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
读者评分
4分

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

1星价 ¥25.2 (7.2折)
2星价¥25.2 定价¥35.0
商品评论(1条)
guo***(三星用户)

出版业政府规制

中国出版产业的竞争及政府规制研究,值得看看

2016-12-02 18:20:0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1845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1
  • 出版时间:2009-08-01
  • 条形码:9787506818452 ; 978-7-5068-1845-2

本书特色

《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产业被定义为相互竞争的、生产同质产品(即完全替代)的厂商集合。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产业被定义为相互竞争的、生产相互替代(近似替代)关系产品的厂商集合。对出版业而言,就是指出版内容相似的出版物的出版社所组成的集合。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对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学问被称为“过渡经济学”,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被称为“转轨经济理论或过渡经济理论”。既然中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就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要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就应该保持市场充分的竞争性。

内容简介

本书的**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实际问题;然后,对本书所涉及的竞争理论、垄断与不完全竞争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政府规制理论作一简要的文献综述,为本书奠定共同的概念基础;同时,对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作出说明。
面临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出版业,如何看待市场与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同时,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决策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因此,笔者在**部分主要讨论了市场、政府在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福利两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过渡(转轨)经济理论,提出中国出版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理论假说,为以后章节的实证分析提供待检验的理论假说。通常来讲,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有三种,即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和政府规制。
第三章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行政性垄断以及由此导致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是当前中国出版业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僵化的体制以及相对低迷的经济绩效是政府试图改变这一状况的动力,因此,政府就需要首先行动起来逐步革除行政性垄断的影响和势力。
第四章首先从出版业的产业特征出发,论述了出版业实施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出版业政府规制的特点,然后对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的历史演进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从而为讨论当前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改革提供了比较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物化劳动产品的出版物,其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公开出版的出版物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生产这一特殊商品的出版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在生产物质产品的表象背后,实际上是向消费者(读者)提供精神产品。出版业的成长与其说是出版物种类和发行量的增长,不如说是人类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因此,出版业历来是我国政府实施严格规制的领域——规制内容较广,规制程度较深,规制手段较严格。我国政府对出版业的规制,既考虑到保证和提高文化、教育和居民生活水平,又包括一定程度的经济性因素,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章讨论了现行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体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并针对现行政府规制制度的缺陷,探讨了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改革的趋势与政策思路,目的在于说明政府需要进一步放松管制,以使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坚持和完善出版业社会性规制的前提下,对经济性规制理应作出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调整和改善。不仅需要放松对出版企业数量的规制,而且需要放松对出版企业性质的规制。
第六章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书的主要结论,并对相关政策含义作了探讨。本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为垄断性的,需要政府限制垄断、引入竞争,保持中国出版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2)政府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造成了政府角色的缺位与越位,市场运行效果不理想;(3)政府规制的目标不明确,规制措施不得力,规制效果不理想;(4)政府尚未处理好出版业改革、发展与政府规制的关系。

目录

前言
**章 引言
**节 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版业
第二节 有关竞争、垄断与政府规制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的一般分析
 **节 市场竞争与经济绩效
 第二节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第三节 政府规制与规制政策
 第四节 出版与出版业
 第五节 中国出版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假设
第三章 垄断与竞争:中国出版业产业组织研究
 **节 中国出版业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中国出版业市场行为分析
 第三节 中国出版业市场绩效分析
第四章 出版业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与历史演变
**节 出版业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国外出版业政府规制
第五章 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体系与规制改革
 **节 现行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体系
 第二节 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改革与产业政策调整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含义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的探讨
 第三节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的**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实际问题;然后,对《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所涉及的竞争理论、垄断与不完全竞争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政府规制理论作一简要的文献综述,为《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奠定共同的概念基础;同时,对《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作出说明。面临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出版业,如何看待市场与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同时,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决策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因此,笔者在**部分主要讨论了市场、政府在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福利两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过渡(转轨)经济理论,提出中国出版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理论假说,为以后章节的实证分析提供待检验的理论假说。通常来讲,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有三种,即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和政府规制。第三章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行政性垄断以及由此导致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是当前中国出版业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僵化的体制以及相对低迷的经济绩效是政府试图改变这一状况的动力,因此,政府就需要首先行动起来逐步革除行政性垄断的影响和势力。第四章首先从出版业的产业特征出发,论述了出版业实施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出版业政府规制的特点,然后对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的历史演进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从而为讨论当前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改革提供了比较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物化劳动产品的出版物,其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公开出版的出版物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生产这一特殊商品的出版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在生产物质产品的表象背后,实际上是向消费者(读者)提供精神产品。出版业的成长与其说是出版物种类和发行量的增长,不如说是人类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因此,出版业历来是我国政府实施严格规制的领域——规制内容较广,规制程度较深,规制手段较严格。我国政府对出版业的规制,既考虑到保证和提高文化、教育和居民生活水平,又包括一定程度的经济性因素,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章讨论了现行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体制的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并针对现行政府规制制度的缺陷,探讨了中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改革的趋势与政策思路,目的在于说明政府需要进一步放松管制,以使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坚持和完善出版业社会性规制的前提下,对经济性规制理应作出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调整和改善。不仅需要放松对出版企业数量的规制,而且需要放松对出版企业性质的规制。第六章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的主要结论,并对相关政策含义作了探讨。《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为垄断性的,需要政府限制垄断、引入竞争,保持中国出版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2)政府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造成了政府角色的缺位与越位,市场运行效果不理想;(3)政府规制的目标不明确,规制措施不得力,规制效果不理想;(4)政府尚未处理好出版业改革、发展与政府规制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晨,管理学博士,合肥学院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传媒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及横向课题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