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7750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2 页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561775028 ; 978-7-5617-7502-8

目录

引言:问题、方法与意义**章 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一、孔子的政治信仰二、孔子的政治行动三、问题的初次提起第二章 战国儒家的解决尝试一、楚简《穷达以时》篇的初步探索二、孟子对事件的淡漠及解释三、荀子对事件的感同身受及其解释第三章 汉儒的理论解决与行动解决一、关注与伤感二、理论解决:孔子素王论三、行动解决:王莽得位改制第四章 宋代道学的解释一、心性关切二、朱熹的理学解释三、治道与角色第五章 清儒不同学术视野下的解释一、戴震考证学视野下的解释二、章学诚史学视野下的解释三、康有为公羊学视野下的解释余论:话语结构及儒家政治哲学附录一:文献综述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在"德"、"位"之间》主要内容简介:孔子“有德无位”是儒学史上的一个敏感话题,儒家之所以不断提起并讨论它,源于其“德位合一”的理想与“德”、“位”分离的现实相背离的生存性紧张情势。鉴于这一话题的切己性,一部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其实就是儒家的心灵史,指涉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及其政治性生存。《在"德"、"位"之间》以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为线索来把握儒家政治哲学,结合跨领域研究成果,从“史”的角度追溯了儒家“德位合一”政治信仰的由来以及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考察了问题在不同时代中的经典解释样式。在“余论”部分,《在"德"、"位"之间》从“论”的角度对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的话语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儒学与中国现代世界的关系这一热门话题作出回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