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

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

1星价 ¥24.1 (5.5折)
2星价¥24.1 定价¥43.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95643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560956435 ; 978-7-5609-5643-5

本书特色

《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现阶段跨国重组的案例越来越多扩张和收缩并举、重组与日常经营并举、资本重组与组织重组并举企业重组的数量和金额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内容简介

全书共16章。内容包括:企业重组综合知识、企业重组中的财务治理与运作、企业重组的估值与定价问题、集团内部的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后的财务整合、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资本运营、并购、剥离与分立、托管经营、债务重组、债转股、管理层收购(MBO)、企业清算、金融企业重组清算

目录

**章 企业重组综合知识
第二章 企业重组中的财务治理与运作
第三章 企业重组的估值与定价问题
第四章 集团内部的企业重组
第五章 企业重组后的财务整合
第六章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节 关联方
第二节 关联方交易
第三节 披露
第四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关联交易
第五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第七章 资本运营
第八章 并购
**节 企业合并的财务处理
第二节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第四节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第九章 剥离与分立
**节 剥离
第二节 分立
第十章 托管经营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第十二章 管理层收购
第十三章 企业清算
**节 清算综合知识
第二节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概述
第三节 破产申请和受理
第四节 债务人财产
第五节 破产管理人
第六节 债权人会议
第七节 重整程序
第八节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第九节 债权申报
第十节 和解制度
第十一节 破产清算
第十二节 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章 金融企业重组、清算专题
第十五章 业务流程重组
展开全部

节选

《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内容简介:为了帮助广大企业搞好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工作,由全国著名财会、审计、财税专家贺志东研究员精心编写了《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一书。全书共16章。内容包括:企业重组综合知识、企业重组中的财务治理与运作、企业重组的估值与定价问题、集团内部的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后的财务整合、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资本运营、并购、剥离与分立、托管经营、债务重组、债转股、管理层收购(MBO)、企业清算、金融企业重组清算专题、业务流程重组(BPR)等。《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主要具有以下特色:(1)高度的操作性、实用性,不同于那些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的书籍,更不同于当前学校教科书;(2)新颖性,依据*新的有效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审计准则、内控体系、税法体系等编写,不同于内容过时或纯学理性的书籍;(3)专业性;(4)创造性,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点;(5)案例丰富;(6)讲解全面、透彻、通俗;(7)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查阅方便。《企业重组清算的财会操作实务》适用对象:全国各地广大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等财税人士。

相关资料

插图:三、企业重组过程的财务运作企业重组过程的财务运作是指从企业重组战略的制定开始至重组后的整合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境的财务运作。这一过程包括重组战略的制定、目标企业搜寻、重组价格制定、融资方式与支付方式等。由于企业并购是企业重组中*为普遍的一种交易类型,而且很多财务决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用于各种重组类型,因此,以下部分就主要以企业并购这一类型来研究重组中的财务运作问题。1.企业重组战略制定企业重组成功的案例较多,但重组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企业重组战略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是跟风运作者多,独立创新者少;对重组预期乐观者多,对重组风险充分考虑者少。例如,当前上市公司企业重组的趋势是向生物制药、信息产业等高科技行业进军,但有的公司在对自身的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劣势缺乏客观判断的情况下随大流地进军新的产业,有的甚至以牺牲原有经营优势为代价。它们重新配置资源、转变主营业务的动力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可能带来的丰厚利润的期望,而它们对高新技术行业对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后续资金资源的苛求及因这些资源不足而产生的风险估计不足。企业重组战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而言,应该对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从而选择*佳经营战略(这种方法称为SWOT分析法)。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一般表现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职工素质、产品、市场、管理技能等方面。判断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一般有两项标准。(1)单项的优势和劣势。例如,企业资金雄厚,则在资金上占优势;市场占有率低,则在市场上占劣势。(2)综合的优势和劣势。为了评估企业的综合优势和劣势,应选定一些重要因素,加以评价打分,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加权确定。企业外部的机会是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如政府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良好的购买者和供应者关系等。企业外部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如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增长率缓慢、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增强、技术老化等。这些是影响企业当前竞争地位或影响企业未来竞争地位的主要因素。由于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其行业竞争力及企业本身的业务实力不同,导

作者简介

贺志东,教授,全国杰出的财税专家。我国财税应用研究前沿学术带头人,在税收实务、避税与反避税、税务稽查、财会、审计等诸多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和创造性贡献,是我国纳税筹划、纳税管理、纳税风险、纳税自查、纳税调整、征税筹划等学科的创始人,以治学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创新著称。 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会计、审计、税务、法律、财务等作品数十部,包括《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怎样做账》《怎样查账与调账》《假账与反假账》《纳税会计》《*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存在的差异及纳税调整》等著作。其众多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国内外同行及广大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财税人士学习、采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