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4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4

1星价 ¥17.3 (3.6折)
2星价¥17.3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8430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205
  • 出版时间:2020-12-03
  • 条形码:9787561843000 ; 978-7-5618-4300-0

本书特色

金磊主编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4》收录了众多建筑师的多篇写作,同时展示了“建筑百人栏”,邀请近百位建筑师、建筑传媒人、学生等在岁末年初对2012中国建筑提出畅想和希望。

内容简介

2012撵走了2011。2011虽没有2008奥运会的精彩,也缺少2010世博会的欢腾,但它对中国城市与建筑、文化与传媒界的影响却没有理由不让人关注,其中*重要的当属《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上路了,我们和专家编委团队成为践行中国建筑遗产研究与传播的行动者虽然,2012已有太多的猜测与可能,但这一年我至少坚信改变在心,积极行动能实现梦想,广博而跨界的建筑遗产传承是守望的风潮。跨界指跨学科研究,开始是边缘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等)的发展,后来是横断科学(如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的崛起,再是综合科学(如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广义建筑学乃至未来学等)的涌现,它们不仅给当代科技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更为大量悄然兴起的复杂性研究,如巨型城市分析带来了突破性贡献《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并非以文化为研究对象,之所以借用“跨界”一词,不仅有它本身的演化足迹,也有它必然的时代需求。因为在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传播中,不乏开化与禁锢,崇尚与阻挡之势“跨界”要求:艺术与构造的交叉,科学与文化的共融,历史与人文的思考,技理与哲理的碰撞等如当代城市学已处于无边界的状态,不真正跨学科研究则难实现“城市化”如果说,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的《广义建筑学》是“跨界”建筑的经典读本,那么2011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全国政协“关于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作为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试点领域”的提案,就同时强调了三大结合,即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互补。

目录

总编的话 我们为什么要跨界特稿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新理念 同守共创人类精神的高地 2012“遗产与拯救”跨界百人新春通讯论坛华夏建筑文明 文物建筑测绘与颐和园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活化石” 苏北历史建筑大叉手木构架研究专辑 设计的遗产(一) 从“成片”的遗产到“点”的遗产 胡越谈“设计的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语言的差异与认识的互通 IBA Emscher景观公园 从工业废墟到生态景观 文化遗产机构链接5则创意设计 揭开中国建筑设计政府奖的面纱 柴裴义大师评析2011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项目 植入自然 创造商务办公的“人本”空间百年建筑中国 天津南市地区市井空间及市井文化研究事件/论坛 “事件建筑学”的成功实践 “事件沉淀遗产:《辛亥革命纪念建筑》首发式暨 中国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发展论坛”侧记 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机遇和挑战 专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专员林志宏先生建筑故宫与世界 建筑遗产学的当代使命 故宫与北京中轴线建筑保护的文化省思名师访谈 建筑师费麟《匠人钩沉录》摘录学者往事 纪念刘敦桢先生诞辰115周年书评/文评 书卷清香意切情真 马国馨院士建筑文化系列读物的人文感悟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 存亡续绝薪火相传 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 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学术会议侧记随感/短论 丝路上的古城 记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前门大街香榭丽舍大街表参道建筑甲子1952 陈明达与重庆新建筑建筑摄影 建造过程中场景拍摄的实践荐书/荐刊 中国建筑图书馆收藏《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1~6卷铅印本及第7卷第2期石印本 外刊推荐12则伦敦第30届奥运会:城市+建筑+文化 伦敦奥运会场馆全貌新闻/视点/专题 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刘加平等新闻21则 当艺术伦敦碰上繁华商业街(一) 2011《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学术文化大事要记读者来函与更正 本刊更正本刊来函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