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分
当代北京服装服饰史话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8017065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3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801706508 ; 978-7-80170-650-8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令人目眩的近代北京服饰、新中国的服饰理念与样式、大变革时代的审美碰撞与服饰多样化趋势等内容。
前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是为序。
目录
一、顶戴花翎威严的丧失
二、中两杂陈的男子服饰
三、由繁人简、由土人洋的女子服饰
四、中西交融文明创新
五、近代纺织服装业的诞生与“老字号”的兴盛
第二章 新中国的服饰理念与样式(1949年—1977年)
一、军便服、“干部服”和“毛式服装”
二、苏维埃风尚:“列宁装”、“布拉吉”和苏联大花布
三、艰苦朴素中的“百花齐放”
四、票证经济下的窘迫与创造
五、“全民皆兵”的绿色震颤
六、北京服装业的新生与磨难
第三章 大变革时代的审美碰撞与服饰多样化趋势(1978年—1990年)
一、喇叭裤的风波
二、同等遭遇、命运迥异的牛仔服
三、西装的回潮
四、旋起旋落的全民流行
五、服装业大发展与大提高
第四章 蔚为风气的多样化、个性化服饰(1991年以后)
一、多样化、个性化的服装时尚
二、讲究品牌和休闲的服装时尚
三、倡导健康环保的服装时尚
四、中国风劲吹
五、打造世界时装之都
节选
br />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
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
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
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
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
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
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
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
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
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
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
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
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
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
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这个
努力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就需要请读者来做出评判了。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
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
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
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
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
是为序。
2 O
世纪8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服装大
变革的时代。当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的时候,外面世界的美丽时
尚蜂拥着来到了古老的京城。人们沉睡多时的时髦意识被唤醒,长久
以来被忽视和压抑的自我与个性重新得到了认可,他们的心开始不安
地躁动。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各
种新奇,品味着每一种时髦,似乎要把那多年的郁闷全部宣泄出来。
又如长久囚禁于暗室的人突然置身明媚阳光之下,变化奇快的炫目服
装强光,让人们一时难以适应,不时为之惊怯,也不时为之迷失。
一、喇叭裤的风波
80年代是北京人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四人帮”被打倒了,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很多让人敢怒不敢言的教条被否定了。喜欢议论
政治又对政治十分敏感的北京人,很快学习并接受了很多时髦的政治
词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 “清除‘左’
倾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等等,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在
接受这些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人们也逐渐摒弃了原来有些限制个
性的东西。尽管在长期的思想禁锢之后,人们仍心有余悸,但是绝大
多数人还是感觉到思想自由了。
80年代也是北京人的腰包逐渐充实起来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北京市的各项工作从动乱中逐渐步人正轨,发展经济和改善
人民的生活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按照国家的规定和部署,北京市政
府在1977年和1979年两次调整了部分职工的工资,并恢复了工资以
外的奖励,1981年和1983年之间又全面增加了职工的工资。据统计
资料显示,1977年以后,北京职工的工资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超
过了以往任何时期。1988年北京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ll l亿元,人均
1033元,是1978年的11倍多。虽说这对于现在不少北京人认为是小
数字的1033元,离脱贫致富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人们的腰包毕竟充
实了许多。
摆脱了“左”的思想禁锢,走出贫穷的阴影,思想上的解放,经
济上的改善,使北京人的服饰穿着开始改观。但与政治上的开放相
比,80年代初的北京人在服装上迈出的步伐并不太大,虽然也想告别
单调乏味的衣着,但在开始还有一点战战兢兢的观望和试探。人们先
是提出“吃讲营养,穿讲漂亮”,面料趋向考究,做工讲究高档。在
广东、上海等地男士服装已经多种多样的时候,北京的中年男性几乎
还是人人争着做一件蓝呢子料的中山服,以作礼服,就连对不是工农
兵常服的呢子大衣还有些心有余悸,害怕有脱离群众之嫌。
这个时候,北京的青年人率先行动起来,把他们的反叛精神在服
装上体现出来。他们穿上了喇叭裤,并很快在北京形成了热潮。喇叭
裤打破了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是北京流行文化里*初的冒
险。这种冒险,也引来十分强烈的争议,甚至在社会和家庭中挑起了
一场“战争”。
喇叭裤,又称“喇叭口裤”,是一种短立裆、臀部和大腿部分剪
裁紧凑合体,而在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使之呈喇叭口状的长裤。
这种裤子原先是西方的水手服,水手们为了防止海水和冲洗甲板的水
流入靴子当中,加大了裤管盖住胶皮靴子口。20世纪60年代,美国
的颓废派青年开始穿着,后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一直到70年代末。
中国对外开放的时候,正赶上喇叭裤在西方接近尾声但依旧流行的时
候。先是广东、福建的青年人穿上喇叭裤,后来迅速传播到全国,北
京自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在北京以往领导服装时尚潮流的军人、干部、工
农、代表主流思想的青年学生,甚至是国家领导人,而这一次*先采
取行动的并非是人们心目中的“正经人”,更非名流,而是那些无业、
待业或不务正业的小青年。他们“胆大包天”地把整个屁股绷得圆滚
滚的,裤脚宽得足以当扫帚扫完几条大街的“奇装异服”穿在身上,
并且招摇过市。喇叭裤的裤管也在不断地加宽,先是半尺多宽,后来
发展到9寸乃至1尺2寸。同时,光是裤管奇肥的喇叭裤还不够
“潮”,还必须有配套的行头。一是黑色的蛤蟆镜。蛤蟆镜其实就是太
阳镜,由于镜面很大,其夸张的造型而被人形象地戏谑为蛤蟆镜。不
管是阴天、晴天,哪怕是到了光线不好的舞厅,这蛤蟆镜都得带着。
蛤蟆镜镜面上的外国商标也不能撕掉,哪怕是遮住半个眼睛。二是留
着大鬓角的长发或者烫着大波浪的卷发。男孩子长发要重重地抹上连
苍蝇都站不住的头油,鬓角如果是天生较浅,就用染黑的羊毛粘上去
也在所不惜,不然就差点事了。三是花衬衫和黑色高跟皮鞋。衬衫的
花形越大颜色越刺眼越好,但决不能和当年的苏联大花布一样。高跟
鞋也是越高越好,不然裤管被踩在脚底下就飘不起来了。四是手提式
录音机。录音机要进口的,四个喇叭的,国产的和两个喇叭的就寒碜
了。录音机里面放的绝对不能是古典或民族的音乐,得是一般人只敢
关上门、小声放、偷偷听的邓丽君的“靡靡之音”。
作者简介
p>宋卫忠
1 969年7月生.江苏大丰人.历史学博
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
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京近代社会
文化史、中国近代文化史。
蒋方
&n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5¥49.0 -
清朝穿越指南
¥21.6¥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31.3¥68.0 -
朱元璋传
¥25.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10.2¥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8.9¥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5.2¥29.8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通史
¥3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