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研究:第七十一辑

戏曲研究:第七十一辑

¥12.2 (4.4折) ?
1星价 ¥24.4
2星价¥24.4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311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6
  • 出版时间:2006-11-01
  • 条形码:9787503931123 ; 978-7-5039-3112-3

本书特色

《戏曲研究(71)》(作者王安葵、刘祯)收录了《鲁迅戏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启示》;《家庭:作为戏曲的核心表现域》;《傩礼对韩国假面剧(面具戏)的影响》;《我国藏戏与西方戏剧的比较研究》;《琼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和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怀——记邓绍基先生的元杂剧研究》;《黄天骥先生的学术研究》等作品。

内容简介

  《戏曲研究(71)》主要内容包括:明清戏曲研究、关于昆曲《霓裳新咏谱》的两种抄本、《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从《搜山、打车》身段谱探抉昆剧表演的“乾、嘉传统”、魏长生晋京所唱何腔等。

目录

明清戏曲研究
关于昆曲《霓裳新咏谱》的两种抄本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从《搜山、打车》身段谱探抉昆剧表演的“乾、嘉传统”
魏长生晋京所唱何腔
近代戏曲研究
徐筱汀对京剧之贡献
清末民国年问粤剧改良的启迪
戏曲文化研究
男唱女声:乐籍制度解体之后的特殊现象
——由榆林小曲引发的相关思考
《还魂记》古俗考
地方戏研究
从赣粤地区传到台湾的采茶戏
江西广昌孟戏探析
雁北耍孩儿戏的远源
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奇葩
——耍孩儿论
“黄梅小戏”科诨艺术的语言策略和方式
见微知著彰往昭来
——东至“文南词”的兴衰
目连戏研究
宋元民间目连戏的另一种形态
——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的文化阐释及形成年代考论
徽州目连戏的形成及文化释读
戏曲理论
鲁迅戏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启示
家庭:作为戏曲的核心表现域
从文本到舞台
——徐慕云戏曲本体论刍议
比较戏剧
傩礼对韩国假面剧(面具戏)的影响
我国藏戏与西方戏剧的比较研究
琼剧在马来西亚的流传和发展
当代学人
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怀
——记邓绍基先生的元杂剧研究
黄天骥先生的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昆曲艺术大典》主编会议综述
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传统经典的青春再现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开全部

节选

  榆林小曲难道是一个孤证、个案吗?显然不是这样。但恰恰是由于榆林小曲的这种情状引发我们的思考。乐籍中女乐在当时承教着多种专业音声形式,当她们退出这些音声形式的时候,究竟怎样来填补这个空白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声乐曲的器乐化,由票友和爱好者接棒继续传承等等,但有一样恰恰是榆林小曲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有一些原先必须或称只有女乐担当的角色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我们看到女乐的离去受到冲击*为严重的当是唱曲和演戏等方面。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一种说法,在元杂剧中已见女扮男装的形态,清代中期昆曲和京剧把男旦艺术发扬光大,戏曲角色中的性别倒错主要在这两个时期展现。其实作为女扮男装似乎不成为问题,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恰恰形成男旦的动因。  戏曲中生旦净丑的行当金代已经出现①,直到明代这旦角是由女乐担当的,清代中期之前也一直延续这种局面,然而,为什么清代中期之后改变了呢?这是以往的研究中一直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当我们将乐籍制度解释清楚,再看到榆林小曲的情状,似乎我们已经有了答案:其实还是由于雍正禁除乐籍制度所致。正是乐籍制度的解体,女乐们脱离了“演艺界”,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已经不可能没有戏曲,换言之,戏曲已经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了。脱籍之后的戏班子更多由男性组成,因为社会的压力和偏见,很少有平民家的子女会到戏班子中间,既然社会对戏曲有充分的需求,男性乐人们还是要靠演艺的行当吃饭,本来戏曲是各种角色、行当俱全的情况,一旦女乐离去,造成行当的缺失,总是要想出办法来弥补这个真空,否则,戏真是没法往下演了。究竟该怎样填补这旦角上的空当呢?一种新的形式慢慢得以确立,这就是采用性别倒错的方法——所有女性的角色一概由男性代替,男演员们尝试填补这其中角色的空白,男旦由此应运而生。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