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780211875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81 页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802118751 ; 978-7-80211-875-1

目录

前言 **章 血诚VS诚信曾国藩:竭尽血诚者,必有所成就 胡雪岩:诚信莫欺,长久生意 第二章 时势VS商势曾国藩:追逐天下大势,方可成就伟业 胡雪岩:睁大眼睛紧盯商势变化 第三章 谋略VS远见曾国藩:成就大事,以谋略为主,以勇力为辅 胡雪岩:谋定而后动 第四章 全局VS长久曾国藩: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时 胡雪岩:创建金字招牌,才能长久不败 第五章 基业VS基础曾国藩: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有基业 胡雪岩:做大生意要有基础 第六章 儒缓VS迅速曾国藩:儒而疏缓,则积滞难返 胡雪岩:做生意要反应迅速 第七章 大志VS气魄曾国藩:立志不难,难在立大志 胡雪岩:做大生意需要有大气魄 第八章 高明VS吃亏曾国藩:与其精明,不如高明 胡雪岩:益从损中来,有舍才有得 第九章 坚忍VS不舍曾国藩:坚忍不拔,事业才可大可久 胡雪岩:锲而不舍是商人**的品质 第十章 胆气VS风险曾国藩:无胆气者,无成就,亦无功名 胡雪岩:敢冒风险才能获大利 第十一章 团结VS合作曾国藩:孤军奋战无法成就大事 胡雪岩:一人做不尽天下事 第十二章 小物VS勤俭曾国藩: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胡雪岩:勤以立业,俭以持家 第十三章 中庸VS规矩曾国藩:偏执狂可成就一时,惟中庸可成就一世 胡雪岩:经商要按规矩来 第十四章 人才VS人才曾国藩:成就大事,以得人才为**要义 胡雪岩:人才永远是商业发展的资本 第十五章 收敛VS低调曾国藩:韬光养晦,锋芒不可太露 胡雪岩:做生意要低调,不事张扬 第十六章 忍让VS和气曾国藩:凡事以忍让为怀 胡雪岩:和为上策,和气生财 第十七章 自省VS自律曾国藩:做事谨慎,不越雷池一步 胡雪岩:坚决不赚烫手钱 第十八章 自强VS乐观曾国藩:刚直可用,自强不息 胡雪岩:临危不乱,永葆乐观 第十九章 学养VS领悟曾国藩:学养,为人不可不读书 胡雪岩:领悟,实践出真知 第二十章 宽容VS人情曾国藩:心胸广大,方能容得天下 胡雪岩:放贷人情,一本万利 第二十一章 择友VS施恩曾国藩: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胡雪岩:援助别人就是拉自己一把 第二十二章 借梯VS攀高曾国藩:学会借梯登高 胡雪岩:商人要善于攀高枝 第二十三章 资源VS人脉曾国藩:广泛储备人才资源 胡雪岩:人脉网广,财路不断 第二十四章 选才VS用才曾国藩:选才应注意标准 胡雪岩:大材大用,小材小用 第二十五章 扬长VS避短曾国藩:用人应扬长避短 胡雪岩: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第二十六章 果敢VS机遇曾国藩:关键时刻敢于出手 胡雪岩:要善于把握机遇 第二十七章 挺住VS照应曾国藩:危急时刻要挺得住 胡雪岩: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 第二十八章 稳健VS沉气曾国藩:稳,是制胜的法宝 胡雪岩:遇事需要沉住气 第二十九章 退隐VS后路曾国藩:功成身退天之道 胡雪岩:别因跑得太快而不顾后路 附录一 曾国藩小传附录二 胡雪岩小传
展开全部

节选

《曾胡官商启示录》介绍了:曾国藩和胡雪岩都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都靠个人奋斗实现了人生抱负。他们身上固然有值得批判的一面,同时也有值得学习的一面。他们的人生道路、成长轨迹、道德修养、成功手段和命运归宿都不相同,《曾胡官商启示录》把他们俩进行对比,也许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作为一种尝试,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就是有益的。曾国藩想为大清朝廷竭尽一片血诚。胡雪岩则想为民族经济奉献一片诚信,但是他们都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自己的抱负。曾国藩是因为独木不能支撑大厦,胡雪岩则是因为“商人荣枯,系于国运”。

相关资料

**章 血诚VS诚信曾国藩:竭尽血诚者,必有所成就 竭尽血诚者,必有所成就。肯为国家竭尽血诚者,必将为人景仰。曾国藩是个书生,来自农村,全无背景,却能官居极品,统兵三十万,号令天下人才,成功镇压太平天国,靠的就是他的一片血诚。他是在为谁尽那一片血诚?说高一些,是他的人生理想。儒家培养的就是竭尽血诚之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做人生理想。湖南农村至今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仍然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所不同的是,君字已经改为国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儒家的一种人生态度,曾国藩早年就发达了,所以他要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曾国藩出生在偏僻的农村,如果不是大清朝廷的科举考试,无论他多么聪明,无论他怎么奋斗,都不可能在十年间爬上二品高官。27岁考中进士,37岁做大官,这样顺遂的官场道路,一般书生想都莫想。正是清政府给了他机会,所以他拥护清政府,感谢清政府,主动站在清政府一边,自觉报答它。他自己也说:“我一个穷人出身,却摄居高位,如果还不知足,连鬼神都不会答应了。”“从此以后,我定要竭尽血诚,精忠报国,决不顾个人私利。”同样的利益立场决定了,他所要竭尽血诚的对象,必然是大清朝廷。这是他的阶级性所决定的。但他对大清朝廷又不满意。满清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朝,社会矛盾被盛世掩盖了,鸦片战争则像掀锅盖一样,把清朝的腐朽揭露开来。曾国藩来自社会底层,知道老百姓的苦,做官以后,又看到官场的糜烂贪暴,所以他跟一般官僚不同。他痛恨官场的黑暗腐败,正是官吏的贪暴和压榨,逼迫百姓造反。所以他用“不爱财、不怕死”来要求自己,想整顿吏治,革除弊政,维护和更新大清朝廷的统治,希望出现像唐朝、宋朝那样的中兴局面。但是,除了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让大清朝廷多延续了五十年之外,中兴局面始终没有出现,因为那是一种幻想,他不可能实现。尽管他对大清有不同的看法,又无野心推翻它自己做皇帝,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把自己的血诚奉献给大清,希望整顿朝纲,兴利除弊,维系大清王朝的统治。他能看到大清的腐败和危机,是由他的家庭背景和他所交往的一群书生决定的。他来自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也多少感觉到他们的反抗情绪。而湖南地方的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早已察觉到某种斗争风暴,并在谋划准备。他体气本弱,为了做一个圣贤,学成文武艺,卖给帝王家,天天搞理学家那一套静坐修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