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

包邮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

1星价 ¥24.5 (7.0折)
2星价¥24.5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8594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94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500485940 ; 978-7-5004-8594-0

本书特色

《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九章,内容包括:语义演变及其句法后果、概念结构及其隐喻形式、身体部位隐喻、词汇化倾向、认知域的投射、从概念结构到句法结构、从概念依赖到概念自主等。

目录

**章 概说 **节 认知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关系 第二节 汉语方位词 第三节 开放的类与封闭的类 第四节 词项的多义性 第五节 基于介词/方位词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第六节 本书的目的、研究取向与语料说明 第二章 语义演变及其句法后果 **节 “上/下”语义溯源——方位意义 第二节 基于原始意义的意义引申 第三节 基于原始方位意义的意义引申 第四节 “上/下”语义溯源——行为动作意义 第五节 “上/下”表示趋向意义 第六节 句法特征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概念结构及其隐喻形式 **节 方位词与方位隐喻 第二节 隐喻与隐喻化 第三节 基底与侧面 第四节 背景与物像 第五节 地标与射体 第六节 小结:背景与物像的复杂性 第四章 身体部位隐喻 **节 身体部位隐喻 第二节 关于“头”的隐喻 第三节 关于“脸”的隐喻 第四节 关于“嘴”的隐喻 第五节 关于“身(体)”的隐喻 第六节 关于“手”的隐喻 第七节 关于“脚”/“足”的隐喻 第八节 关于“心”的隐喻 第九节 关于其他身体部位的隐喻 第五章 词汇化倾向 **节 词汇化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身体部位+上/下”结构的词汇化 第三节 其他结构的词汇化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欠准确性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认知域的投射 **节 三组概念 第二节 认知域的拓展与投射 第七章 从概念结构到句法结构 **节 概念元素与概念结构 第二节 概念框架:从概念依赖到概念自主 第三节 从概念结构到句法结构:意义的形式化操作与论元结构式 第四节 两种意象图式的对立 第五节 三个世界之间的互动 第八章 从概念依赖到概念自主 **节 概念依赖与概念自主 第二节 另类概念依赖 第三节 概念自主的构件 第四节 概念依赖与概念自主的相对性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节 几组概念范畴的对立 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观点及创新 第三节 悬而未决的问题 附录1 Lakoff对英语介词over的图式分析 附录2 Taylor对英语介词over的研究 附录3 Lakoff和Johnson对英语UP/DOWN的隐喻意义研究 附录4 Mamvu语的数字表示法 附录5 13种可触知性相关参数及其梯度对应特征 附录6 关于“上线”与“下线”的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内容简介: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是人类认知客观外部世界的两种基本关系,语言中的诸多范畴都是在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时间关系相比,空间关系是更为基本的关系,一切时间关系都是在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语空间关系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方位词实现的,汉语方位词作为封闭的类,在认知上具有构造概念框架的功能。时间关系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谓词实现的,谓词在认知上具有提供句法槽的功能。汉语中的“ 上/下”在句法层面上表现为方位词和谓词两种词性的对立,而这种词性对立表面的背后是二者意义上的密切关联性——“上/下”之方位意义、行为动作意义、趋向意义及其引申意义,形成一个基于原型的家族相似性意义链。《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主要以此为基点,通过概念隐喻的视角分析了方位词“上/下”的概念结构及其隐喻概念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上/下”从概念依赖的构件发展为概念自主的构件的过程,从而在“上/下”句法语义对立的背后找到了基于概念结构的互通性与内部一致性。

相关资料

插图:和基底与侧面、地标与射体相比,背景与物像是适用性*强的一对概念。基底与侧面的对立、地标与射体的对立均可以归为背景和物像的对立,因为基底和地标在重要性上属于次要物体,侧面和射体在重要性上属于首要物体;基底与侧面、地标与射体的特点都可以在背景与物像的特点中找到*终根源。考虑到不同述义结构的特征、刻画不同述义结构的需要,以及方位词“上/下”形成的概念结构和隐喻概念结构中两个关系元的具体关系,我们分别用这三组概念来刻画描写不同的述义结构。在述义结构中,如果两个关系元具有明显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两个关系元形成“上/下”前位静态关系场景,我们用基底与侧面对述义结构进行描写刻画;如果两个关系元形成“上/下”后位动态关系场景,关系元及其互相关联关系构成关系侧面,我们用地标与射体对述义结构进行刻画;如果两个关系元均为静态,形成“上/下”后位静态关系场景,我们采用背景和物像对述义结构进行描写刻画,尽管背景与物像也可以描写刻画上述两种类型的述义结构。

作者简介

蔡永强,男,博士,1974年生,山东省临沂人,1993-1997年就读于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2008年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主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自2002年7月起至今,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文学院,在《汉语学习》、《辞书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国内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及其他综合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编写或参与编写对外汉语教材.论文集及工具书多部。现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会员.北京市语言学会会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