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中国陵墓雕塑全集4:两晋南北朝
读者评分
5分

(精)中国陵墓雕塑全集4:两晋南北朝

1星价 ¥360.0 (7.2折)
2星价¥360.0 定价¥500.0
商品评论(8条)
rex***(三星用户)

好书!值得收藏一套。

书是硬纸套装,非常非常新,照片很清晰了。是套好书!

2022-04-27 11:57:54
0 0
ztw***(三星用户)

推荐用作收藏

2021-12-26 20:31:3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68215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40开
  • 页数:139
  • 出版时间:2007-12-01
  • 条形码:9787536821569 ; 978-7-5368-2156-9

本书特色

 兩晋南北朝陵墓雕塑藝術,上承兩漢,下啟隋唐,既保持本土文化特徵,义汲取外來文化因素.歷漢末二國

  薄葬之風後,兩晋某些贵族官宦墓前開始列置神道石雕,及至南北朝,帝乇陵墓設置神道石雕已成常制.南京附

  近现存二十餘處南朝帝乇公卿陵墓神道石雕,構成南北朝陵墓石雕的主體。陝丙、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歷年發

  現的北朝帝王墓神道石雕的種類配置和造型風格與南朝不盡相同。北朝墓葬㈩土的石墓門和行棺惇、行棺

  床或石榻等葬具上的浮雕和缝刻藝術價值萇高,有的明顯含有佛教和袄教等外來文化成分。兩晋南北朝隨葬墓倆

  叮分南北兩大系統  在南方,白西晋而歷東晋南朝,以南京為中心的長江下游一帶始終是墓俑*為集中的地區,

  们一直保持小俑群的規模。而在北方,從西晋起,歷十六國、北魏、束魏北齊和丙魏北周,墓俑發展延綿不断,

  、倆群由小而大,至北朝晚期,已拉開隋唐墓俑吕盛時期的序幕。兩晋南北朝陵墓雕缨風格并门王,反映丁民族大融

  八¨時期多彩斑斕的文化景象。

    本卷選錄兩晋南北朝陵墓雕塑代表作品二百五卜六件(組),彩色圖版三百帧,分墓表石雕、石墓門及行葬

貝雕刻、墓内俑像:.大類,其中有相當部分為考古新發現,在此首次發表。彩色圖版前冠本卷编著者專論兩篇,

後附岡版說明,旨在體現這一時期陵墓雕塑藝術的基本狀况

内容简介

《中国陵墓雕塑全集4:两晋南北朝》选录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代表作品二百五十六件(组),彩色图版三百帧,分墓表石雕、石墓门及石葬具雕刻、墓内俑像二大类,其中有相当部分为考古新发现,在此首次发表。彩色图版前冠本卷编着者专论两篇,后附图版说明,旨在体现这一时期陵墓雕塑艺术的基本状况。 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艺术,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既保持本土文化特征,又汲取外来文化因素。历汉末三国薄葬之风后,两晋某些贵族官宦墓前开始列置神道石雕。及至南北朝,帝王陵墓设置神道石雕已成常制。南京附近现存二十余处南朝帝王公卿陵墓神道石雕,构成南北朝陵墓石雕的主体。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历年发现的北朝帝王公卿陵墓神道石雕的种类配置和造型风格与南朝不尽相同。北朝墓葬出土的石墓门和石棺椁、石棺床或行榻等葬具上的浮雕和缝刻艺术价值甚高,有的明显含有佛教和祆教等外来文化成分。两晋南北朝随葬墓俑可分南北两大系统,在南方,自西晋而历东晋南朝,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一带始终是墓俑*为集中的地区,但一直保持小俑群的规模。而在北方,从西晋起,历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墓俑发展延绵不断,俑群由小而大,至北朝晚期,已拉开隋唐墓俑昌盛时期的序幕。两晋南北朝陵墓雕塑风格并呈,反映了民族大融合时期多彩斑斓的文化景象。

目录

专论
两晋南北朝陵墓石雕艺术
两晋南北朝墓俑概述
图版
壹 墓表石雕
一 韩寿墓神道华表西晋
二 苛府君墓神道华表西晋
三 大夏马 十六国
四 一兀恪景陵神道石人 北魏
五 元子攸静陵神道石人 北魏
六 元子攸静陵神道蹲狮 北魏
七 蹲狮北魏
八 蹲狮北魏
九 义慈惠石柱 北齐太宁二年(五六二年)
一0 卧羊 北齐
一一 卧羊 北齐
一二 辟邪 北齐
一三 元宝炬永陵神道天禄西魏大统十七年(五五一年)
一四 刘裕初宁陵神道东侧麒麟 南朝宋
一五 刘裕初宁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宋
一六 萧承之永安陵神道束侧麒麟 南朝齐
一七 萧承之永安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齐
一八 萧赜景安陵神道东侧麒麟 南朝齐
一九 萧道生修安陵神道东侧麒麟 南朝齐
二0 萧道生修安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齐
二一 萧鸾兴安陵神道南侧麒麟 南朝齐
二二 陵口萧梁河东岸麒麟 南朝齐梁
二三 陵口萧梁河西岸麒麟 南朝齐梁
二四 萧顺之建陵神道南侧麒麟 南朝梁
二五 萧顺之建陵神道北侧麒麟 南朝梁
二六 萧顺之建陵神道南侧石柱 南朝梁
二七 萧顺之建陵神道北侧石柱 南朝梁
二八 萧融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二九 萧融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三0 萧融墓小辟邪 南朝梁
三一 萧秀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三二 萧景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三三 萧景墓神道石柱 南朝梁
三四 萧宏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三五 萧宏墓神道西侧石碑和石柱 南朝梁
三六 萧宏墓神道东侧石柱 南朝梁
三七 萧宏墓神道东侧龟跌 南朝梁
三八 萧恢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三九 萧恢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四0 萧绩墓神道石刻全景 南朝梁
四一 萧绩墓神道西侧辟邪 南朝梁
四二 萧绩墓神道东侧辟邪 南朝梁
四三 萧绩墓神道东侧石柱 南朝梁
四四 萧衍修陵神道北侧麒麟 南朝梁
四五 萧纲庄陵神道南侧麒麟 南朝梁
四六 陈霸先万安陵神道南侧石兽 南朝陈
四七 陈霸先万安陵神道北侧石兽 南朝陈
四八 陈蓓永宁陵神道西侧麒麟 南朝陈
四九 陈蓓永宁陵神道束侧麒麟 南朝陈

贰 石墓门及石葬具雕刻
五0 雕龙伎乐石柱座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五一 雕龙伎乐石柱座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五二 雕龙石柱础 北魏
五三 永固陵石券门 北魏
五四 万年堂石门框武士浮雕 北魏
五五 娄散墓石门门额 北齐武平元年(五七0年)
五六 徐显秀墓石门门额 北齐武乎二年(五七一年)
五七 徐显秀墓石门门扇 北齐武乎二年(五七一年)
五八 康业墓石榻 北周天和六年(五七一年)
五九 康业墓石榻围屏缝刻之一
六0 康业墓石榻围屏搀刻之二
六一 康业墓石榻围屏绕刻之三
六二 康业墓石榻围屏鲢刻之四
六三 安伽墓石门门额 北周大象元年(五七九年)
六四 安伽墓石榻 北周大象元年(五七九年)
六五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
六六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扇奏乐舞蹈图
六七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三扇居家宴饮图
六八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四扇主宾相会图
六九 安伽墓石榻正面屏风第六扇奏乐宴饮舞蹈图
七0 安伽墓石榻左侧屏风
七一 安伽墓石榻右侧屏风
七二 史君墓石门 北周大象二年(五八0年)
七二 史君墓石椁 北周大象二年(五八0年)
七四 史君墓石椁南壁
七五 史君墓石椁南壁局部之一
七六 史君墓石椁南壁局部之二
七七 史君墓石椁西壁
七八 史君墓石椁北壁
七九 史君墓石椁东壁
八0 史君墓石椁东壁局部之一
八一 史君墓石椁东壁局部之二
八二 史君墓石椁东壁局部之三

叁 墓内俑像
八三 镇墓兽 西晋兀康二年(二九二年)
八四 捧物男俑 西晋元康七年(二九七年)
八五 女俑 西晋元康七年(二九七年)
八六 堆塑人物楼阁魂瓶 西晋
八七 堆塑人物楼阁魂瓶 西晋
八八 镇墓兽 西晋永康二年(三0一年)
八九 牛车 西晋永康二年(三0一年)
九0 镇墓武士俑 西晋永康二年(三0一年)
九一 镇墓武士俑 西晋永康二年(三0一年)
九二 坐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三 骑马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四 骑马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五 持盾武士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六 武士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七 对坐书写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八 对坐奏乐俑 西晋永宁二年(三0二年)
九九 女侍俑 西晋
一00 男侍俑 西晋
一0一 男侍俑 西晋
一0二 镇墓俑 西晋
一0三 镇墓俑 西晋
一0四 女俑 东晋太和四年(三六九年)
一0五 男侍俑 东晋
一0六 持盾武士俑 束晋
一0七 持盾武士俑 东晋
一0八 鞍马 东晋
一0九 长舌镇墓俑 东晋
一一0 镇墓兽 东晋
一一一 男立俑 束晋
一一二 男立俑东晋
一一三 男立俑东晋
一一四 女立俑 东晋
一一五 象奴俑东晋
一一六 男俑南朝
一一七 女俑南朝
一一八 镇墓兽 南朝
一一九 女俑南朝
一二0 女俑 南朝
一二一 牛车及牵牛俑 南朝
一二二 文吏俑南朝0
一二三 女俑南朝
一二四 女俑 南朝
一二五 鞍马 南朝
一二六 男立俑 南朝
一二七 跨马启程俑 南朝
一二八 仪仗队俑 南朝
一二九步辇俑 南朝
一三0 骑马俑 南朝
一三一 戴毡帽徒附俑 南朝
一三二 横髻女立俑 南朝
一三三 骑马吹号角俑 十六国
一三四 甲骑具装俑 十六国
一三五 带弓箭男立俑 十六国
一三六 女立俑(二件) 十六国
一三七 女乐俑(二件) 十六国
一三八 抚筝女乐俑 十六国
一三九 吹奏女乐俑 十六国
一四0 击鼓女乐俑 十六国
一四一 弹奏琵琶女乐俑 十六国
一四二 侍女俑(二件) 十六国
一四三 骑马奏乐仪仗俑(二件) 十六国
一四四 镫甲马 十六国
一四五 牛车 十六国
一四六 侍女俑 十六国
一四七 舞乐俑(一组八件) 北魏,
一四八 镇墓俑 北魏
一四九 镇墓俑 北魏
一五0 牛车及车夫俑 北魏
一五一 男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二 女俑(二件)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三 武士俑(二件)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四 男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五 女乐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六 女乐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七 甲骑具装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八 骑马武士俑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五九 马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0 马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一 驮粮马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二 骆驼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三 镇墓默 北魏太和八年(四八四年)
一六四 侍女俑 北魏
一六五 镇墓兽 北魏正光五年(五二四年)
一六六 鞍马北魏正光五年(五二四年)
一六七 骑马武士俑 北魏孝昌元年(五二五年)
一六八 镇墓武士俑 北魏孝昌元年(五二五年)
一六九 镇墓兽 北魏孝吕兀年(五二五年)
一七0 镇墓兽 北魏孝昌兀年(五二五年)
一七一 抱壶女俑 北魏孝吕一兀年(五二五年)
……
图版说明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道一,生于1942年11月。从事专业:美术理论研究。从事专业年限:70年。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筹建艺术学系。现为艺术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张道一文集》(两卷集)、《美术长短论》、《造物的艺术论》、《心灵之菲—张道一论艺术》(博导谈艺录)、《中国图案大系》(十二卷)、《工业设计全书》、《中国民间美术词典》、《考工记注译》、《中国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考析》、《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日文版、英文版)、《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夹缬》、《美哉汉字》、燕尾裁春—民间剪纸与艺人》、《惠山泥人》等。曾主编《中国民间工艺》杂志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集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