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046591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83 页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500465911 ; 978-7-5004-6591-1
目录
一、基本概念
1.社会主义
2.共产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
4.现代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
6.恩格斯主义
7.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
8.毛泽东思想
9.邓小平理论
10.三个代表
二、对象和定义
1.“无产阶级”话语
2.“社会主义”话语
3.“人类解放”话语
三、体系和要素
1.基本逻辑要素研究非常重要
2.基本逻辑要素设想
3.要素的相关性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经典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2.政治解放
3.宗教解放
4.人的解放
二、《论犹太人问题》
1.封建主义国家中人的生存
2.封建社会的瓦解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
3.人的解放
4.价值和意义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人的解放、共产主义和关于人的科学
2.实践思维方式
3.私有财产关系
4.共产主义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
1.实践唯物主义
2.共产主义
五、《共产党宣言》
1.历史本体论
2.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
3.共产主义的未来设计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流派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1.是否存在“三个组成部分”
2.论证差异
3.三部分之关系
二、以人为本
1.现象论、实证论的思维方法
2.个别和一般
3.活动论、对象性的思维方式
4.获得论和历史性
三、历史认识论
1.历史认识论问题
2.实践认知范式
四、历史本体论
1.生产和生活
2.生产方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原生态次生态和高级原生态
五、历史价值论
1.实践是人的价值生成的方式
2.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注重生产力
2.人的生存发展模式的内在冲突
3.科学发展观
4.发展和解放生产力要体现人的价值
二、公有制
1.所有制理论
2.所有制理论的基本内涵
3.传统公有制模式
4.公有制本质
三、按劳分配
1.基本研究尺度
2.按劳分配
3.分配制度的中国特色
四、无产阶级
1.阶级范畴
2.个人解放和阶级
3.无产阶级解放意味着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
4.无产阶级的逻辑内涵
5.不成熟无产者的社会主义
6.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社会主义
五、无产阶级政党
1.基本逻辑设定
2.党性与党建
3.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4.邓小平的建党思想
六、无产阶级国家
1.国家的本质
2.防止国家由公仆变主人
3.国家与社会
七、价值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
2.以权利为核心的自由、公正价值
3.和谐价值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史
一、一国社会主义理论
1.个体阶级民族国家和世界历史
2.亚细亚生产方式
3.跨越卡夫丁峡谷
4.一国胜利和建设理论
二、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
1.官僚理论
2.来自上层的革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党的**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框架
2.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框架
3.“三个代表”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第六章 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一、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
2.现代托派社会主义
3.市场社会主义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实践
1.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
2.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3.俄罗斯的社会主义
后记
节选
bsp;四、《德意志意识形态》
1.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重
要文献。马克思把共产主义者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其任
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①马克思
把这样的学说看作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
证科学。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
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
从思维方法来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说这部著作的思
维方法多样,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和发展了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中使用的类本质分析结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个可以用经验来确
认的现实前提就是一个现实的人的对象I生关系: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
(感性活动)——已有的和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感性世界)。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一切*终归结为这样一个对象性关系,这
里面的“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感性活动)”、“已有的和自己创造的
物质生活条件(感性世界)”就是概括性*高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人
面对的对象世界都是人的生活条件,这种生活条件就其本性来讲是
“物质”的。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把人的对象性关系理解为通过劳
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生产中发生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基础,把感性世界理解为
构成着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人的连续不断的
感性劳动和创造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肉体组织
产生了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个人和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
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的关系,这些自然基础在
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但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仍然会保持着;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
物质生活本身,从而和动物发生了不同的和自然的关系。
就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来讲,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
会关系概念,“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
至于这种活动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
则是无关紧要的”。①
就人与意识的关系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意识是有生命
的个人的意识,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人们的现
实生活过程。
(2)马克思、恩格斯还用个人的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解释社
会的结构及其产生。“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
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
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
的。”②马克思进一步把上述思维结构具体化了,具体化的总体方
案就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
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
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
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
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③
人在生产中发生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种主要的关系
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每一种关系都包含其他关系,都要结合其他关
系来说明。如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在说明人与自
然的关系的时候,马克思就说明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制约着人与自然
的关系,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到《德意志意识形
态》这里,马克思比较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以及人与自
然和人与社会关系构成的整体的基础性和对人与意识的决定性。这
就为说明社会历史奠定了*终的方法论基础。
(3)马克思、恩格斯用生产的对象性结构及其关系描述历史。
历史从个人的活动角度看就是世代依次交替;从对象世界来看是环
境的更迭。“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
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
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
环境。”①
后代的人和前代遗留下来的生活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后代人把前代遗留下来的环境当作偶然的桎梏。但这些环境本身对于
前代人来讲却是必然的,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包括生产力以及相
应的交往形式。马克思用了很多概念来表述这个环境:一定的物质结
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
系,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社会制度。后
来在《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雾月十八日》中还补充了社会文化观念
传统。这样一来,历史的考察变成了感性对象性世界和人的活动的关
系的考察。尽管人的活动及其需要本质上也有历史继承性。
作者简介
p> 作者简介
张丽君1973年6月出生于黑龙
江,2003年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湖北
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科
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63.4¥97.5 -
为什么是中国(九品)
¥29.0¥58.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2.8¥81.0 -
走向海洋(八品)
¥16.2¥59.8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9.5¥35.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3¥5.5 -
兄弟连-纪念版
¥13.3¥38.0 -
走向海洋
¥16.1¥59.8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9.0¥28.0 -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15.1¥39.8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4.6¥18.0 -
浴血荣光
¥16.2¥45.0 -
(平装)二战战史
¥11.7¥45.0 -
步兵攻击:隆美尔手绘插图珍藏本
¥13.5¥45.0 -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九品)
¥9.8¥39.0 -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
¥37.7¥59.8 -
为什么是中国
¥29.0¥58.0 -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12.3¥30.0 -
共产国际与广州国民政府关系史
¥16.8¥56.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3.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