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批判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3100321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5 页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310032112 ; 978-7-310-03211-2
目录
节选
《旅游批判》内容简介:旅游是美的历程。旅游是心灵的修养。旅游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在人类生活的星球——地球,在现今日新月异的科技生活中,只要人所想到的皆有可能实现,于是,地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不断承受着一拨又一拨人的登顶;在人迹罕至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里,人类的足迹——越来越多的人不断进入,使前往热带雨林再也不是一种探险行为,而是一般人就可以做到的户外活动;在大洋漆黑的海洋中,人类也在借助现代高技术开拓着“海底”游玩;在太空,宇宙飞船也进行一趟一趟的旅行穿梭商业飞行。不久的将来,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将会有人涉足,地球成了人类唯一的“房屋”,而太空也就成为人们的庭院和后花园。人笑傲一切。人类对自然的生活状态是否满意,是否满意他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他者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一切都建立在人是万物主宰的基础上,这源于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之源。《圣经》中,上帝创造了天地,创造了自然,创造了男人,又创造了伊甸园让其居住。为使人得以繁衍,上帝又创造了女人,作为男人的伴侣。*终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一起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开始了自己在自然中的生存。显然,《圣经》的自然是作为人的对立面,作为上帝惩罚人的空间而存在的。由于这种惩罚,人失去了乐园,故必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西方人的圣典,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规定,也就是人只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生存。当基督教成为欧洲_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时,这种观点成为主流: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就必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相关资料
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活动,为实现自身某种需要而做的非定居的旅行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旅游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这些关于文化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经济认识论的固有框架,使旅游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强调人们外出旅游的根本目的,旅游给旅游者所带来的无疑是一种文化经历。许多热心旅游的人都相信这样的说法:“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事实上,旅游的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统一,它同时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的特点。旅游活动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是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反映。因此,旅游的本质也应该具有多层面、多向度的意义,它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旅游动机并不是当一个人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等客观条件后,就一定能成为旅游者。如果一个人实在不喜欢非洲狮在原野上的怒吼和厌恶角马群那种铺天盖地的气势,即使免费请他去世界上异常著名的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走一趟他也会不愿意。就是说,如果个人不具备外出旅游的愿望和兴趣,同样不能实现旅游活动。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主要取决于他的外部客观条件和内部心理因素。外部客观条件指一个人的经济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内部心理因素是指一个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事实上,即使是在*主要的旅游客源国中,也总会有一些人收入相当高却不曾或不愿外出旅游,即便是成天都有一些处心积虑想赚他们口袋里的钱的人在他们耳边做着充满哲理的念叨:“旅行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法。”“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家乡的人头脑中充满了偏见
-
达尔文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7.5¥25.0 -
走着瞧
¥14.4¥35.0 -
博物行记
¥14.3¥45.0 -
高仓正三苏州日记-1939-1941揭开日本人的中国记忆
¥10.7¥39.8 -
我的非洲之旅
¥12.0¥29.9 -
留园
¥3.1¥10.0 -
拙政园
¥3.5¥10.0 -
树上人生
¥16.8¥42.0 -
袖珍中国交通地图册
¥2.2¥8.0 -
醉乡漫步
¥6.6¥16.0 -
而我只想去巴黎
¥21.8¥68.0 -
中国的地形-壮美画卷
¥12.6¥42.0 -
新西兰
¥38.6¥99.0 -
虎丘
¥3.5¥10.0 -
狮子林
¥3.5¥10.0 -
西安道教名观
¥4.3¥14.0 -
漫步巴黎
¥18.0¥60.0 -
唐蕃古道秘境
¥15.7¥58.0 -
西行漫笔-一个远足者的异国寻觅
¥8.7¥29.0 -
魅力安徽
¥11.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