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2330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8
  • 出版时间:2009-04-01
  • 条形码:9787501233069 ; 978-7-5012-3306-9

内容简介

由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编辑的年度报告《2009: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业已由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年度是协会第六次编辑此报告,汇集过去一年里协会部分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涉及核、化学、外空、防扩散、导弹、透明度、国际条约与制度等多方内容,共计论文20篇,其中三篇以英文形式出现。协会试图以此对过去一年中军控、裁军、防扩散等领域里的相关问题做一总结性回顾和评述。和往年一样,本年度报告还收集了三个附件,它们分别是当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大事记、中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关于军控与裁军的相关文件。
2008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延续着过去一年的基本走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仍是各国表达对军控与裁军问题关切的舞台。联合国大会、日内瓦裁军大会及其他涉及军控与裁军的国际机构或机制相继提出限制军备、核裁军、加强地区安全建设的主张,除在集束炸弹方面达成协议外,其他领域没任何有效新条文和新机制产生。核问题困扰国际社会:建立无核世界呼声高涨,有核武器国家在继续各自核武库现代化。另一方面,朝核、伊核境地不同,解决道路充满反复。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让美俄关系趋紧:给国际军控与裁军合作带来新的障碍。外空实力竞赛是国际热点问题,在关注大国积极备战外空的同时,外空和平利用,如载人航天、探月等成为主要国家迈向太空的重要内容,外空竞争已经超出了军事领域,而演变成代表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拉动经济发展和技术开发的新“边疆”。中国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军控与裁军及防扩散主张,在诸如朝核和伊核等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或缺乏的作用。

目录

【出版说明】
【年终综述】
 2008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综述
【核力量】
 2008年世界核力量发展综述
 美国核力量的现状及发展
 美国“新三位一体”核战略对国际安全稳定的影响
 美国核武器管理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核裁军】
 国际核裁军进程能否起死回生
【地区核问题】
 与朝鲜共处(英文稿)
 2008年伊朗核问题综述
【化学武器】
 澳大利亚集团出口管制动态
【外空】
 外空实力竞争与限制外空武器化
 外空非军事化的意义
【导弹】
 2008年世界弹道导弹防御建设综述
 2008年世界巡航导弹发展综述
【防扩散】
 核扩散和防扩散的历史定位及走向
 对小布什政府防扩散政策的评估
【常规武器】
 2008年国际常规武器军控态势综述
【透明度】
 论中国的军事透明度(英文稿)
【条约与决议】
 对俄美《中导条约》全球化倡议的初步看法
 践行安理会1540号决议:中国的看法(英文稿)
【国际机构】
 试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
【附件】
附件一:2008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大事记
附件二:2008年中国军控与裁军文件摘编
附件三:联合国军控与裁军文件摘编
展开全部

节选

2008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综述
  滕建群
2008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形势延续着过去一年的基本走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仍是各国表达对军控与裁军问题关切的舞台。联合国大会、日内瓦裁军大会及其他涉及军控与裁军的国际机构或机制相继提出限制军备、核裁军、加强地区安全建设的主张,除在集束炸弹方面达成协议外,其他领域没任何有效新条文和新机制产生。核问题困扰国际社会;建立无核世界呼声高涨,有核武器国家在继续核武库现代化。2008年,美国核武费用达520亿美元,其中用于核防护和防扩散的费用不到本开支10%。①另一方面,朝核、伊核境地不同,解决道路充满反复。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让美俄关系趋紧,给国际军控与裁军合作带来新的障碍。外空实力竞赛是国际热点问题,在关注大国积极备战外空的同时,外空和平利用,如载人航天、探月等成为主要国家迈向外空的重要内容,外空竞争已经超出了军事领域,而演变成代表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拉动经济发展和技术开发的新“边疆”。中国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军控与裁军及防扩散主张,在诸如朝核和伊核等问题上发挥头不可或缺乏的作用。
  一、国际机构
在联合国**委员会,有关国家的提案涉及:裁减军事预算、禁止发展和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核世界和核裁军、防止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部分地区建立无核区、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履约情况、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及外空活动透明度和建立信任措施、禁止使用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禁止小、武器和轻武器非法贸易、处理积累过剩的常规弹药储存引发的问题、区域和区域常规军备控制和建立信任措施等。尽管有些提议老调重弹,但各国对军控与裁军及防扩散的追求一如既往。11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撰文,提出实现无核世界的五个步骤。他指出,人们对使用核武器的代价和固有危险的关注,导致全球各国人民不断呼吁削减核军备。他重申落实现有核裁军和防扩散是实现无核世界的重要保证,有核武器国家应带头进行核裁军,同时,国际社会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在机制建设上应有新突破。
安理会通过涉及军控与裁军内容的决议,如1803号决议“重申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承诺和该条约所有缔约国全面遵守其一切义务的必要性。”指出“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助于全球防扩散努力和实现中东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其运载工具的目标。”“所有国家都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从本国领土,或由本国国民,或使用悬挂本自国旗的船只或飞机,或为在伊朗境内使用或使伊朗受益,直接或间接地向伊朗提供、销售或转让下列各项,不论它们是否源于本国领土。”
日内瓦裁谈会于2008年1月23日至3月28日、5月12日至6月27日和7月28日至9月12日分三期举行,共举行35次正式全体会议,65个成员国的代表参加。会议收到并审议38个非本会议成员国关于参加本会议工作的请求。会议还就议程、工作计划、组织和程序及其他事项举行了33次非正式会议。
二、无核世界
年初,美国的舒尔茨、基辛格、佩里和纳恩在《华尔街日报》二次发文指出,美国必须带头,通过具体步骤取得核裁军的成果。其次,召集其他有核武器国家,把销毁核武器当成共同事业。其努力将对未来几代人产生积极影响。
在挪威支持下,美国“核威胁倡议组织”和斯坦福大学2月在奥斯陆召开会议,探讨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实现无核世界应采取措施,提出中短期实现的核裁军和防扩散建议。会议还探讨核裁军和防扩散的长期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挪威外长及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等参加会议。
6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日本建议,由澳日共同组建核不扩散和裁军委员会,表示澳是*大铀供应国,长期参与核政策事务,“有资格发挥领导作用”。9月25日,委员会两主席伊万斯和福田康夫发表声明,指出将充分利用该委员会的知名人士以及研究机构的智慧,不但进行无核世界可行性研究,而且也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步骤,特别是对2010年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提出自己的报告。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挪威、法国、巴基斯坦、印度、德国、美国、中国、英国和墨西哥的高级官员成为委员会成员,中方委员是王英凡大使。
除无核世界外,美国非政府机构还提出“零核倡议”。12月9日,“零核倡议”在巴黎正式宣布。迄今已有戈尔巴乔夫、卡特、布热津斯基等100余位知名人士参加。其目的有三:支持权威政治家的无核世界主张;组织各国政策专家研究,提出分步走的计划来解决迈向零核世界的目标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包括美俄如何真正大幅度削减核武器以及降低核武器戒备程度,如何控制和实行监督机制,核燃料再循环使用等;致力于发展基础广泛和持久不断的公共支持。按计划,“零核倡议”将于2010年召开消除核武器世界峰会,邀请人士将达500人之多。
无核世界主张现多以非政府面目出现。他们不仅对有核武器国家提出核裁军建议,对无核武器国家也提出防核扩散的要求。然而,实现无核世界道路不平坦,障碍有三:一是有核武器国家继续其核武器库现代化。目的或是为保持核武器库绝对优势;或是保持有限核武器威慑力;或是保持有限核武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二是
核威慑理论仍然是部分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内容。核武器威力巨大,具有强大威慑力。威慑也是无核武器国家追求核武器的驱动力。三是核武器成为部分地区性国家与国际社会讨价还价的砝码。
  三、地区核问题
朝核和伊核问题停留在谈判与制裁之间。虽然国际社会做出积极努力,两个地区核问题仍在讨价还价中前行。美国出于全球战略需要:开始与印度进行核能合作,该合作不论是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对“核供应国集团”规则都带来冲击。
1.朝鲜核问题。朝核问题进入关键期:一是朝弃核进程出现重要进展。朝方正式提交核申报清单,并炸毁宁边核反应堆的冷却塔,为各方规划下一阶段行动奠定基础。二是美朝关系有所改善。美宣布启动将朝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并停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程序。三是六方会谈的作用有所扩展。该机制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并进一步得到认同,今后将可能向地区性安全机制方向发展。
朝核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与朝鲜的关系,之所以取得进展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布什政府为留下“外交遗产”,急于推动取得成果,所以在某些方面做出适当让步。朝为改善外部环境,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也做出相应的回应。中国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居中斡旋、因势利导,韩等各方乐观其成、从旁策应。然而,布什政府执政期进入尾声,其政策力度渐弱。到年末,朝核问题出现停滞。各方都在等待美国新政府的“新政”。
2.伊核问题。安理会已通过四项对伊的制裁决议。①但均遭伊拒绝并认为这些决议是非法的,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表面上看,伊朗与美等西方大国斗争的焦点是铀浓缩问题,然而伊核问题的实质是美伊之间的政治较量,双方战略利益严重冲突,其调和空间有限。伊朗指出,它在不放弃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同时,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阻伊拥核的政策不会改变,亦不排除对伊动武的可能,双方将继续围绕铀浓缩问题展开激烈斗争。欧盟、俄等大国将继续发挥各自影响,特别是俄坚持与伊开展民用核能合作,并向伊朗输送核燃料。
大国政策不一致是彻底解决伊核问题的一大障碍。而以色列的举动也影响着事态进程。12月底开始的清剿哈马斯军事行动无疑会为伊核问题*终解决蒙上阴影。人们同样期待着美国新总统提出解决伊核问题的新政。
3.美印核合作。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在2008年得以正式实施。根据协议,印度可在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情况下,获得美核技术、装置及燃料,前提是印承诺将民用和军用核设施分开,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措施。在美政府支持下,印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特殊的保障监督安排,待其与核供应国集团确定核原料供应。尽管印反对党和左派政党以该协议影响印核政策的独立性为由强烈反对,但基于两国发展“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利益需求,美印核合作势在必行。
美执意与游离于核不扩散机制外并已拥核的印度开展核合作,客观上为其扩充核武库创造条件,进一步破坏南亚地区脆弱的战略平衡,加剧印巴核军备竞赛。此举暴露出美国防扩散政策的双重标准,不仅对本已脆弱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造成冲击,还给解决伊核、朝核问题的国际努力带来消极影响。
  四、导弹防御与反卫星实验
1.导弹防御。进入夏季,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在东欧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波兰和捷克两国先后与美国签署协议。8月16日,乌克兰声明称,愿与西方国家进行导弹防御合作,指出由于俄罗斯退出与乌签署的导弹袭击预警和太空监视系统合作协议,总统尤先科签署命令废除该协议。由于乌极力谋求加入北约,俄年初退出与乌签署的协议,并决定不再租用乌境内的两个导弹预警系统雷达站。表面上看,这只是两国军事合作的中断,其实反映出两国关系存在的裂痕。
早在两天前(8月14日)美波在华沙达成在波兰建立反导基地协议,20日两国正式签署该协议。为确保反导基地安全,美还同意在波长期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争议许久的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事总算得到落实。乌克兰16日的表态无疑是对美国在波捷两国取得进展后的主动出击。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