中阴阳谐和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

目录

我与摄影(代序)
一.一阴一阳之道
1.无极而太极太极生阴阳
2.阴阳之辩证关系
2.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2 阴阳的互根互用
2.3 阴阳的消长平衡
2.4 阴阳的相互转化
3.阴阳之广泛应用

二.阴阳谐和摄影之道
1.明“道”与执“技”
1.1 何为“道”
1.2 技进乎道
2.阴阳文化与摄影之道
2.1 “人”与摄影之道
2.2 阴阳反照与摄影之道
2.3 阴阳表里与摄影之道
2.4 阴阳平衡与摄影之道
2.5 写意传神与摄影之道
2.6 宇宙一体与摄影之道
3.摄影的中国特色
4.窥西方摄影一斑
5.摄影之道

三.阴阳异撰氤氲相得
1.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2.气氛浑融万物化醇
2.1 营造氤氲之气
2.2 云雾的意象

四.阴起阳承抱气完神
1.天道圜
2.无所稽留之气

五.阳气明华壁立阴气太风神生
1.气韵生动
2.有气则有势
3.纯化与造势
4.生机为美

六.节奏韵律乍阴乍阳
1.节奏韵律之美
2.线之韵
3.点之韵

七.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1.一动一静互为共根
2.风姿爽动灿烂精神
2.1 中国艺术之“动”
2.2 追光摄影之“动”
3.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八.有无相生阴阳易变
1.有无相生相成
1.1 有无合而为太极
1.2 中国艺术中的有无观
2.化景物为情思
3.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4.神光离合游心太玄
4.1 阴阳开阖虚实相生
4.2 幽明玄妙澄怀味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摄影(代序)
    摄影于我既是工作又是乐趣。
    说是工作,是因为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摄影教学。说是乐趣。是
因为我爱自然山川,爱春花秋月。还想把它们带回家来,留给自己
一些更多的快乐和美好的享受。摄影也就成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爱自然山川,那是本性使然。原本就是山里的孩子,城里待长
了,总想着下河捞鱼、上山采蜜、在村口捕捉小虫子的事。于是,
节假日里,便背着相机攀山登崖,走村串寨。
    爱春花秋月,也是本性使然。灿烂的鲜花人人喜爱,自不用
说。那亮堂堂的月亮,却是我的情有独钟。她俯临着动极而静的世
界,能使心灵生出许多遥远的思想,似惆怅又似喜悦,似觉悟又似
恍惚……似乎这微渺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打通了一道深沉的神秘的
通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亲密的接触。因此,常常在月明之夜
把自己带到山上,沐浴在清朗的月光中,接受一次次的洗礼。自己
六根不净,贪、嗔、痴念时常困扰,唯有这月光能抖落尘世的纷
扰,净化自己的灵魂。以求得短暂的安宁。
    还有尘埃落定后的夜晚,是那样的美好。以至让我躺在香格
里拉了无人烟的大草甸上,与伸手可摘的星星倾心交谈。在新平的
磨盘山上,与可爱的儿子同躺一块大石板,嘹望着深邃的星空,聆
听着此起彼伏的小虫的叫声。那多姿多彩的呼朋唤友的声音,宛如
一曲天籁,倾诉着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也在青城山的农家乐,捉一
些荧火虫,关灯就寝后再放飞那点点的荧光,也放飞着自己寻梦的

幽思。
    我时常在工作之余徜徉于田边地头。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能让我
感慨生命的顽强。一朵绽放的荷花便让我有洁身自好的观照。一泓
沉静的秋水,也能使我在恬淡虚静中寻求着自我陶养……
    这些心灵的体验促使我不停地走动。于是,巧夺天工的苏州园
林,情调浪漫的周庄水乡,柳浪流莺的西子湖畔,如诗如画的宏村
西递,悠情千古的白帝城头,美妙绝伦的桂林山水,还有那傣家的
竹楼、哈尼的梯田、丽江的四方街、东川的红土地……都成了我镜
头捕捉的对象。
    因为相信一切美的灵光都来自于心灵的源泉,也相信对生命产
生的无尽思考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照。所以,总想着在摄影中运用
阴阳谐和之道寻求屈原的缠绵悱恻、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能
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  “得其环中”;超旷空灵,能如境中
花、水中月。  “超以象外”。
    摄影若以宇宙人生为具体对象,运用阴阳谐和之道去赏玩它
的色相、秩序、节奏与和谐,便可窥见心灵的*深反应。天地一东
篱、万古一重九,寓无尽于有限,一切生灭者便象征了永恒,虚空
中便创现了生命的流行,也便有了“道”的体验。
    歌德曾用思想把握那全态的活的生命及活的生命中的定律,然
后以艺术的手段表现于伟大纯净的风格中。他那种在生命价值的热
烈追求中所实践的对于自然的礼拜以及对生命之“动”的体验,能
深深打动我的心灵。
    不知谁说过,我们的世界已经老了,在这世界中,任重道远的
人类已经风霜满面,他们疲乏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只是罪恶、欺

诈、苦痛、空虚。
    然而,只有视觉的多彩才会有世界的缤纷,只有人性的多元才
会有人生的多姿。人生的可爱处就在于它的矛盾和渺小,就同我们
欣赏小孩子天真烂漫的自私,使人心花开放、不以为忤一样。尽管
个体生命在宇宙大生命面前是那样的渺小,但能通过阴阳观照投身
于生命海洋中体验人生的一切,不管苦与乐,这便是生命本身。
    我以为,人生的境界只有在艺术的心理价值结构里才真正获得
它的本体。生命创造现象与艺术创造现象,在创造的过程上其实是
一致的。所以,可以通过阴阳谐和的审美静观而暂时摆脱生活的羁
绊,把自己陶醉于摄影乐趣之中,可以成为暂时的人生解脱的超世
方式。
    若能在摄影过程中,用阴阳谐和之道体会在伟大处发现渺小,
渺小处看到深厚,圆满里发现缺憾,缺憾里找出意义。以一种拈花
微笑的态度同情一切,以一种超然的笑、了解的笑包涵一切与超脱
一切,便能使人生罩上一层柔和的金光。
    这能让人从中体会到一切生命追求和人生活动的真谛,无非是
从生活的无尽流动里获得生命谐和的形式。
    由是,我愿意背着摄影包,日夜兼程,赶往某一奇景。或守望
初升的旭日,或等待落日的余晖。把山河的壮美,把自然的奇观通
通摄入镜头、摄入心里。再置身于大自然的神奇之中,慢慢体会自
己也融入其中的感觉。也愿意静观自己周围那些不起眼的小景致,
个中玩味,感知那“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的神妙境界。
    “一叶知秋”的愉快解读,  “拈花一笑”的顿悟思考,何尝不
是一种人类智慧的审美享受!这让我想起宗白华先生的诗句:

心中的宇宙,
明月镜中的山河影。
也让我想起这么几句不知是谁作的诗:
    世界的花,
    我怎忍心采撷你?
    世界的花,
    我又忍不住想采得你!
    想想我怎能舍得你,
    我不如一个灵魂化作你!
  尹增才
2007年新春

四.始率若环,抱气完神
(一)天道圜
    《吕氏春秋》说:  “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
留,故日天道圜。”这指出了宇宙是按循环往复这一基本规律
运动的,同时又总是在运动中求得平衡,由于气为运动的动
因,动态平衡变得变化多姿、生机勃勃,可渭氤氤相得,合同
而化
    “圜道”还表现为“始率若环”(庄子)。“环”是运动的
一个完整过程。  “始率若环”是说明宇宙万物自化的—个完整过
程。  “始率若环”、  “I司于初”,意则回到宇宙本来的状态,即
“无”的境界。也就是老子提出的“归根”、  “复命”。
    《周易》也认为,宇宙万物都在生生不息的往复运动
中,强调事物运行首尾相接的每一个圆都是一个相对完满的整
体,周期分明,界线清楚,即“始率若环”。
    “圜道”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极致思想,是中华民族审美
理想的完美精神。华夏民族结缘于“圜道”,其历史久远,
可追溯至鸿蒙未开的神话时期,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居其
中”,便是如此。
    “圜道”在艺术领域
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
*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圆的领
悟。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
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
为:  “一切立体圆形中*美
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圆形中
*美的是圆形。”在中国,
以圆为美的观念更为明显,
认为“天体至圆,万物做到
极极精妙者,无有不圆。圣
人之德,古今之德,古今之
至文、法帖,以至一艺一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张英
《聪训斋语》)“以圆为美”还是人的心理特征。圆常常给人以
满足、快乐和幸福,并衍生出“花好月圆”这样的美好期盼。
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一切形式中,圆是*完美的形式,是
*伟大、和善、崇高的形象。
    “圜道”的“圆”的运动就是无所稽留的气的运动。特别
是在平面视觉艺术中,  “气”的往复运动的终点必须落到画面

内,聚气于画中,也就是听说的“抱气”。一幅作品应该是一
个小宇宙,不管是绘画创作还是摄影创作。
    构图中一开一合、一起一伏、一收一放、一呼一应的
重拍,都落在合、伏、收、应上。只有回到这里,画面上的
“气”的运动才能达到平衡,阴阳才能谐和。这种平衡由于
阴和阳呈现运动状态,使得作品具有生气。  “未尝敢以耗气
也”,(《淮南子》)气耗,元气散,画面就散乱无神。如果构
图就不完整,从气的角度去看,其症结就是漏气。
    “气”的运动应当连贯、  “无所稽留”,才能如郑板桥所
说的“一块元气团结而成”。
    “气布天地,无所不通。”(河上公说)气的运动不但是线
性的,而且是全方位的。有所谓气的充沛、充溢、充塞,构图
中才有了圆、厚、浑。
    “气”是生命。气在画面上的流转运动和逐步展开、深
入,使画面上的各部分相联系、相呼应。这种“气”的流动
是舒展的、有节奏的、自然的、沉着的、一以贯之的,每一
件作品都是一个单独的
气场,气在气场中作圆
形的运动。气的跌宕起
伏产生势。势也是气借
以流转的动力。图19、
图20、图21均为绘画作
品中气韵生动追求的表
现。



作者简介

p>  尹增才  大理人,白族,职业,大学教
    师。专业,美术学。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和中
    国画创作。多年来追求道与艺合。闲暇时,
    一段古曲。一壶清茶,闲书信手半页;节假
日,一支画笔,一台相机,白云随风二片。
    先后在核心期刊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
  中国画的本质属性》、《现代教师教育理念
  下大学美术课程的整合思路及范式》等学术
  论文十多篇,并获云南省**届大学生艺术
节教师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届大学生
艺术节教师科学论文三等奖;教学成果获云
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院三等奖。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