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明代宫廷陶瓷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 ISBN:9787513400435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第1版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3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513400435 ; 978-7-5134-0043-5
目录
节选
《明代宫廷陶瓷史》内容简介:宫廷史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内容。故宫即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在长达491年的岁月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和执政。始建于明永乐时期的紫禁城,虽然在清代有过不少改建、重建和新建,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初建时的格局,并保存有部分明代建筑与明宫文物。
相关资料
插图:各作和不同窑炉的分工,形成了集约化、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这无疑对提高生产工效极为关键。由于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力低下,生产者的产品收入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所以分工和集约化生产的结果使得以往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手工作坊失去了竞争力,原来在个体家庭手工作坊内从事生产的匠人只能以其技术*见长的一面成为生产流水线上的个体因子,商业资本从而可以控制生产的全过程并实现对产品的占有,这是宋代以来商业资本控制手工业生产的途径。宋代官府手工作坊的出现,是官府资本控制手工业生产的方式。行业内的分工在本质上也是分段垄断技术的手段之一,御器厂沿用这种分工模式,既便于分工负责,使各作的管理者和工匠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也使得从事生产的任何一个或一种技能的匠人都不可能单独复制出御用瓷器,从生产技术上保证了皇室对产品的占有,从而实现了大的垄断。明代御器厂有官匠300余人,这些匠人从性质上看应该是在籍官匠,官匠应役方法又分为编役和上班匠两种。再加上出于技术需求
-
邮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
¥16.8¥70.0 -
礼藏于器:张错艺术散论
¥22.1¥69.0 -
河南博物院精品与陈列
¥42.3¥146.0 -
青花写意
¥14.0¥40.0 -
藏书票之爱-精装
¥31.9¥58.0 -
收藏知识小丛书:折扇
¥3.9¥8.0 -
收藏知识小丛书:集报
¥5.4¥11.0 -
东北民间铜镜鉴赏(民间收藏经典)
¥59.4¥198.0 -
方继孝说书信的收藏与鉴赏
¥14.0¥40.0 -
文物鉴赏丛录 书画(二)
¥5.9¥13.0 -
翡翠-古玩收藏鉴赏全集
¥67.3¥198.0 -
昆仑玉玩家必备手册
¥29.9¥88.0 -
(精)文物合订本(1975)
¥412.5¥750.0 -
金银器鉴定
¥31.4¥98.0 -
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18.9¥42.0 -
董源 夏山图-国宝档案
¥14.0¥20.0 -
中国清式家具通览
¥77.4¥180.0 -
文物鉴赏丛录:书画(二)
¥10.6¥18.0 -
奇石-古玩收藏鉴赏全集
¥67.3¥198.0 -
神兽记
¥22.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