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方式竞争: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交通方式竞争: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1星价 ¥17.3 (7.2折)
2星价¥17.3 定价¥2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0997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2
  • 出版时间:2012-07-01
  • 条形码:9787305099748 ; 978-7-305-09974-8

本书特色

刘贤腾所著的《交通方式竞争: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新逻辑和新理论框架来解释公共交通发展所存在的现象;为城市政府制定公交优先的相关政策,如交通领域的财税政策、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等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城市交通研究范式由机动性向可达性的转型。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我国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现象背后的原因,为实施“公交优先”提出建议。

目录

**章 绪论 **节 趋势与影响 一、城市化快速推进 二、私人机动车高速增长 三、高速公路持续高速扩张 四、轨道交通建设升温 五、常规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六、自行车的起伏发展 七、交通方式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节 问题与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假设 第三节 意义 第四节 框架与内容第二章 交通方式间的互补与竞争 **节 交通需求特性 一、需求形式的多样性 二、需求预算的恒定性 第二节 交通方式的演替 一、交通方式的历史演替 二、各种交通方式分担的份额 第三节 互补与竞争:来自生态学的启示 一、生态位与生态位法则 二、对交通方式研究的启示 三、竞争及其结果 第四节 交通方式属性及所处的环境 一、交通方式属性 二、所处的发展环境 第五节 小结第三章 研究范式:机动性与可达性 **节 现象解释及评论 一、“公共交通自身局限”说 二、“政府不作为”说 三、“其他交通方式挑战”说 四、评论 第二节 研究范式 一、机动性 二、可达性 三、两者间的关联 第三节 可达性研究进展 一、概念内涵 二、本质特征 三、指标测度 四、交通方式可达性研究案例 五、国内可达性研究进展 第四节 可达性研究范式的意义 一、夯实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原则 二、准确监测与评价交通项目实施效果 三、深刻诠释城市空间结构第四章 出行距离与成本均衡分析 **节 处于竞争中的公共交通 一、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概略 二、出行需求服务供给无法形成自然垄断 三、来自非机动车的竞争 四、来自小汽车的竞争 五、居民选择 第二节 交通方式与出行距离生态位 一、城市居民出行距离总体分布 二、交通方式的期望出行距离 三、城市形态与交通结构 四、交通方式问的出行距离生态位 五、公共交通地位下降原因的生态位分化分析 第三节 出行距离与交通成本分析 一、交通成本构成 二、公共交通与非机动车竞争:基于时间成本分析 三、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竞争:基于综合成本分析 第四节 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的措施分析第五章 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 **节 南京都市区的发展概况 一、都市区发展概况 二、道路交通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土地使用空间结构解析 一、研究方法 二、用地空间特征分析 三、综合概念模型 第三节 公共交通竞争力空间可达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总体比较 三、可达性指标值的空间分布 四、交通方式可达性相对差异及空间分布 五、小结第六章 结束语 一、假设验证 二、主要研究结论 三、政策建议 四、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