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社会回应机制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社会回应机制研究

1星价 ¥17.6 (6.3折)
2星价¥17.6 定价¥2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07617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NULL
  • 页数:398
  • 出版时间:2009-02-01
  • 条形码:9787010076171 ; 978-7-01-007617-1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回应及研究范式;社会回应及范式研究;我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回应;政府建设与社会回应研究;社会回应条件研究;社会回应主体研究;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研究;回应制度化与制度化回应研究等。

目录


**章 回应及研究范式
**节 研究命题的提出及讨论的情景
一、“回应”现象产生的社会情景
二、中外学界基于治理理论研究“回应”的理路
第二节 回应(response)
一、回应的基本含义
二、回应关系的理论分层
第三节 回应范式
一、回应是一种研究范式
二、回应范式的理论适用
第四节 回应范式中的政府回应与共同回应
一、回应范式中的政府回应
二、回应范式中的共同回应

第二章 社会回应及范式研究(society response)
**节 社会回应的研究界域
一、社会回应界说
二、社会回应关系的多元属性
第二节 从回应向社会回应研究的拓展
一、西方学界研究视域的拓展
二、国外研究社会回应的启示
三、社会回应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回应与政府回应的关系
一、社会回应与政府回应的关系结构
二、对社会回应和政府回应关系结构的分析
第四节 社会回应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回应研究对象的分类方法
二、社会回应研究对象的分类
三、研究社会回应的社会学视界、

第三章 我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回应
**节 我国社会转型的沿革与回应
一、由工业化使然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中国回应
二、新时期的社会转型与回应
三、我国社会转型向度及机制转换与社会回应
第二节 建设和谐社会与回应
一、三个学科视野中的和谐社会与回应
二、系统的和谐社会与社会回应
三、和谐社会的价值维度与社会回应
第三节 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回应
一、发展社会回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发展我国社会回应的思考

第四章 政府建设与社会回应研究
**节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回应
一、当代管理理论变革与回应
二、政府传统管理模式与回应
三、现代政府治理结构与回应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回应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回应
二、社会管理体制变革与政府回应
三、政府责任与社会回应
第三节 我国政府建设与社会回应
一、公共政策建设与社会回应
二、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回应
三、政府社会舆论建设与社会回应
四、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回应

第五章 社会回应条件研究
**节 社会回应条件通说
一、社会回应的基础条件与可塑条件
二、社会回应的制度条件与非制度条件
三、社会回应的前提条件与后置条件
第二节 政治经济条件与社会回应
一、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与社会回应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回应
第三节 文化、教育条件与社会回应
一、文化建设与社会回应
二、教育、终身教育与社会回应
三、人文精神与社会回应
第四节 科技条件(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与社会回应

第六章 社会回应主体研究
**节 社会回应主体的理论界域
一、研究社会回应主体的理路
二、社会回应主体的基本含义
三、回应关系中的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
四、社会回应中的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
第二节 社会回应主体的分类
一、按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分类
二、按照主体与回应客体的关联程度分类
三、按照主体对回应关系的影响力度分类
第三节 不同回应类型中的回应主体
一、政府回应中的回应主体
二、社会回应中的回应主体
三、共同回应中的回应主体
第四节 社会回应主体的角色扮演
一、非营利性组织的角色扮演
二、城市社区治理中回应主体的角色扮演
第五节 社会回应主体的培育机制
一、我国社会回应主体的总体发展态势
二、社会回应主体的培育机制

第七章 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研究
**节 组织化与社会回应组织化
一、组织化的一般意义
二、社会回应的组织化
第二节 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的条件
一、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的内部自生
二、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的机制
三、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的外部建构
第三节 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的现实表达与路径
一、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意愿的现实表达
二、社会回应主体组织化的路径

第八章 回应制度化与制度化回应研究
**节 制度及研究范式
一、关于“制度”的界说
二、“制度”是一种研究范式
第二节 我国转型期的制度化
一、制度化的一般特征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制度化特征及趋势
三、回应制度化与制度化回应
第三节 我国转型期再制度化的需求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化需求
二、社会关系嬗变与制度化需求
三、和谐社会建设与制度化需求

第九章 政府回应与社会回应制度化机制研究
**节 政府回应制度化
一、政府回应制度化与政府角色
二、转型期政府回应制度化面临的挑战
三、政府回应制度化的机制建设
第二节 社会回应制度化
一、社会回应制度化的特殊性
二、转型期社会回应制度化面临的挑战
三、社会回应制度化的机制建设

第十章 社会回应机制及机制链研究
**节 社会回应机制建设的基础
一、社会回应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价值向度
二、社会回应机制建设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 共同治理结构与回应机制
一、共同治理结构与政府回应和社会回应
二、地方政府建立共同治理结构的意义
三、共同治理结构与共同治理机制链
第三节 社会回应机制链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狭义社会回应机制建设
二、社会回应协商机制建设
三、社会回应动员机制与控制机制建设
四、社会回应合作机制与整合机制建设
五、社会回应团结机制建设

第十一章 社会回应度研究
**节 回应度
一、回应与信息的关系
二、回应度界说
三、回应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研究回应度的视域
一、回应度研究的学科拓展
二、研究回应度的三个说明
第三节 回应度的分析维度
一、向度
二、广度
三、深度
四、频度
五、弹性度
六、稳定度
第四节 影响回应度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社会组织及公众回应政府”的回应度因素分析
二、对影响社会组织及公众之间内部回应度的因素分析
第五节 提高社会回应度的途径
一、增强政府回应性,促进社会回应度的提高
二、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共同治理结构

第十二章 社会回应度测评的实证研究
一、调查主题的选择与回应类型的确定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三、对助学贷款新旧政策机制下的社会回应度分析
四、影响社会回应度的相关外部因素分析
五、影响回应主体的相关内部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回应及研究范式
  **节 研究命题的提出及讨论的情景
“回应”是一个社会科学范畴,它是基于现代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等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复合词,其本义是指回复、应答与响应的互动过程并隐含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实践)。
  一、“回应”现象产生的社会情景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管理理论变革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球民主化进程展开,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及职能调整,逐渐由传统的政府管理(管制)向治理转变。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催生了“回应”这类互动现象:过程及问题的发生。
(一)治理理论及研究视角
“治理”一词*早出现在1989年的世界银行报告中,即在“1989年世界银行**次提出非洲的‘治理危机,,并提出‘良好治理,的制度框架,。世界银行1992年的年度报告也是以“治理与发展”为题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还发布了一份名为“促进處与式发展和良好治理的项目评估”报告。由此,“治理”概念逐渐发展为一个内涵丰富、适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过程,并在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行政及社会管理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形成了一套评估社会发展和管理优劣的价值标准。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