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思潮论稿-修订本
读者评分
4.7分

戊戌思潮论稿-修订本

1星价 ¥31.2 (6.5折)
2星价¥31.2 定价¥48.0
商品评论(11条)
mzh***(三星用户)

《戊戌思潮论稿(修订本)》

《戊戌思潮论稿(修订本)》对戊戌思潮进行了整体考察,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比以前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2019-03-23 07:26:10
0 0
zha***(三星用户)

今年又是戊戌年

转眼一百二十年过去了。六君子死了一百多年了。太快了

2018-09-05 15:23: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74458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8
  • 出版时间:2012-11-01
  • 条形码:9787504744586 ; 978-7-5047-4458-6

本书特色

《戊戌思潮论稿(修订本)》对戊戌思潮进行了整体考察,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比以前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内容简介

1898年9月21日以后的四五年,是它发展史上更为重要的阶段。变法维新仅百余日即遭扼杀,这一严峻的事实迫使维新派以至一切忧国之士,势必要对救亡、变革的方略、途径作更深入的思考。东渡日本后,梁启超等人借助日文书籍,对西方近代的思想学说较前有了更多的了解。梁曾说:“自居东以来,广搜日本书而读之,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夏威夷游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二十二)而且,由于身居异国,有了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思想言论上较前更加自由,更少顾忌。因为现实的制度变革已被迫中断,这也迫使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论

目录

**章 爱国主义与忧患意识
一、祖国在危急中
二、“中国无可亡之理,而有必强之道”
三、救亡与振兴“惟有自强”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合群保种”
五、对帝国主义的模糊认识和矛盾态度
第二章 论“法必变”与“变法当知本原”
一、“四千年未有之变局”
二、“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三、“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
四、“变法当知本原”
五、“变法之本原”是什么
第三章 论“兴民权”
一、只有“兴民权”才能救中国
二、民权观
三、平等观
四、自由观
五、政变前的宪政思想
六、政变后的宪政思想
七、论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个人解放与民族解放
第四章 论“三强”“开民智”“新民”
一、速成与渐进
二、“三强”为本说
三、“权生于智”说
四、“开民智”与“开绅智”“开官智”
五、从《中国积弱溯源论》到《新民说》
六、对“奴隶性”的清算
七、对“新民”的具体规划
八、“三强”“新民”诸说的理论贡献和失误
九、康有为的《物质救国论》,康梁的分歧
第五章 文化批判与重构之一:对孔子和儒学的利用和改造
一、康有为关于“孔教复原”的主张
二、宋恕关于“排洛闽之伪教以复洙泗之真教”的主张
三、谭嗣同关于孔教改革的主张
四、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公开批评
五、严复对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评态度
第六章 文化批判与重构之二:“文化革命”帷幕的拉开
一、文化重构的必要与方针
二、“道德革命”(上):对旧道德的批判
三、“道德革命”(下):对新道德的提倡
四、“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提倡白话文和推广“官话”
五、“史界革命”
六、哲学变革
七、戊戌“文化革命”的积极影响与不足
第七章 文化批判与重构之三:关于建立宗教的主张
一、对宗教的关注
二、出于非宗教动因的宗教热情,拟建新宗教的特点三、康有为建立孔教的主张
四、谭嗣同以佛为主融合儒佛的主张
五、梁启超否定孔教为宗教和对佛教的高度赞扬
第八章 经济近代化的种种设想
一、告别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呼吁
二、建设近代交通与近代农业
三、提倡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四、论“尚奢”与开源
五、论“商战”
第九章 为寻求救亡和变革的动力而呼唤“心力”
一、论“唯心派造人物”,提倡自强其心
二、对佛学与心学的极度推崇
三、论自心造世界
四、“心力”种种
五、对“心力”的种种期望
第十章 又一种忧患,大同思想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态度
二、现阶段纲领与未来蓝图
三、救世主义与人道主义
四、大同社会的性质
五、大同思想的积极影响及其空想性
结语 戊戌思潮的积极影响与不足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张锡勤(1939~),男,江苏省扬州市人,教授。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首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哲学与文化以及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已出版专著(含主编与合作)10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历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30余篇,承担国家教育部及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