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手术录像DVD光盘

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手术录像DVD光盘

1星价 ¥69.1 (7.2折)
2星价¥69.1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1189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09-07-01
  • 条形码:9787117118927 ; 978-7-117-11892-7

本书特色

《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精)》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理论与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两大部分。微创介入治疗技术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本书采用大量图片与示意图,形象描述每一技术的解剖、影像与具体操作。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每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注意问题及作者本人的经验总结。可帮助读者解决临床遇到的具体问题与难点。本书系统介绍了当今*新的微创介入技术,其中双极水冷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椎间盘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经皮decompressor髓核去除术、超声水切椎问盘髓核摘除术、经皮b-twin膨胀式椎问融合术、硬膜外腔粘连松解术、硬膜外腔镜诊疗等技术在国内相关书籍中属首次介绍。   本书适用于各级医院的疼痛科、骨科、放射介入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的医生。

目录

**篇 椎问盘源性疼痛相关基础理论**章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节 椎间盘的结构第二节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神经传导第三节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第二章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基本概念和评估**节 椎问盘源性疼痛的定义和分类一、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定义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分类第二节 病史收集第三节 体格检查一、一般体征二、特殊检查第四节 椎问盘源性疼痛与心理一、概述二、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三、心理学治疗第五节 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第三章 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估**节 概述第二节 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估一、疗效评估问卷表的特性二、疗效评估问卷表的类型三、疼痛治疗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第三节 常用疼痛效果评估的方法第四章 椎间盘源性疼痛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节 概述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一、椎间盘病变二、脊椎退行性变三、脊椎术后改变四、椎间盘源性疼痛相关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第五章 诊断性阻滞用于椎间盘源性疼痛**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诊断性阻滞一、选择性硬膜外阻滞二、小关节阻滞三、交通支阻滞四、交感神经阻滞五、脊神经后支阻滞第二篇 椎问盘源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章 椎间盘造影术**节 概述一、发展历史二、手术准备三、适应证四、禁忌证第二节 颈部椎间盘造影术一、操作方法二、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第三节 胸部椎间盘造影术一、x线透视下的手术操作二、CT引导下的手术操作三、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第四节 腰椎问盘造影术一、腰椎问盘造影方法二、腰椎问盘造影术的操作特点及注意事项三、造影术后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第五节 椎间盘造影结果的评判一、疼痛反应二、推注力量或压力三、推注造影剂的容量四、对局部麻醉药的反应五、椎间盘的形态第二章 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第三章 椎间盘减压术第四章 臭氧治疗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章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第六章 硬膜外神经阻滞术第七章 经皮B-Twin膨胀式腰椎体间融合术第八章 硬膜外腔粘连松解术第九章 硬膜外腔镜技术
展开全部

节选

《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光盘)(精)》分为基础理论与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两大部分。微创介入治疗技术部分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光盘)(精)》的重点内容。《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光盘)(精)》采用大量图片与示意图,形象描述每一技术的解剖、影像与具体操作。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每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注意问题及作者本人的经验总结。可帮助读者解决临床遇到的具体问题与难点。《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光盘)(精)》系统介绍了当今*新的微创介入技术,其中双极水冷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椎间盘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经皮Decompressor髓核去除术、超声水切椎问盘髓核摘除术、经皮B-Twin膨胀式椎问融合术、硬膜外腔粘连松解术、硬膜外腔镜诊疗等技术在国内相关书籍中属首次介绍。《椎间盘源性疼痛微创治疗学(附光盘)(精)》适用于各级医院的疼痛科、骨科、放射介入科、麻醉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的医生。

相关资料

插图:三、心理学治疗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是众多需要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松弛治疗、操作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一个人经受着持久的疼痛体验,会自我设法或多方求医来适应疼痛,或者经受了毁损性治疗,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精神问题,如抑郁、疼痛相关性恐惧,而此种慢性持久性抑郁、恐惧,不可避免地对认知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后果。这些患者经常埋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及完成认知性任务变得很困难。对于这些复杂的综合征,*适合的治疗选择是认知行为治疗。1.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一复合术语,它的中心目标是要减轻或消除那些造成患者不良的行为倾向、不良想法和信念的关联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治疗项目的选择随着所针对的局部人群或特殊群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和持续时间,因为它会受到实际状况、经济承受能力及医疗条件的限制。下面所表述的治疗并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治疗过程,而是其治疗结构。(1)直接正性强化疼痛行为:有的患者大部分行为都是向他人表露疼痛,包括语调、讲话内容、步态、姿势、面部表情及服药。若经常这样,这种行为的后果将对患者不利并增加其疼痛。在治疗时,医生会对患者这种直接正性强化疼痛行为很敏感,并将试着去减少这种行为及其影响。(2)间接正性强化疼痛行为:逃避行为是间接正性强化疼痛行为的一种*普通形式,它强化疼痛和使机体丧失某些能力,患者持续地躲避诱发其疼痛的环境并相信这种逃避可以镇痛,而实际上它反而加重了疼痛。患者形成了一种活动症状偶发模式(symptom-contingent pattern of activity):做自己感觉好的事而少做使疼痛增加的事。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整个活动的减少。为纠正这种行为,可通过鼓励患者做随时间而发生或按计划能够达到的目标的事,当患者成功时可减轻此种间接正性强化疼痛行为。(3)良好行为的正性强化:慢性疼痛患者很少能主动加强良好行为,缺乏加强健康的行为会减少甚至消除这种行为。在治疗环境中,医生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从而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加强这种健康的行为。(4)身体适应和作用:有的慢性疼痛患者会失去一些正常的感觉、身体的应激和应变,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是疼痛引起的,实际上这是疲劳或生理性废用而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患者适

作者简介

张德仁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院长,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第六人民医院疼痛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学会麻醉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疼痛介入治疗学会会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198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考入本校麻醉学专业研究生,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疼痛科研及教学工作。1991年调入深圳南山人民医院,并组建麻醉科。1996年组建南山医院疼痛专科,成为广东省**个疼痛中心——广东医学会疼痛学会深圳疼痛诊疗中心。1997年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韩济生院士的关心下,成立了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中心深圳临床基地。2001年成为深圳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  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多次主办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国际疼痛研讨会,共为全国培养300多名进修医生,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鉴定科研成果3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