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中国女性角色变迁

20世纪中国女性角色变迁

1星价 ¥15.5 (4.3折)
2星价¥15.1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106069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201060699 ; 978-7-201-06069-9

本书特色

20世纪中国女性角色的变迁,是百年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我们对它进行深层的解读。这样才能弥补历史描述中女性缺失的失衡现状,从而真实地再现一个原本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的性别社会的全貌。
——蒋美华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解读20世纪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
  全书分为四章。**、二章重点解读了“辛亥-五四”时期即1900-1923年间的中国女性角色变迁。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萌生的时期,五四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初步构建的时期。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女性致力于突破传统的角色模式,不畏艰难地塑造着新型的家庭角色和丰富的社会角色,从而开辟出女性角色的现代化之路。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间(1978-2000)中国女性角色的变迁。这一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演进的时期。中国女性回应时代的挑战,积极进行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现代化调整,从而往“人的自由丽会瓯的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四章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女性角色变迁进行比较分析。从角色变迁的起点、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景式考察,二者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显而易见,从中不难看出女性角色变迁与社会转型之间紧密的互动关系。因而,女性角色的现代化调控,一方面有赖于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方面还需要社会的鼎力协助。21世纪。我们对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充满信心。

目录

导言:关注女性角色变迁
  一、研究范畴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1.角色理论
   2.现代化理论
  3.社会性别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的审视
  四、研究思路与意义
**章 辛亥革命时期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萌生
**节 传统女性角色模式的回溯
一、儒学樊篱下女性角色的历史定格
 (一)在室女的角色:在家从父
  (二)婚嫁女的角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既嫁妇的角色:既嫁从夫
  二、西学东渐中女性角色的趋变动向
  (一)冲击与回归:太平天国与传统女性角色模式-
 (二)关注与微变:西方传教士与传统女性角色模式
  (三)比较与反思:早期维新派与传统女性角色模式
  (四)启蒙与变动:维新派与传统女性角色模式
  1.角色期待:女性角色模式的解读
   2.角色塑造:女性角色模式的演绎
 第二节 挑战传统: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的变迁
  一、女性家庭角色的错动
 (一)改造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
   1.家庭变革式的角色期待
  2.毁家式的角色期待
  (二)女性家庭角色的现代变迁
  二、女性社会角色的跃出
 (一)女性政治角色的生成
   1.角色期待:“女国民”
  2.角色扮演:从军参政尽显风流
  (二)女性经济角色的变异
   1.角色期待:恢复“营业之权利”
   2.角色建设:女性就业与创业
 (三)女性教育角色的开发
    1.角色期待:“开女智、兴女权”
   2.角色塑造:教育活动中的女性风采
  (四)女性生活角色的调节
   1.女性生活角色变奏论
   2.女性生活角色演变图
  三、女性角色变迁的评估
 (一)昂扬着救国主义的旋律
  (二)贯穿着“男性特色”的主线
  (三)弥漫着欧风美雨的气息
 (四)交织着转型时期的特征
 ……
第二章 五四时期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演进
第四章 比较中的审视:“辛亥-五四”与改革开放以后的女性角色变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辛亥革命时期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萌生
  **节 传统女性角色模式的回溯
  一、儒学樊篱下女性角色的历史定格
  一个人所处的角色按其活动范围.而言,可划分为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这里的“社会”是取其狭义,与“家庭”相对而言)。人的现代化应该是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高度整合。其中,社会角色的崛起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中,儒学独尊的文化网络造成了女性角色的严重偏差。她们的家庭角色被无限规范化和繁复化,而社会角色却高度缺失。这可从传统女性一生的角色转换看得一清二楚。
  (一)在室女的角色:在家从父
  在封建纲常伦理下,家长的权威被绝对地加以泛化。在室女在家就要严格听从男性家长的安排,服从传统习俗强加于她们身上的角色规范。在封建家庭中,在室女的角色培养一直围绕着将来的婚嫁进行。女孩子到五六岁就被强行缠足,以迎合社会上病态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在室女开始接受“男尊女卑”的家庭教育。清初的《女四书》传遍闺楼绣阁,使“三从四德”潜移默化地成为女性的心理品格。此外,在室女还要潜心学习女红,以为将来的婚姻角色做准备。除了伦理上的社会控制外,女性还要接受来自政治上的社会控制。譬如,清代法律就对女性的财产继承权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规定除非户绝,财产无同宗应继之人,亲女才有继承权。在如此严密的封建礼教训化下,在室女只能成长为待嫁的柔顺小女子。
  (二)婚嫁女的角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嫁是一般女性从父家走向夫家的必由之路,在此之前,有的女性更为不幸地成了“娃娃亲”和“童养媳”的牺牲品。一般女性则在父母所进行的婚姻交易中以“六礼”的方式被变相出卖给夫家。正如陈顾远所言:“所谓‘纳采’、‘问名’,实质上类似于买东西时先看货,即把女人当成一种商品挑选。‘纳征’礼,实在就是婚姻成就的枢纽,而且也是购买方法的实行。在这桩交易中,女性毫无婚嫁自主权,完全充当着被支配的角色,由此揭开了她们从夫居的“主人-财产”婚姻模式的序幕。
……

作者简介

蒋美华,1971年生,1998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科研主攻方向为社会性别与社会发展。现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工作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兼任郑州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近年来,在《妇女研究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数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撰写了《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等著作5部,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际交流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