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疗本草译注
读者评分
5分

食疗本草译注

1星价 ¥17.5 (7.0折)
2星价¥17.5 定价¥25.0
商品评论(2条)
vag***(三星用户)

可以多了解食物

好书,推荐购买

2012-05-09 10:21:10
0 0
393***(三星用户)

古籍食疗本草

药食同源,古已有之!

2012-03-10 18:54:1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484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532548446 ; 978-7-5325-4844-6

本书特色

《食疗本草》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唐、宋书志皆题孟诜撰。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书中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满足人们对采用平常饮食中的各种食物就能达到祛病养生保健目的的需求。 本书为其译注本。

内容简介

《食疗本草》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唐、宋书志皆题孟诜撰。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书中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满足人们对采用平常饮食中的各种食物就能达到祛病养生保健目的的需求。 本书为其译注本。

目录

卷上

石燕
黄精
甘菊
天门冬
地黄
薯蓣
白蒿
决明子
生姜
苍耳
葛根
栝楼
燕覆子
百合
艾叶
小蓟
恶食
海藻
昆布
紫菜
船底苔
干苔
穰香
荠苊
药酱
青蒿
菌子
牵牛子
羊蹄
菰菜、茭首
萹竹
甘蕉
蛇莓
苦芙
槐实
枸杞
榆荚
酸枣
木耳


吴茱萸
槟榔
栀子
芜荑

蜀椒、秦椒
蔓椒
椿

郁李仁
胡椒
橡实
枳棋
柒(榧)子

莲子



干枣
软枣
蒲桃
栗子
覆盆子
芰实
鸡头子
梅实
木瓜
檀子


莞茨
茨菰
枇杷
荔枝
柑子
甘蔗
石蜜
沙糖
桃人
樱桃

石榴

林檎

鼠李
羊(杨)梅
胡桃
藤梨

橄棪
卷中
卷下
名词术语注释索引
食物、药品名称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食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份宝贵的遗产。所谓食疗,就是通过选择适宜的饮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注意饮食卫生等方式,来防病治病、调养身体的一种疗法。这一疗法在古代很受医家重视。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可见运用食物疗法,不仅是当时医家的基本治疗手段,也是衡量一位医家是否高明的重要依据。
  孙思邈(约581—682)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寿者。他的长寿,恐怕和他重视食疗不无关系。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专门的“食治”一卷。孙思邈重视食疗的思想,自然也影响他的弟子们。所以他的弟子孟诜(sh百n)能撰写我国食疗史上*早以“食疗”为名的《食疗本草》专著,也就毫不为怪了。 
一、《食疗本草》的作者与成书  《食疗本草》原作者孟诜,生于唐武德四年(621),卒于开元元年(713),享年93岁。汝州梁(今河南临汝)人。他从小喜好医药方术,年长中进士,其时约在7世纪末。此后他先后出任凤阁舍人、台州司马、春官侍郎、侍读等。长安年中(701—704)为同州刺史,故人称他为孟同州。  上元元年(674),孟诜结识了名医孙思邈,并以师礼事之,从而受到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影响。孟诜出任凤阁舍人时,曾在凤阁侍郎刘鳚的家里看见朝廷赐给他的金子。他一眼就认出这不是真的金子,并直言:  “此药金也。若火烧其上,当有五色。”经试验, 果如孟诜所言。武则天知道这件事之后,很为自己的伎俩被揭穿而不快。后来,武则天终于找了一个借口,把孟诜贬黜为台州司马。这件事反映了孟诜熟谙当时的炼金术,对鉴别某些化学物质具有丰富的经验。神龙初(705),孟诜归隐伊阳之山,从事医药养生的研究。他到晚年,记忆力和体力还像壮年人一样。  “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是他的养生明言。著名的《食疗本草》就是在孟诜《补养方》基础上补撰而成的。
  据《唐书》卷l96孟诜的传记,可知他撰有《补养方》3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记载孟诜撰《食疗本草》3卷。目前学界通行的看法是,唐代的张鼎将孟诜《补养方》增补改编之后,更名《食疗本草》。孟诜卒于713年,则《补养方》的撰成之年当不会晚于此年。唐代著名药学家陈藏器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所撰的

《本草拾遗》中已经引有“张鼎《食疗》”的佚文数条(见假苏、桃竹笋等药),可见张鼎改编增补的时间,当在713年或更早,*迟不会迟于739年。张鼎曾写过《□玄子安神养生方》一卷,另日本·丹波康赖《医心方》(984)引有“腊玄子张”或“□玄子张《食经》”的佚文,可见张鼎也是一位养生家。“□玄子”即其道号。因此,日本近代学者渡边幸三认为张鼎可能是唐开元间(713—741)的道士而兼通医药者。这一推测基本上是可以成立

的,也为现代本草学者们所认可。    《食疗本草》为孟诜原撰、张鼎增补的*早记载,见于宋《嘉j;占补注神农本草·补注所引书传》(1 060)记载:  “《食疗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凡三卷。”从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食疗本草》残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经张鼎增补而成的该书大致面貌。《食疗本草》残卷每一药名下用小字注出了药性(温、平、寒、冷),次载药效、禁忌和单方。也经常夹有药物形态、炮制、产地等相关的知识。部分药物的内容被“案”或“案经”(后世引录时改作“谨按”)分隔成前后两部分。据信“案经”以后的内容当为张鼎增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该书同一药物条文前后,对某一问 题的看法会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因此,我们可以说:  《食疗本草》是孟诜、张鼎二位作者各自的食疗经验的集合。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高度重视,被视为唐代*著名的食物疗法专著。  二、《食疗本草》的内容与价值为什么产生于唐代的《食疗本草》这样受到后世的重视呢?这当然不光是因为该书首次用了“食疗”一名。其实在此以前,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已经用“食治”名卷。只是因为到孟诜、张鼎之时,为了避唐高宗李治(650一683在位)的名讳,  “食治”被改用“食疗”。要了解《食疗本草》的价值,必须简介我国的早期食疗发展史,才能明确该书的历史地位  在唐代以前,已经出现了不少与食疗相关的书籍。《汉书·艺文志》就著录了《神农本草食忌》,此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以“食禁”、  “食忌”、  “食经”等为名的书籍。但这些书籍或者专论进食饮食物的忌讳,或者以烹调料理作为它们的主要内容。尽管这些书中也或多或少涉及到食物治病,但其内容并没有以食物治疗作为主体。在我国医药发展的早期,  “药食同源”,先民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药物。因此我国*古老的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中,食物类药物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某些药、食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  “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在早期医药发展进程中,着眼于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用禁忌的著作(即前述“食禁”、  “食忌”、“食经”等)与着眼于药物治疗的著作(即“本草”)几乎同时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以食物为主体的“食经”和以药物为主体的“本草”开始逐渐融合、互相渗透。这一融合在唐代出现了一个转机,即在本草中诞生了一个新的“食疗”分支学科。  这一转机*早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26“食治”(后世简称《千金·食治》)。该卷分序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 5篇。除“序论”属于总论外,其他四篇辑录了154味食、药两用之物,以探讨食物的治疗为主,兼及禁忌等内容。仔细分析该卷文字的组成,实际上是从当时的《本草》著作中,将属于食物的条文摘录出来,再又把当时的“食忌”、  “食禁”类著作的条文也摘录出来,分散在各食物条文之后。因此该卷条文的主要内容是食物的功效、主治和禁忌,形式则是前代本草及食经类文献的汇合。这样的汇合固然从书籍形式上实现了专门“食治”的分化,但还无法看出唐代及其以前食物疗法的实际操作方式和治疗经验。
    孟诜的《食疗本草》则完全从形式到内容将“食疗”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分析《食疗本草》的内容,可知该书也是以食疗物为单元,其内容既有本草治疗类的“食宜”内容(药性、功效、主治、反畏等),也有食经类的“食忌”内容(食物本身以及配合使用的禁忌),同时还有大量的食疗方剂,讲述了食疗的具体运用方法和预期效果。其中固然也有取自前代本草的内容,但大多数是围绕各物食疗的主题组织起来的材料。如果把食物的宜忌作为“体”,那么由这些食物为主组成的食疗方剂则是“用”。将食疗的体、用结合,就形成了该书迥然不同于前人著作的一大特色。在这一点上,孟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食疗本草》比《千金·食治》又前进了一步。
    据《嘉祜本草》著录,《食疗本草》共有条文227条。现存的佚文表明,如果从该书记载的食物种类来看,实际上已经达到了260余种。这是由于原书一条条文可能包含几种食物的缘故。与现知唐代及其以前的同类文献相比,以《食疗本草》收载的食疗物*多。在此以前的《千金·食治》只有食物条文154条,此后的《医心方》(984)也只收食物157种。可见《食疗本草》是唐代食疗物品种*丰富的一部著作。它收录了当时常食的瓜果、菜蔬、米谷、鸟兽、虫鱼以及某些加工制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首次记载了不少当时本草文献所未曾记载的食物。例如鱼类有鳜鱼(桂鱼)、鲈鱼、石首鱼(黄花鱼)等,菜类的蕹菜(空心菜)、菠菝 (菠菜)、蓍蘧、白苣(莴苣)、胡荽等,米谷类的绿豆、白豆、荞麦等。这些食物现在已成了常食之品。但在孙思邈的《千金·食治》中,根本就没有反映这些唐代食疗物的实际发展水平。

    《食疗本草》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色,是注意反映当时的食疗经验和作者自家的食疗心得和见解,而不是单纯辑录前人著作。唐代盛行的动物脏器疗法在该书中得到了再次的弘扬。例如用羊肝、兔肝明目,猪肾补益人肾之虚等。藻菌类食品的治疗作用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除了记载昆布、海藻、紫菜、茭首、菌子、木耳之外,该书还首次记载了船底苔、干苔等藻类植物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该书提出了“但是海族之流,皆下丹石”的论断。这实际上是指出了海水藻类都具有某种抗丹石毒性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海水藻类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多种盐类和微量元素(尤以碘的含量*为丰富)。在肉食、米食中加人这些藻体,有助于消化。因此,唐代或此前的医药学家已经注意发挥它们的营养和治疗作用。运用这类食疗物的经验,大量地被记载于《食疗本草》之中。

  预防日常饮食物的副作用,过去曾经是“食忌”类书籍的主要内容。  “食忌”类书籍大多出现年代较早(多在汉魏六朝),其中有很多神仙服食家的言论,例如对异形动植物恐惧心理而产生的某些饮食禁忌(如“白羊黑头者勿食之”、“白马黑头,食令人癫”等),以及某些封建迷信导致的饮食物忌讳。囿于时代条件限制,《食疗本草》中也部分地转载了这些食忌内容。但比前代“食忌”类著作更进一步的是,该书记载了许多来自实际经验的食忌内容。例如:杨梅“多食损人齿及筋”,安石榴“多食损齿令黑”,砂糖“损牙齿,发疳蟹”,河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杀人”等等。关于妊娠和小儿饮食禁忌,也是该书的一个重点内容。如:

“凡产后诸忌,生冷物不食”;  “小儿不得与炒豆食之。若食了,忽食猪肉,必壅气致死”,等等。此外,对影响小儿发育的饮食物也逐一予以指正。这些来自民间医药实践的食疗禁忌,一直受到后世医家和百姓的重视。


卷  中

     麝    香

    作末服之,辟诸毒热,煞蛇毒,除惊怪 恍惚。蛮人常食。似獐肉而腥气。蛮人云:食之不畏蛇毒故也。

    脐 中有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疰病。研了,以水服之。

【注释】

    (1)麝香:为鹿科动物麝Moschus moschiferus L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为中医临床开窍辟秽、通络散瘀要药,含麝香酮等芳香成分。

    (2)怪:《政和本草》改作“怖”。

    (3)脐:此处即香腺囊的俗称。

【译文】

    研末服用,可消除各种毒热,解蛇毒,治疗因受惊吓引起的精神恍惚。边陲少数民族的人们经常吃麝肉,此肉气味象獐肉,但带点腥气。他们说吃麝肉是为了不怕蛇毒的缘故。

    麝的脐中有香,可以解除百病,治疗一切恶气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将麝香研磨后,用水送服。


    脂:微寒,甘滑。冬中凝白时取之 ,作生无以偕也 。脂人拔白发膏中用,极良。脂与猪脂相和燃灯,烟人人目中,令失光明。缘熊脂烟损人眼光。

    肉:平,味甘,无毒。主风痹筋骨不仁。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熊肉永不除差。

     其骨煮汤浴之,主历节风 ,亦主小儿客忤 。

    胆:寒。主时气盛热,疳蜃,小儿惊痫 。十月勿食,伤神。

    小儿惊痫瘐□,熊胆两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良。

【注释】

    [1]熊: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L。其脂肪油即熊脂,另骨、肉、胆均可作药用。熊胆为名贵中药材,有显著的解痉、抗惊厥作用。熊掌(足掌)含丰富的脂肪、粗蛋白质等,为珍贵的菜肴和补品。

    (2)作生无以偕也:考古代熊脂以熊白(即背上的脂肪)为佳。《本草经集注》载:  “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药,而不中啖。”作生,似指未经加工处理。

    (3)历节风:中医病名。又名痛风,痹证的一种。症见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或见关节红肿热痛。

    (4)小儿客忤:中医病名。小儿突然受惊吓,引起吐泻、腹痛,睡卧不安,经常手足抽搐等症状。

    (5j惊痫:中医病名。症状轻的仅见身热面赤,睡眠不安,时常惊醒,但不抽搐,这叫“惊”;重者眼往上翻,身体强直,手足蜷缩,经常抽搐,这叫“痫”。后世多称此为急惊风。每因惊恐而引起。

【译文】

    熊的脂肪:性微寒,味甘而滑。待到冬季熊背上的脂肪凝聚时

才可杀熊取用。  [熊身上别处的脂肪]不能和直接从熊背上取用的脂肪相比。熊脂调进拔白头发的膏剂中使用,效果极好。熊脂和猪脂掺和点灯,其油烟飘进了人眼,可引起失明。这是因为熊脂的油烟能损害人眼的视力。

    熊肉:性平,味甘,无毒。主治风痹,筋骨[失去正常功能],感觉丧失。如果腹中原来就有寒热之邪聚集的人误吃了熊肉,那么他的病永远也治不好。

    熊骨用来煮汤洗澡,可治疗历节风,也可治疗小儿客忤。

    熊胆:性寒。主治时令不正之气引起的高烧,疳蜃,小儿惊痫。十月不能吃熊胆,伤人神气。

    小儿惊痫,手足抽搐,用两颗大豆那样大小的熊胆[干粉],调和人乳汁及竹沥一起服用,可消除心中的痰涎。



    牛者稼穑之资,不多屠杀。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堪食。黄牛发药动病,黑牛尤不可食。黑牛尿及屎,只入药。

    又,头、蹄:下热风,患冷人不可食。

    肝:治痢。又,肝醋煮食之,治瘦。

    肚:主消渴,风眩,补五藏,以醋煮食之。

    肾:主补肾。

    髓:安五藏,平三焦,温中。久服增年。以酒送之。黑牛

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之,治瘦病。恐是牛脂也。
    粪:主霍乱,煮饮之。乌牛粪为上。又,小儿夜啼,取干牛粪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又,妇人无乳汁,取牛鼻作羹,空心食之。不过三两日,有汁下无限。若 中年壮盛者,食之良。
    又,宰之尚不堪食,非论自死者。其牛肉取三斤,烂切,将啖解槽咬人恶马,只两啖后,颇甚驯良。若三五顿后,其马狞独不堪骑。十二月勿食,伤神。
【注释】
    (1]牛: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Omelin及水牛BubalusbubalisL.。牛身体许多部位可供食用及入药,尤以牛肉、牛乳及牛内脏(肝、肾、胃等)*为常用。牛肉含多种营养成分,所含蛋白质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故营养价值很高。可补脾,益气血,强筋骨。牛乳(见下条)的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可滋养血脉脏腑,生津润肠,为补养佳品。    (2]若:此据《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作“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