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最新导读-爱的教育(插图本)
读者评分
4.2分

最新导读-爱的教育(插图本)

1星价 ¥6.6 (5.5折)
2星价¥6.6 定价¥1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2152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540215217 ; 978-7-5402-1521-7

本书特色

《爱的教育(插图本)》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新导读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伟大小说,也是作家的代表作。小说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小学四年级一个学年中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书中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宗教式的宣传,也没有颂歌式的赞美,却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同时,它还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多国家的中小学生都将它作为素质教育的范本来读。

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鼓舞了无数青少年读者迎接命运的挑战、用爱心去创造美好的世界。亚米契斯在这《爱的教育(插图本)》的序言中满怀爱心地写道:“亲爱的孩子们,现在就读这《爱的教育(插图本)》吧。”亚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玛志尼的影响很大,自称是玛志尼的追随者。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亚米契斯认为教育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亚米契斯为自己规定了一项任务,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未来的公民。抱着这个目的,他在《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中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亚米契斯将“爱的教育”融进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在作品中通过一些小故事表现得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的熟悉,特别是对孩子心理入木三分的洞察,写来就自然生动,给人印象深刻。其次是由于作者拥有一颗孩子般纯真的“爱心”,使作品拥有一种纯美的情感。

前言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是意大利作家,出生在意大利里古拉州的一个小镇奥奈格里亚,小时候在库尼奥和都灵上学,后来考入莫德纳军事学校。毕业后参加了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从战士升到军官。一八六六年参加了抗击奥地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行军打仗中,亚米契斯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一八六八年他出版了以这次战争为题材的**部短篇小说集《战地生活》。一八七○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亚米契斯退伍后从事教育工作,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像《一个教师的故事》(1890)和《学校与家庭之间》(1892)等;一八八六年他出版了《爱的教育》(又译作《心》),这部作品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亚米契斯还写过不少别具一格的游记,像《西班牙》(1872)、《荷兰》(1874)、《摩洛哥》(1876)、《伊斯坦布尔》(1878-1879)等,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各国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
亚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玛志尼的影响很大,自称是玛志尼的追随者。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亚米契斯认为教育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亚米契斯为自己规定了一项任务,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未来的公民。抱着这个目的,他在《爱的教育》这部作品中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亚米契斯将“爱的教育”融进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亚米契斯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在作品中通过一些小故事表现得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的熟悉,特别是对孩子心理入木三分的洞察,写来就自然生动,给人印象深刻。其次是由于作者拥有一颗孩子般纯真的“爱心”,使作品拥有一种纯美的情感。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鼓舞了无数青少年读者迎接命运的挑战、用爱心去创造美好的世界。亚米契斯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满怀爱心地写道:“亲爱的孩子们,现在就读这本书吧。我希望你们能从中感到愉悦,而且由此得益!”
亲爱的读者,现在开始吧!

目录

前言
作者序:心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十月
开学的**天
星期一,十七日
今天是开学的**天。在乡下度过的三个月假期像梦一样过去了。今天早上,妈妈带着我来到这所巴列迪学校,让我进入了小学四年级。我心里想着乡下,不情愿地去了学校。
街上满是走来走去的男孩。两家书店里挤满了父亲和母亲们,他们在买书包、文件夹和作业本,学校前面聚集着许多人,校工和警察非常吃力地疏通着人口处。在靠近大门的地方,我感到自己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是我三年级时的一位男老师。他像往常一样神情愉快,一头红发乱蓬蓬的。他对我说:
“这么说我们要永远分开了,恩利科?”
我知道是这么回事,可这话仍然令我感到了难受。
我们艰难地挤了进去。太太们、先生们、普通女人们、工人们、官员们、修女们还有仆人们,所有人都是一只手领着男孩,另一只手拿着升级证书,挤满了接待室和楼梯,嘁嘁喳喳地讲着话,就好像走进了一间戏院。我很高兴又一次看到了一楼的大房间,房间的几扇门分别通向七个教室,这些教室是我三年来差不多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许多老师不停地从那里进进出出。我二年级时的一位女老师在教室门口冲我打招呼,她说:
“恩利科,今年你要到楼上去上课了。我都不能再看见你路过了!”说着,她悲伤地注视着我。
校长正被一群女人们包围着,她们很是忧虑,因为她们的儿子没有找到座位。令我惊讶的是,校长的胡子要比上一年更白一些了。我发现,男孩们长高了,也更壮实了。一楼早已分好了班,可一年级也就是*低年级的小孩子们不想进教室去,他们像头犟驴一样地往后退着,不即以意大利作家朱塞佩?巴列迪(1719——1789)的名字命名的学校。——译者注得不把他们强制拖进去。有的孩子从长凳上跑开了,有的孩子一看到他们的父母亲走了,就开始哭起来,他们的父母不得不折回来安慰他们,或是把他们带走,因为老师们已经对他们不抱指望了。
我弟弟被安置在女老师德尔卡迪的班里,我则被分在帕尔博尼老师的班里,从一层上楼就到了。
十点钟的时候,我们都在班里就位了:我们有五十个人,其中只有十五六个是我三年级时的同学,他们当中的德罗西总是得头等奖。
当我想到我在那儿度过了夏天的山林时,学校在我看来就显得非常小而郁闷了!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的三年级老师,他总是那么好,总是冲着我微笑,而且身材又是那么矮小,仿佛我们学生当中的一员。令我伤心的是,我再也见不到他了,见不到他那乱蓬蓬的红头发了。我们现在的老师是位高个子。他没留胡子,他的头发是灰白的,很长,一条笔直的皱纹斜着穿过他的前额。他嗓门儿挺大,他会盯着我们看,盯了一个又一个,就像在阅读我们的想法一样。他从不微笑。我对我自己说:“这是我开学的**天。还有九个月要过。多么繁重的功课,多么频繁的月考,多么烦人哪!”下课后,我很想看到妈妈,跑向她,亲吻她的手!她对我说:
“要有勇气,恩利科!我们会一起学习的。”我心满意足地回到家。可我再也见不到我的老师了,见不到他那亲切、愉快的微笑,学校对我来说不像以前那么美好了。
我们的老师
星期二,十八日
从今天早上起,我也喜欢上我的新老师了。当我们走进去时,他早已经就座了。他去年教过的一些学生时不时地从门口探出头来向他致意,他们甚至走进来,并同他打招呼:
“早上好,老师阁下!”“早上好,帕尔博尼先生!”
有些学生走进来,摸摸他的手,又离开了。很明显,他们喜欢他,很乐意再回到他的班里。他回答道:“早上好!”随即握住了伸向他的手,但他不看任何人。每一次致意时,他的微笑都是严肃的,他眉毛上方的那道皱纹深深的,他的脸转向窗户,注视着对面房子的屋顶。他没有因为这些问候而感到愉快,反而像是在勉强忍受。然后,他严谨地看着我们,看了一个又一个。当他让我们听写时,他走下讲台,在一排排长凳间踱步。当他注意到有个长了小粉刺的男孩满脸涨得通红时,他停止了口授,双手捧起那家伙的脸,审视着它。然后,他问男孩有什么不舒服的,还把他的手放在男孩的额头上,摸摸额头热不热。这时候,他身后的一个男孩从长凳上站起身来,开始玩牵线木偶。老师突然间转过身,男孩踉跄着坐下,一动不动,头低垂着,担心会受到惩罚。老师把一只手放到他头上,对他说:
“别再这样做了。”仅此而已。
然后,他回到他的讲桌旁,念完了听写。当他讲完课后,他安静地朝着我们看了一会儿。然后他用他那大而友善的嗓音,非常、非常缓慢地说道:
“听着。我们要在一起度过一年时间。我想,我们能把这一年过得很好。要学习,还要好好的。我没有家人,你们就是我的家人。去年我还有母亲,可她去世了。我成了一个人。我在整个世界上没有亲人。可我有你们。除了你们,我不钟爱任何人,也没有任何别的念头:你们必须成为我的儿子。我希望你们好,你们也必须喜欢我。我不希望迫不得已去惩罚谁。要向我表明,你们是用心的孩子:我们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家庭,你们将会是我的安慰和我的骄傲。我不要求你们对我承诺什么。我相信,你们早就在心里回答了‘好的’,我谢谢你们。”
就在这时候,校工走进来,宣布放学了。我们大家尽量安静地离开了座位。那个刚才从凳子上站起来过的男孩走到老师那儿,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
“原谅我,老师。”
老师亲呶了他的额头,说道:“去吧,我的儿子。”
意外事件
星期五,二十一日
这一学年是从一次意外事故开始的。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我正在向父亲复述老师说的话,这时候,我们注意到街上满是人,人们朝校舍的大门拥挤过去。突然,我父亲说:
“出事了!今年的开头真糟糕!”
我们费了点劲才穿过人群。大厅里挤满了父母和孩子们,老师们没能把孩子们安置到教室里,所有人都转而前往校长室,我们听到有人在说:“可怜的孩子!可怜的罗贝蒂!”
越过人们的头顶,在校长室的尽头,我们可以看到一名警察的头盔,还有校长的秃头。然后,一位戴大礼帽的绅士走了进来,大家都说:“医生来了。”我父亲问一位老师:“出什么事了?,,“车轮碾了孩子的脚。”老师回答道。“他的脚被碾碎了。,’另一位老师说。罗贝蒂是三年级的一个男孩,在上学路上穿过多拉格罗萨大街时,他看到一年级的一个小孩子从母亲身边跑开了,跌倒在大街正当中。距离一辆正向他冲过来的公共马车只有几步之遥。罗贝蒂大胆地快速跑过去,抓起男孩,把他放到安全的地方。然而,由于罗贝蒂没有以足够快的速度缩回他自己的脚,公共马车的车轮轧过了它。罗贝蒂是一位炮兵上尉的儿子。
当有人告诉我们这件事的时候,一个女人像是疯了一般地从人群中挤人大厅:她就是罗贝蒂的母亲,人们一直在找她。另一个女人疾步冲向她,一下子用胳膊抱住她的脖子,一边哭泣着:她是那个获救的小孩的母亲。两个人冲进校长室,随即,一声绝望的哭喊传了出来:“我的朱里奥哟!我的孩子!”
这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门前,又过了一小会儿,校长怀里抱着罗贝蒂出现了。罗贝蒂的头倚在校长的肩膀上,面色苍白,双眼紧闭。每一个人都静静地站着,只听得见母亲的哭泣声。校长停顿了一下,脸色十分苍白,随后把怀里的男孩往上抬了抬,好让人们看见他。这时候,男老师、女老师、父母亲们、男孩们都在异口同声地低声说着:“太棒了,罗贝蒂!好啊,可怜的孩子!”他们向他抛送着飞吻,离他近的女老师和男孩们吻着他的手和胳膊。他睁开了眼睛说道:“我的书包!”他救下的那个小男孩的母亲把书包拿给他看,并流着眼泪说道:“我会帮你背着它,我亲爱的小天使。我会帮你背着它的。”与此同时,她扶住了罗贝蒂的母亲,母亲正用双手蒙着脸。他们走了出去,把小伙子舒服地放到马车上,马车缓缓地走了。然后,我们大家都安静地走进了学校。
卡拉布里亚男孩
星期六,二十二日
昨天下午,老师正在告诉我们有关可怜的罗贝蒂的消息,说他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这时候,校长带着一位新同学走了进来。这是一个有着褐色面孔的家伙,黑头发,大大的黑眼睛,浓密的眉毛聚拢在额头上。他穿着一身黑衣服,腰上扎一条黑色的摩洛哥皮带。校长对着老师耳语了几句,随后离开了。男孩用他那大大的黑眼睛扫视着我们,仿佛害怕似的。老师拉着他的手,对全班说:
“你们应该高兴。今天有一位生在卡拉布里亚的勒佐的小意大利人进入了我们的学校。那地方离这儿有五百多英里。要爱护你们这位远道而来的兄弟。他出生在一片光荣的土地上,那片土地赋予了意大利许多杰出的人物,现在又向她供应着刚强的劳动者和勇敢的士兵。那是我们国家*美丽的土地之一,那里有茂密的森林,有巍峨的山脉,栖息着充满才华和勇气的人们。好好对待他,这样他就不会感到自己远离了他出生的那座城市。要让他看到,一个意大利男孩无论驻足于任何一所意大利学校,都会在那儿找到兄弟。”这样说着的时候,老师站起身来,用手指向墙上的意大利地图上卡拉布里亚的勒佐市所在的那个地方。然后他叫道:
“埃尔内斯托?德罗西!”——就是那个总得头等奖的男孩。德罗西站了起来。
“到这儿来。”老师说。德罗西离开他的凳子,迈步来到讲桌旁,面对着那个卡拉布里亚男孩。
“作为班里的**名,”老师对德罗西说,“对这位新同学表示欢迎吧,以整个学校的名义——让皮埃蒙特的孩子拥抱卡拉布里亚的孩子吧。”
德罗西拥抱了卡拉布里亚男孩,用他那清晰的嗓音说:“欢迎!”卡拉布里亚男孩激动地亲吻了德罗西的脸颊。大家鼓掌。“安静!”老师喊道,“我们在学校里不要拍手!”不过,他显然心情不错。卡拉布里亚男孩也很开心。老师给他安排了一个座位,还把他带到长凳上。然后,老师又说:
“要牢牢记住我对你们说的话。为了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即让一个卡拉布里亚男孩在都灵就像在他自己家里一样,让一个来自都灵的男孩在卡拉布里亚就像在家里一样,我们的国家奋斗了五十年,三万意大利人牺牲了。你们大家必须相互尊重,彼此相爱。但是,如果你们当中任何人因为这位同学不是出生在我们省而冒犯了他,那么,冒犯的人在走过三色旗时,将再也不配从地上抬起他的眼睛。”
还没等卡拉布里亚男孩坐到他的座位上,他的邻座同学就为他提供了钢笔和一张画图。坐在*后一排长凳上的另一个男孩送给他一张瑞士邮票。

作者简介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1908年3月12日因心脏病死于Bordighera。

意大利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退役后担任军事刊物的记者,发表特写、报道、短篇小说,1866年汇集为《军营生 活》出版。曾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其中著名的有:《西班牙》(1872)、《伦敦游记》(1874)、《摩洛哥》(1876)、《巴黎游记》(1879),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他是博爱主义者。他的许多作品,如:《朋友们》(1883)、《在海洋上》(1889), 特别是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 《心》(旧译《爱的教育》,1886),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 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写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1890)、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1892),提倡平民教育,企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一直不愿公开发表,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过一个教授的坎坷际遇,反映19世纪末知识分子对社会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会主义运动的诞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