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
读者评分
4.3分

包邮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

1星价 ¥16.5 (5.5折)
2星价¥16.5 定价¥30.0
商品评论(3条)
shq***(三星用户)

体会董氏的文品

董大师书画俱佳,禅意吗?仁智各见啦。

2015-06-09 17:47:31
0 0
kol***(三星用户)

很新的正版图书

研究文人画找到这本书,内容尚可,品相一般,装帧也可以。

2012-07-29 22:26:1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634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4
  • 出版时间:2008-10-01
  • 条形码:9787101063493 ; 978-7-101-06349-3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民抄董宦”事件是晚明政治失序、社会紧张的一种反映。而书画艺术具有把失序中的政治重新恢复到有序状态,为紧张的社会情势提供舒缓的张力的作用。董其昌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责任与目的,来从事书画艺术这一工作的,而禅宗精神又恰好具有更好地发挥书画艺术这一神圣职责的效用。也就是说,董其昌用禅宗思想来解释书画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书画艺术对政治社会的服务作用。
站在这个角度,本书选择了董其昌如何借助禅宗精神来帮助书画艺术实现这一功能作为讨论的主题。

目录

绪 论 从“民抄董宦”说起
**章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为何引禅入书画
**节 引禅人书画的社会政治需要
一 书画之道“与政通矣”
二 “世波虽险,以高流冲之”
三 “势使之然也”
第二节 接受禅宗的理性自觉一
一 “学禅定以求心安”
二 “沉酣《内典》,参究宗乘”
三 “生平宦路升沉,皆以禅悦消融”
第二章 “以禅论画,南北分宗”——董其昌如何引禅入书画
**节 以禅宗“南北”论构建画统
一 “一扫山水积习”
二 “以禅论画,南北分宗”
第二节 以禅宗精神确立书画观
一 “以画为寄,以画为乐”
二 “大雅平淡,关乎神明”
三 “简易高人意”
四 “作书*要泯没棱痕”
第三章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的具体表现
**节 “顿悟成佛”式的习书作画
一 “岂有舍古法而独创者乎”
二 “集其大成,自出机轴”
三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第二节 “渐近自然,故是禅法”的创作理念
一 “随意拈笔”
二 “自成体势”
三“虚实互用”
第四章 “参活句勿参死句”——董其昌引禅入书画产生的影响
**节 引禅人书画引发的讨论
一“袭取”与“误人”
二 “捏造”与“言之有理”
第二节 引禅人书画产生的影响
一 “传其遗法,各见其能”
二 “海内翕然从之”
三 “以草野之笔,日达于至尊之前”
结 论 “以艺臻道”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为何引禅入书画
**节 引禅入书画的社会政治需要
一 书画之道“与政通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和政治意义的。中国古代艺术以实用为前提,人们从事所有艺术行为都是因为生活的需要,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实用是古代艺术的*大特征。而对美的追求,赋予意境的想法是后来才发展出来。并且,从历代艺术的发展来看,真正的艺术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紧紧围绕时代来发展的。艺术家通过某一具体艺术表达的个体意识,事实上也是整个时代所共同追求的。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现象。换言之,艺术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而在古代众多艺术形式当中,书画艺术的社会作用和政治意义尤为突出。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记述事务。我们知道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一门书写艺术,而汉字从一开始就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早出现在甲骨文、陶器、青铜上的文字尤能说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例如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就是记载周初分封诸侯、征伐战争等各个方面的社会现象和政治事务的。虽然当时的记述都是用锯、凿、钻、刀,以及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头和竹简等比较粗糙的工具,但目的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完全以实用为目的——帮助历史延续、社会进步、政治运转,充分显示出它的社会作用和政治意义。此后,汉字的书写到了魏晋,书体渐趋完备,在技法与审美方面均达到了历史的颠峰。但是在印刷术没有出现之前,作为以毛笔为工具的汉字书法,可以说是责无旁贷、全方位地承担着记录社会、政治和历史的任务。中国几千年历史之所以生生不息,以及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典籍保存*完整,书法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