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1862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807186298 ; 978-7-80718-629-8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着六朝世族地主政权,及世族地主政权形成的原因,它的发展和衰落,以及与世族政权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粗潜心浅的探讨。
目录
丛书总序(李凭)
概述
章 王朝递嬗
节 孙吴建国与三国鼎立
一、孙权立国
二、吴、蜀纷争与联合抗魏
三、吴亡与西晋统一
第二节 东晋播迁江南
一、西晋的灭亡
二、东晋播迁江南
三、东晋与北方政权的战争
第三节 南朝政权的递嬗
一、刘宋代晋
二、萧齐取宋
三、萧粱继起
四、陈与六朝的终结
第二章 六朝社会结构
节 地主封建制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秦汉时期的地主封建制
二、地主封建制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节 世家贵族地主阶层的形成
一、概念的确定
二、世族地主阶层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世族地主阶层的形成
第三章 统治阶级与权力中心
节 统治阶级与统治阶层
一、六朝统治阶级的构成
二、统治阶层
三、世族的交流
第二节 权力中心
一、权力与权力中心
二、权力中心与统治阶层
三、权力中心的双重结构
四、影响权力中心的若干因素
第四章 宗王政治的没落
节 魏晋之际封建政治家对分封制的思考
一、曹魏时期的分封制度
二、封建政治家对分封制的思考
第二节 西晋的宗王政治
一、宗王参政
二、宗王对地方军事、政治的控制
第三节 东晋宗王政治的没落
第四节 宋、齐的宗王政治
一、宗王分封与参政
二、幼子出镇与宗室残杀
第五节 梁、陈的宗王政治
第五章 世族政治
节 世族在权力中心内的位置
一、孙吴时期
二、西晋时期
三、东晋时期
四、宋代时期
五、南齐时期
六、粱朝时期
七、陈朝时期
第二节 世族在权力中心里的作用
一、世族权臣对政治的专擅
二、世族对权力中心作用的方式
第三节 世族与州镇
一、都督的产生与州镇结合的出现
二、州镇在国家结构中的地位
三、世族政治与州镇控制
第四节 世族与九品官人法
一、九品官人法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关于“资品”的概念
三、官品的性质
四、资品与起家官品
第六章 寒人与政治
节 寒门、寒素与寒人
一、寒门
二、寒素
三、寒人
第二节 西晋时代的寒门与政治
第三节 东晋、南朝时代的寒人与政治
一、东晋时代的寒人与政治
二、南朝时代的寒人与南朝政治
第七章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演化
节 六朝时期国家政权组织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由三公到八公并置
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形成及其职能的确立
三、九卿的蜕化
四、以州为核心的地方行政单元的确立
第二节 影响国家组织形式的几个因素
一、社会管理、调节职能的需求
二、统治阶层的利益调节
三、政治斗争环境的影响
四、社会结构的影响
五、承继性
余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概述
章 王朝递嬗
节 孙吴建国与三国鼎立
一、孙权立国
二、吴、蜀纷争与联合抗魏
三、吴亡与西晋统一
第二节 东晋播迁江南
一、西晋的灭亡
二、东晋播迁江南
三、东晋与北方政权的战争
第三节 南朝政权的递嬗
一、刘宋代晋
二、萧齐取宋
三、萧粱继起
四、陈与六朝的终结
第二章 六朝社会结构
节 地主封建制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一、秦汉时期的地主封建制
二、地主封建制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节 世家贵族地主阶层的形成
一、概念的确定
二、世族地主阶层产生的历史条件
三、世族地主阶层的形成
第三章 统治阶级与权力中心
节 统治阶级与统治阶层
一、六朝统治阶级的构成
二、统治阶层
三、世族的交流
第二节 权力中心
一、权力与权力中心
二、权力中心与统治阶层
三、权力中心的双重结构
四、影响权力中心的若干因素
第四章 宗王政治的没落
节 魏晋之际封建政治家对分封制的思考
一、曹魏时期的分封制度
二、封建政治家对分封制的思考
第二节 西晋的宗王政治
一、宗王参政
二、宗王对地方军事、政治的控制
第三节 东晋宗王政治的没落
第四节 宋、齐的宗王政治
一、宗王分封与参政
二、幼子出镇与宗室残杀
第五节 梁、陈的宗王政治
第五章 世族政治
节 世族在权力中心内的位置
一、孙吴时期
二、西晋时期
三、东晋时期
四、宋代时期
五、南齐时期
六、粱朝时期
七、陈朝时期
第二节 世族在权力中心里的作用
一、世族权臣对政治的专擅
二、世族对权力中心作用的方式
第三节 世族与州镇
一、都督的产生与州镇结合的出现
二、州镇在国家结构中的地位
三、世族政治与州镇控制
第四节 世族与九品官人法
一、九品官人法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关于“资品”的概念
三、官品的性质
四、资品与起家官品
第六章 寒人与政治
节 寒门、寒素与寒人
一、寒门
二、寒素
三、寒人
第二节 西晋时代的寒门与政治
第三节 东晋、南朝时代的寒人与政治
一、东晋时代的寒人与政治
二、南朝时代的寒人与南朝政治
第七章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演化
节 六朝时期国家政权组织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由三公到八公并置
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形成及其职能的确立
三、九卿的蜕化
四、以州为核心的地方行政单元的确立
第二节 影响国家组织形式的几个因素
一、社会管理、调节职能的需求
二、统治阶层的利益调节
三、政治斗争环境的影响
四、社会结构的影响
五、承继性
余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平装)二战战史
¥12.2¥45.0 -
民众政府
¥9.8¥2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6¥58.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决战华东-华东解放战争实录
¥16.3¥45.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9¥32.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3.1¥5.5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新政治科学
¥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