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

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

1星价 ¥132.7 (7.9折)
2星价¥132.7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739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030273949 ; 978-7-03-027394-9

本书特色

《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田野考古报告,考古文物论丛,巴蜀文化研究地震考古探索,师友人物随笔。

目录

创新与求真——《童心求真集》序多维视野中的巴蜀考古——写给《童心求真集》的话(一)田野考古报告四川理县汶川县考古调查简报成都附近古窑址调查记略1975年金沙江安宁河流域考古调查记略成都地区历史地震的考古调查报告川东峡江地区的崖葬——巴蜀境内猿、蜒民族葬俗调查研究蒲江龙拖湾北朝题名碑、石刻造像考察初记天彭文物考察散记四川西昌东坪汉代冶铸遗址的发掘1964年成都附近四县考古调查追记(二)考古文物论丛大石墓的族属问题——巴蜀西南徼外的邛人墓葬四川唐宋塔初探大溪文化与巫山大溪遗址《羌戈大战》的历史分析——兼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族属羌族的“创世纪”神话——木姐珠与冉必娃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铜树三峡考古琐记金沙江:中国西部龙——金沙江文化与巴蜀文化区“南方丝绸之路”上发现的“立杆测影”文物“羊首龙”与“禹兴于西羌”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汉魏青铜树——“柱铢”(三)巴蜀文化研究周原卜辞中的“蜀”——兼论“早期蜀文化”及相关问题蜀酒探原——巴蜀的“萨满式文化”研究羊子山建筑遗址新考——古蜀文明的祭坛殷墟卜辞中的“蜀”——三星堆遗址与殷商的西土羊子山一七二号墓新考——古蜀文明的祭司墓蜀盾新考——古蜀文明的祭仪干舞古蜀文化区导论——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酒文化比较研究——考古、典籍与民族调查的结合古蜀牙璋新论——古蜀文明与中华牙璋蜀与夏——从考古新发现看蜀与夏的关系三星堆假面考——三星堆青铜艺术的人物造型研究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巴蜀文化”辨证(四)地震考古探索邛海地陷辨1850年宁南西昌地震考大渡河急转弯的历史考察四川凉山地区的地震考古研究地震考古的硕果(五)师友人物随笔徐中舒教授的考古学与巴蜀文化研究西南考古学的奠基人——冯汉骥教授邓少琴教授巴蜀古史研究的硕果永存刻苦勤奋勇于探索——记童恩正教授治学道路上的几个特点附录 林向田野考古三十年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选辑了林向先生从事考古文物工作50年来的学术论著42篇,分为田野考古报告、考古文物论丛、巴蜀文化研究、地震考古探索、师友人物随笔五部分。分别论述了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从大溪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到巴蜀文化的新发现;着重探讨了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的来龙去脉;巴蜀文化区内树、龙、鸟、虎、羊崇拜的文化内涵;西南地区富有特色的葬俗:石棺葬、大石墓、船棺葬和崖葬的历史信息;对地震考古的探索性研究;从侧面记述了西南考古界的重要学术人物:徐中舒、冯汉骥、邓少琴、童恩正等。《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可供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地震学等学科研究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此塔沿中间的窗洞垂直剖裂成四片,是典型的八度震害。但要考虑下列因素:①地基不好。表层黄壤,地表下1.5~3米处,即为含水丰富的沙砾层;②整体性差。由于不能攀登没有塔心蹬道,高34米的空方柱体,仅有三个用叠涩砖砌的楼层,缺乏横向拉力;③工程质量差。采用了大量汉、唐时留下的旧砖,规格不一,新旧质量不一,砌不对缝,用黄泥浆黏合,未加石灰,也没有其他宋塔都采用的扁铁强筋。故地震烈度推断意见:以七度为宜。(2)正觉寺塔,县北20公里白塔坝。北宋天圣中(1023-1031年)建。13级密檐方砖塔,高约30米、底边8.2米。调查时见到塔身中部破裂,第二层塔室坍塌。塔顶掉头,东南角顶部一直坍塌到第三层。调查发现此塔的建筑工程质量甚好:有专制的塔砖、白灰泥浆黏合、墙体内还用宽4厘米、厚1厘米的扁铁条作强筋加固。但在清末咸、同年问底层曾遭火灾,近来来此掏砖的人不少,破坏在加深。不过中部破裂,顶部坍塌并非人力所致,地震烈度推断意见:七度强。(3)镇国寺塔,县西15公里,关口镇西南坡上。北宋至和元年至嘉五年(1054~1060年)建。13级密檐式方砖塔。高34米、底边6.5米。上部北倾,从第五级起至第八级歪斜相差半个窗洞(约20厘米)。顶部南、北壁有宽1厘米的裂缝向下延伸。此塔的建筑工程质量甚好,做法与正觉寺塔相同。地震烈度推断意见:七度。(4)无名塔,在县西南的庆兴公社塔子山上,原属崇宁县地。宋建,后世培修。密檐式方砖塔,原级数不详,现残存下部三级,底边宽3.2米。在塔身下部1/3处折断,南北向中间破裂。因为此塔孤立在塔子山顶,相对高差约120米,所以加大了地震波动的振幅,加重破坏。地震烈度推断意见:七度强。(5)龙居寺,县西南庆兴公社的敬老院,原属崇宁县地。大殿系清代吴世瑶洪化年间(1678-1681年)修建。南向。当心间内柱西倾5。,穿插枋拔榫5一10厘米。二殿系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建。西列内柱在柱础上向西移动10~15厘米,梁架瓜柱倾倒,地震烈度在七度强。[按]彭县的地震记载下来的不多,自宋至清代前期仅五次,记载有破坏的只有1786年磨西面地震的影响。今经调查的六项古建都有震害,尤其是四座宋塔都受到严重的损害,由龙兴寺塔测知,在清初以前还有一次(或多次)破坏性地震影响,其确切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1786年磨西面地震在彭县造成的破坏,地震烈度可以达到七度以上,这是提出来的新问题。3.灌县(今都江堰市)(1)灵岩山建筑群,灵岩山在灌县北五公里,相对高度约700米,离二王庙后山断裂出露点的水平距离不会超过2000米。这里共有甲、乙、丙三组坐北朝南的建筑。

作者简介

林向,1932年9月生于上海。1959年,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196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研究生毕业。1965~1991年任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1991年起任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直至1996年离休。考古学教授,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工作和巴蜀考古及考古学应用研究。讲授过中国夏商周考古学、西南考古学、考古学概论、田野考古等课程。参加或主持过的主要田野考古工作有:长江三峡库区调查、四川历史地震调查、金沙江安宁河流域调查与发掘、川东及川南崖葬调查与发掘、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西昌东坪遗址发掘等。曾出版《四川名塔》、《巴蜀文化新探》、《巴蜀考古论集》等著作,刊出论文百余篇。曾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四川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曾应邀赴瑞士伯尔尼国立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处作学术演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