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空间结构概论

包邮区域空间结构概论

¥16.2 (4.9折) ?
1星价 ¥16.2
2星价¥16.2 定价¥3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681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5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00468158 ; 978-7-5004-6815-8

内容简介

由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是区域经济运行系统的重要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产业结构也是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本书借鉴产业结构的研究进程,在对已有研究理论的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揭示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为目标,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中所形成的结构的要素、特点、属性、模式和功能,根据笔者的理解,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实质性内容。
第二,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主要分析了解各种因素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和机理,它们的内在运行方式,还要明确这些因素是怎么相互作用又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包括若干因素的作用方式、途径、作用结果以及相互关系等。
第三,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整合,主要是解释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内涵,明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必要性、难点、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整合机理。
第四,以产业集群这种经济活动空间集群现象为对象,从微观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明确产业集群空间结构的要素、类型、演变模式和演变阶段,揭示了产业集群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
第五,以区域经济板块这种经济空间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全面地分析经济板块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整合,特别是对一些区域中心城市中的经济板块的形成和整合进行了重点研究。
第六,以依托交通干线的带状城市联合体这种经济活动空间轴状聚集现象为对象,结合“点一轴”系统理论,深入地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以交通干线为依托的带状城市联合体“点一轴”空间结构的要素、形成条件和功能。
第七,以城市群这种经济活动空间群聚现象为对象,从宏观的角度,运用一些实例深入地分析了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明确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内涵、特点、模式、发展阶段和形成机制,揭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之一,这一理论既是区域规划和生产力布局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写制定的基础和前提之一。笔者深知,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尚有相当大的难度,国内同类专著也不是很多,要完成有特色的专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本书里展现给读者的是笔者这几年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不足之处甚至是错误在所难免,谨请同行专家予以批评指正,以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一个更大的进展。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这些文献对笔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对直接引用的文献都尽可能地一一注明出处,对参阅的文献在文末也都逐一列出。

目录

导论
**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背景
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存在性
二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拓展空间
四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前景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回顾
一 区位理论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思想
二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涵的拓展
三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化尝试
第三节 结构安排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回顾和总结
二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
三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四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整合机理
五 产业集群空间结构
六 经济板块空间结构
七 “点一轴”空间结构
八 城市群空间结构
**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相关概念的理解
一 经济空间
二 经济空间现象
三 区域经济空间系统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
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含义
二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特性
三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阶段与种类
一 时间维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阶段
二 要素和功能主体维的空间结构演变阶段
三 区域经济空间现象所形成的微观、中观、宏观结构种类
第四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效应
一 空间结构的内部联系效应
二 空间结构的传递效应
三 空间结构的增长效应
第二章 区域经济空问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地理因素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一 从理论上说明自然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
二 从现实上说明自然地理条件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 交通运输因素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一 交通运输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二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
三 交通运输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阶段
第四节 信息产业因素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一 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
二 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要素
第五节 空间相互作用机制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一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二 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节点要素
三 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轴线要素
四 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网络要素
第六节 聚散机制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一 集聚与扩散的内涵
二 聚散机制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塑造
第七节 自组织-被组织机制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一 被组织机制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
二 自组织机制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
第三章 区域经济空问结构的整合机理
第四章 产业集群空间结构
第五章 区域经济板块空间结构
第七章 城市群空间结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导论
**节 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背景
 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存在性
研究现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产业结构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重要领域。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以结构为中心线索,阐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行业及企业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与构成变化规律。事实上,国内外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都表明,经济发展不仅伴随着产业经济的结构变化,而且也必然同时发生经济的空间结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理解为一种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不过,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中,传统的经济学是没有涉及空间问题的,即使谈到空间,那也是虚拟的,而不是现实空间。由于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对于地域空间的研究太过于具体,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总是抽象了地域空间问题,直接分析在均质地域上的经济投入与产出问题,所以,在经济学发展的大部分时间内没有经济学家过多地关注地域空间问题。他们并不重视研究空间经济及其结构问题,忽略了对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更没有认识到经济“增长发生于空间,它要受到空间的影响,并反馈于经济增长”这样的事实。甚至一些经济学家都不承认经济活动在究竟上有任何规则可言。……

作者简介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
  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已多次选摘,在《改革》等重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