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条)
can***(三星用户)

四合院是浓缩的北京史

四合院,不再是人们的居住地,已经演变成民宿了,但,真的是值得去一住、一看、一回味。

2018-06-12 20:22: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170719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3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801707192 ; 978-7-80170-719-2

内容简介

四合院的历史和北京城一样悠久,作为当时中国北部政治中心的主要民居样式,四合院的历史*早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北京那时称为蓟城,是幽州的首府。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蓟城变得日益繁华起来。居住在西辽河上游的契丹人,男子个个能征善战,但经济并不富庶,生产力水平低下,契丹首领很早就觊觎城池繁华的蓟城。公元938年,契丹的军队攻入这座汉人的城池,将其改为南京,又称燕京,作为陪都。从此,燕京由地区性的行政治所开始向全国性的政治中心转变。
新的统治者上台,燕京地区自然就要大兴土木,为数以万计的官员和随从建造办公地点及住宅。大批能工巧匠从各地被征调上来,各种各样的建设方案送到了统治者的手里。契丹统治者大概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后选择了比后来的北京城小得多但格局很相像的燕京城建设方案。 《辽史·地理志》记载: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城上设敌楼,共有八门”。 《契丹国志》记载:燕京城“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路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目录

引言:四合院是浓缩的北京史
**章 是官邸也是民居
一 四合院怎么造,皇上说了算
二 人不同,大门也不同
三 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
四 大户人家的四合院
五 平民百姓的四合院
第二章 盒子里的北京城
一 四合院像一个盒子,城也像一个盒子
二 紫禁城是一个超级四合院
三 胡同的寿命比四合院长
第三章 四合院衍生的居住理念
一 小辈围着长辈转
二 敞开门户过日子
三 坐在院里议国事
第四章 四合院当代化演进
一 私产变公产
二 家家户户打隔断
三 “文革”中兴的“居者有其屋”
四 邓小平视察前三门
五 “接、推、扩”工程与二环外的钉子户
六 大杂院的邻里情
第五章 名人故居里的别样风景
一 名人庇护下的四合院
二 部分名人故居赏析
第六章 四合院的守望者
一 文物局长没留住的四合院
二 六位学者的上书
三 其他一些来自民间的记忆
四 一位外籍人士的四合院保卫战
第七章 四合院的“洋务运动”
一 菊儿胡同——吴良镛教授的类四合院探索
二 平房院拆迁的“大跃进”年
三 满城尽说“四合院”
第八章 古韵重回四合院
一 论争与博弈从未停止过
二 先保护起来再说
四、四合院挂上“免死牌”
五、复古修缮皆大欢喜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是官邸也是民居
一、四合院怎么造,皇上说了算
  四合院,按照字面上解释就是由四方之屋合成的院落。即将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使建筑形态呈现一个“口”字形。当然,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解释。实际四合院的形态还是比较复杂的,仅从规模上来讲,就有很多区分。*简单的四合院被称为一进院落,这是*基本的四合院形态,就是四面的房子围起来形成一个“口”字。复杂一点的四合院被称之为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即四合院后面还套着一个四合院或两个四合院。这时的四合院就不是一个“口”而是两个或三个“口”字形了。
  除了上面两种基本型的四合院以外,还有形态更复杂的四合院,它们被称之为四进四合院、五进四合院、六进四合院……这些多进式院落按其建筑形态又分为纵向复合式院落、一主一次并列式院落、两组或多组并列式院落和主院花园式院落、主次花园式院落等。
  比如清代乾隆年问权相和坤的住宅(现为恭王府一部分),就是一个十三进的大四合院。和珅四合院的中轴线上,共排列着十三座规模宏伟的大四合院,且院落里有花园、假山、池塘、水榭、庭院,气势宏伟,景色秀丽。走完十三个院落,恐怕两里地都不止。要是一间一间房子参观,可能得半天了。
  在等级森严的王朝制度里,人和人之间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体现在住宅上。大官高官就住大房子好房子,一般的官吏就住一般的房子,布衣平民自然就要住品质*差空间*小的房子。没有功名即便有钱也不行,腰缠万贯的平民也不能随意盖房子。明代洪武年问就曾颁发过关于宅第建造规制的法令,规定官民所建四合院不得造房九五问,即面阔九开问,进深五开间。因为九五之数为皇帝所用,官民不得与天子共享。四合院也不得建造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朱红门窗,因为这些均为皇家宫殿及神堂庙宇专用,官民不得仿造。对于官民的宅第等级,也作了严格的规疋:一至五品官,厅堂各七间,屋脊可以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用清碧绘饰,门屋三间,用绿油兽面摆锡环。六至九品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问,门为黑色,有铁环。庶民房屋正房不得超过三问,房檐不得用斗拱,梁柱不得饰彩色。
  什么人住什么房子,这是封建王朝一条不能破的清规戒律。即便是在官府里做官的人,或者是皇亲国戚,也不能随便建造房屋,要严格按照皇家制定的规制行事。清代的建筑规制比明代的更细致,清朝每个皇帝上台都要亲自制定各级官吏及皇亲国戚宅院的建筑标准。正房几问,厢房几问,房基多高,大门多大,涂什么颜色的油漆,砖瓦是什么质地,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你在京师建造一个跟一品官员和坤一样十三进的四合院,那脑袋就有可能保不住了。
  皇太极崇德年间规定:亲王府,台基高一丈。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之外,绿瓦朱漆。两层楼一座,并其余房屋及门,俱在平地建造。楼房大门,用平常筒瓦,其余用板瓦。郡王府:台基高八尺,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上,两层楼一座。正房及内门,用绿瓦,两厢房,用平常筒瓦,俱朱漆。余与亲王同。贝勒府:台基高六尺。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上。用平常筒瓦,朱漆。余与郡王同。贝子府:正房厢房俱在平地建造,大门用朱漆、板瓦。
  顺治年澡规定: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照例台基上造屋五座,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屋台高二尺。和硕亲王府,绘金彩五爪龙,柱施纯色红青,不许雕龙首。殿楼门基址,高与室基。用绿脊绿瓦。多罗郡王府,绘金彩四龙爪。多罗贝勒,绘金彩各色花卉。固山贝勒、镇国公、辅国公,绘金彩细花卉。余如诸王制。
  到了光绪年问,有关四合院建造等级的规定更为详尽和细致——
  亲王府:正门五问,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问,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问,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七尺二寸。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问,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度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均酢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镬,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门柱。
  亲王世子府:正门五问,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问,基高三尺五寸。翼楼各五问,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三问,基高二尺。后寝五问,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问,基高尺有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彩花卉、四爪云蟒。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分之二。余与亲王同。郡王府制亦如之。
  贝勒府:基高二尺,正门一重,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间。筒瓦,压脊,门柱红青油漆。梁栋贴金,彩画花草。余与郡王府同。
  贝子府:基高二尺。正门一重,堂屋四重,各广五间。脊用望兽。余与贝勒府同。镇国、辅国公府亦如之。
  二、人不同,大门也不同
  四合院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房屋的规模和格局上,许许多多配套的辅助设施也有高下之分,如围墙、大门、门墩、影壁、甬道、游廊、庭院、上马石、下马石、拴马桩等等。其中*具有等级意义的是大门,它是四合院的门面,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朝代里,住宅的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大门的样式、规制、材质、油漆、装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制作的。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大门两种。屋宇式大门属于大户人家的大门,一般老百姓是没有资格定制这种大门的。屋宇式大门也是分若干等级的,*高端的是王府大门,位于四合院的中轴线上,有五间一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种。大门上涂红漆,门槛宽大,门板厚重,气势非凡。北京后海北岸的醇王府,就是典型的五间三启屋宇式大门。而后海南岸的恭王府,是典型的三间一启屋宇式大门。
  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是具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家的宅门。这种大门一般位于四合院的东南角,占据一问房的位置,门楼较高,进深宽敞,透光好,大门檐枋之下安装雀替、三福云之类的饰件,代表着主人的品级地位。广亮大门的门扇立于门楼正中的屋脊下,开门后给人的感觉广亮开敞,因而得名。
  金柱大门是一种门扇安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问的大门,因而称之为“金柱大门”。金柱大门是广亮大门的改进形式,大门的门扇向外移动一块砖到两块砖的距离,大门虽然不及广亮大门开敞,但门内比广亮大门多了很多空间。金柱大门因而获得了许多年轻官员的喜爱,曾经十分流行。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大门就是典型的金柱式太门。
  屋宇式大门还有两种形式:蛮子门和如意门。蛮子门是在金柱大门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推,门扇立于外檐柱之间,这样门里边的空间更大了。*大限度利用院子里的空间,这是精明的南方商人才会想出来的主意。于是北京人一般都称这种门为“蛮子门”。如意门的特点是在门框与两侧山墙腿之间起一组砖墙,门扇的左右上角也有两组雕成如意状的砖制构件,象征着如意吉祥,故取名“如意门”。如意门里面的住户一般都不是官宦人家,但也不是一般的穷人,而是家境殷实、衣食无忧的小业主之类。
  墙垣式大门是安在围墙上的大门,即大门与院墙连接在一起,安这种门的四合院基本都是一进式小四合院,有的是三合院或者是大杂院,里面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墙垣式大门一般也是有门楼的,中间起脊,里外有房檐。讲究一些的门楼上面有砖雕,门楣、门板上刻着华丽的图案。普通的门楼就很简单了,没有任何装饰,有的门楼甚至都没有起脊,一块青石板或几片瓦就成了门楼房顶。很显然,里面住的就是没有钱没有势的穷人。北京现存的多数大杂院,基本都是这种墙垣式大门。
  墙垣式大门主要有以下几种:两坡清水脊门、花轱辘门、道士帽门、随墙门等。
  清水脊门是平民院落中*为讲究的大门,成本也*高。其门楼如同房顶一样,有前坡后坡。前后坡均覆盖阴阳瓦,顶部扣圆筒瓦。两边屋脊头还向上翘起,像两只扇动的翅膀。
  花轱辘门是在门的上部左右两侧用青瓦搭成两个或四个外圆内方的通气孔,因这外圆内方的通气孔很像铜钱,故得名。花轱辘钱门与清水脊门不同的地方还在于门楼的砖都露在外面,不用灰膏找平。
  道士帽门的门楼很像道观里道士戴的帽子,顶部没有屋脊,四周有很多通气孔,呈长方形,大门处还起一个砖拱。道士门楼在清朝时的棋营内很流行,所以在当时又被称之为棋营门。
  随墙门是所有门楼中*为简单的一种门楼,属于穷人的门楼。叫门楼实际上没有门楼,看着就像是在院墙上随便开一个门,门上边没自脊,没有瓦,直接砌砖。这种门经济实惠,所有的功能也基本具备,就是看着有些寒酸。
  三、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
  旧时的四合院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对四合院的功能性也很在意。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而是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时增强美感。比如抱鼓石,本来是安放大门轴的一块石头——过去门上没有合页,都是用门枕石——但聪明的工匠用一块石头里面做门枕石,外面打磨成方形或圆形的门礅,门礅上雕刻各种吉祥图案。有的门礅上雕刻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使一块普普通通的门枕石变成了一个精美的工艺品。有学问的人称门礅为抱鼓石,这个抱鼓石还可以作为小孩子休息的石凳,老北京人不是经常记得有一首儿歌嘛: “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
  不仅仅是门礅,门钹、门簪、上马石、下马石、拴马桩等几乎所有的功能性的设施,在四合院里都被工艺化、装饰化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比如拴马桩,按照字面上理解就是拴马的桩子,一根木头下半截埋在地里,上半截用来拴马。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北京的四合院的拴马桩没见过你都想象不出来。它实际是镶嵌在倒座房外面的一只或几只铁环,你根本就看不见桩子,只能看见一个上面雕有花纹的精美的石洞。
  因为过去没有汽车,京城里的交通工具就是马、骡子和毛驴。虽然有些官员出行乘坐轿子,但随从人员尤其是侍卫人员还是要骑马。所有拴马桩在四合院里必不可少,即便没有上马石、下马石也必须有拴马桩。所以在建设四合院的时候,就把拴马桩考虑进去了。拴马桩的设计十分巧妙,它被安放在四合院倒座房的外墙上,距地面约四尺。倒座房支撑房梁的柱子就是拴马桩。也许有人会问:柱子不是埋在墙里面了吗,如何拴马呀?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就在这里,原来在砌墙的时候,柱子距地面四尺的地方留一个洞,先把一个铁环固定在柱子上。等房子盖好以后,用石头做一个和预留的洞口大小一致的石雕,石雕内有一个孔,把石雕安放在洞口上,里面的铁环正好放在洞口里,于是一个精美实用不占地方的拴马桩就完成了。
  不要以为这样的拴马桩只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其实这种栓马桩结实着呢。拴马桩的铁环直径为两寸,由小拇指粗的铁棍烧红了打制而成,直接固定在牢不可撼的柱子之上,别说是马,就是一头硕大的公牛也甭想挣脱。不拴马的时候,几个精美的石雕还起到美化房间的作用。
  拴马桩的多少跟倒座房的间数多少而定,三问房就做三个拴马桩,五问房就做五个拴马桩。可惜的是当今能够保留拴马桩的四合院已经很难见到了,东城区花梗胡同东口路北一个四合院还保留着拴马桩,这确实是值得欣慰的。至于上马石、下马石,更是难觅踪影。
  四、大户人家的四合院
  大户人家的四合院,不开大门你是什么也看不到的,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一座似乎是永远关闭的朱漆大门。但大门开启你也不见得能看到什么,只能看到一座上面有很多装饰图案的砖墙,这砖墙就是四合院的重要附属建筑——影壁。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重要的装饰墙,实用功能不能和大门比,但也很重要。对于一座四合院来说,它可以美化大门的入口处,还可以遮挡来人的视线,使来人不能对院里面的景物一览无余,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主家居住的私密性。
  四合院的影壁分为门内影壁和门外影壁。常见的门内影壁呈一字形,位于大门内侧,人称一字影壁。一字影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凿在厢房山墙上的,即借用厢房山墙直接砌出小墙帽,在墙帽下面绘制或雕刻图案,使影壁和山墙连为一体,这种影壁被称为座山影壁。还有一种一字影壁是独立的,即在山墙或隔墙前边用砖独立砌一座影壁,这种影壁就叫做独立影壁。例如茅盾故居大门内的影壁,就是独立影壁。独立影壁富丽豪华,座山影壁经济实惠,但功能都是一样的。
  门外影壁一般坐落在对面胡同,正对着四合院的大门。在大门对面胡同设置影壁主要是挡住对面房屋后窗对自己大门的视线,风水先生认为大门不应对着人家房子的后窗,大门对着别人家后窗*好的办法是建一个影壁,建不起影壁的穷人家也必须在大门上贴一块镜子,用以避邪气。在胡同对面建影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家人出人大门有一种整洁美观的感受,同时也防止了别人的窥视。门外影壁一般人家是舍不得建的,都是在朝廷里做官的人家才讲究这样的排场。北京*著名的门外影壁是东城区张自忠路三号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原铁狮子胡同康熙第九子胤禟的宅第)对面的红墙大影壁。这座大影壁在修建平安大道的时候,侥幸被保护下来。
  门外影壁还有一种不是建在胡同的对面,而是建在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呈120°或135°的夹角,平面像一个“八”字,称为“反八字影壁”。建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宅院大门要向里退两米左右,以便在门前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四合院的大门显得更有气派。
  四合院的影壁无论是门内还是门外的,都是用砖瓦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个单元,上面是墙帽部分,有屋脊和檐头;中间为影壁的主要部分,绘制或雕刻一些图案;下面是基座,有的基座底下用石头垒成。  
  两进以上的四合院分外院和内院,也称外宅与内宅。进入大门穿过影壁经过一个月牙门,便是四合院的外宅,也称前院。外宅与内宅用一道带墙帽的砖墙分割,里边是内宅,外边是外宅。外宅很窄,以倒座房为主,倒座房就是临街的房子,门朝里开,称倒座房。倒座房主要用于门房、客房和客厅,倒座房和一个不大的小院子就是外宅。旧时外宅可以随便进,敲开大门就可以进来。但内宅是不可以随便进的,来了客人门房会通知主家,主家穿过垂花门来到外院与客人相会,地点就是在外宅的会客室里,只有特别重要的客人才能被主人邀请到内宅里谈事。
  内宅与外宅之间有一道门,一般做得很讲究,有台阶,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垂花门,俗称二门。之所以叫垂花门,是因为这座门门檐柱不落地,悬在空中,檐柱头雕成花瓣形或莲花形,像垂下的花朵。垂花门坐落在四合院的中轴线上,具有很强的装饰和美化作用。即便是大门不太考究,但一道漂亮的垂花门会使整个宅院的品位得到提升。旧时四合院里来了客人都呆在前院的客厅里,主人得到通报后经过垂花门到前院与客人相会。因此无论什么样的人家,都对垂花门极为注重,建造得尽可能华丽考究,有钱人家更不用说了。
  垂花门一般都建筑在青石板台阶上,台阶有三级或五级。从外院看垂花门,犹如一座华丽的砖木结构门楼;而从内院看垂花门,又像一座华丽的正方形亭子。这个正方形亭子有两道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子间安着**道门,这道门比较厚重,白天开启,供自家人通行,夜间就关闭了,外院的人进不来。另外在垂花门内侧的两根柱子间还有一道门,这道门比较轻薄,被称为“屏门”。屏门一般是关闭的,有影壁的作用,只有当内院里有重大活动,比如婚丧嫁娶,屏门才打开。屏门关闭并不妨碍家里人的出行,家里人可通过屏门两侧的旁门或通过垂花门两侧的抄手游廊进入外院。
  垂花门的顶部多为卷棚式,门外部分的顶部为清水脊,而门内部分则是卷棚顶,两顶钩连在一起的交汇处是天沟,垂花门所承接的雨水有一半从天沟的两侧流出,这样即便下很大的雨房檐前也不会形成雨幕,既方便人员进出,又减少了雨水对垂花门的侵蚀。
  从垂花门左右两侧的抄手游廊,就进入内宅了(也可以从垂花门右行转弯下台阶直接进入内宅)。抄手游廊是内宅必不可少的辅助建筑,它建在正房(北房)和东西厢房的前边,是一种敞开式的廊子,设有坐栏,家人通过抄手游廊可以方便的进入每一座房间,尤其是在卜陶的时候,一点也不妨碍人员的走动。抄手游廊还是一种很好的室外休息的场所,廊子里绘有彩画,在屋子里呆累了可以在坐栏上小憩,欣赏园内的风景。
  四合院的主体建筑就是内宅,由北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及中间的天井组成的部分就是内宅。大户人家的正房及东西厢房旁边还有耳房,用来储存货物或者仆人居住。大型四合院正房后面还盖有一排正房,称为后罩房,后罩房有时候建成二层楼,称为后罩楼。
  正房坐北朝南,它是整座宅院中*主要的房间,其高度、宽度、进深皆应为宅院之*。正房一般为三间,大宅院为五问。正房正中一间为堂屋,是会客和祭祖之所,一般墙上都挂着祖先的照片,地上摆着一张八仙桌,几把太师椅。堂屋一般坐落在四合院的中轴线上,正对着垂花门。堂屋前面铺有整块石材做成的台阶,一般是三级到五级,方便贵客从垂花门出来直奔堂屋。堂屋两侧的房子用作卧室或书房。卧室与书房一般都与正房相通,有的卧室出于某种需要则单开门。
  厢房位于内宅两侧,一般也是三问,正中一间开门,两边房屋侧面开门,老北京称这种房屋为“一明两暗”。厢房也要有台阶,级数一样,但比正房要窄一些。东西厢房都给晚辈居住,一般老大住东厢房,次子住西厢房。
  稍大一些的四合院内宅后面还有一个小后院,后院院子不大,建有一排与宅院等宽的北房,称后罩房。后罩房主要是做大户人家未出阁女子的闺房,旧时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顾”,指的就是居住在后罩房里的黄花闺女。一般情况下她们既不能出外院的大门,内宅的大门也不能出,以此抵御外面社会的诱惑。有些大户人家的后罩房建成小二层楼,除了未出阁的小姐居住以外,女佣和家里来的女宾客也住在里面。
  五、平民百姓的四合院
  上面讲的那些功能复杂的内院外院、垂花门、抄手游廊、内影壁、外影壁、屏门、后罩房等等,其实都是中型大型四合院及王府宅第才有的,平民百姓住的小型四合院、三合院,可没有那么多的辅助建筑,既没有门房也没有拴马桩,既没有垂花门也没有抄手游廊,也没有内院和外院之分,一个四合院或三合院就有一个大门,也修不起门楼,在围墙上开一个门洞,安上两扇门板就齐合。
平民百姓住的四合院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来了客人直接进入房间,找长辈的人就进正房,找小辈的人就进入厢房。平民百姓家未出阁的闺女也不像大户人家那样有后罩房的闺房可住,大门不出二门不顾也能生活得很好。平民百姓家的闺女有的就跟父母住在一起,住房宽敞一点的单独住在厢房里。
  ……

作者简介

陈义风,北京人,1956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现为《中外文摘》杂志社资深编辑。主要作品:长篇纪实文学《青春的浩劫》、《生命因你而震颤》:传记文学《一生紧随毛泽东》:还有一些中短篇小说、人物传记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