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书坊
读者评分
4.9分

旧时书坊

1星价 ¥20.3 (7.0折)
2星价¥20.3 定价¥29.0
商品评论(12条)
139***(三星用户)

本书选文分为三辑,内容丰富,都是我喜欢的,其他爱书人定有同感。书中还有不少文章没有注明出处。

2024-01-09 16:56:46
0 0
tor***(三星用户)

文化的积淀。 郑重推荐!

2022-10-10 15:49:3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424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1
  • 出版时间:2012-11-01
  • 条形码:9787108042446 ; 978-7-108-04244-6

内容简介

  《闲趣坊07:旧时书坊》着意于从学人、文士眼里的书坊、心中的坊友以及坊友自身的作为等角度选编文章,凡六十三题,内分三辑:辑一回溯自清初扫叶山房以来,北京、上海、南京、济南、西安、扬州、苏州、镇江、杭州、长沙、福州、香港、台北等地旧书流通业的历史风貌,对中国书店、来薰阁、通学斋、抱经堂、来青阁等历史上著名的老字号店肆,介绍尤详;辑二由店及人,为旧时坊友如孙殿起、雷梦水、朱甸清、陈济川、陈乃乾、杨寿祺、郭石麒、徐绍樵、朱遂翔、郭纪森、徐元勋等立传,更是中国旧书业不可多得的人物资料;辑三则是作为幕后主角的坊友走到前台,现身说法,以**人称的自述,留下**手的历史文献,与前两辑构成互补和潜对话。

目录

书坊旧事(代前言)

辑一 坊间旧影

扫叶山房创始年代考

琉璃厂的古旧书店

来薰阁琴书店

琉璃厂后记

琉璃厂今昔

中国书店五十年

中国书店竞拍三记

值得一记的中国书店

“购书告白”

上海书肆回忆录

上海书林梦忆录

上海的旧书铺

我淘旧书的经历和故事
展开全部

节选

欲购书者,总宜求之书铺,不宜求之私家一此上文之意也。但书铺之书,皆得之私家,且书铺有种种开销,何以反较私家为廉耶?曰,有许多原因。书铺之同行,声气相通,一家估定之价,他家不敢增加。故物主邀请各家作比较时,其“货”无不愈看愈不值钱,*后总为**家所得也。且书估讲话老到,似乎合情合理。“硬要面子活受罪”之急于待款者——如有烟瘾者或患舞病者——虽明知其言不实,亦无法与之争价。此外书估另有骗书之术,兹述一趣事如下:
  十五年前,苏州某姓出售家藏古书十余箱,约二千册。书估允给二千四百元,先付定洋三百元,半月以内提货交款。临出门时向主人曰,“可否让我随便带一二部去做做样子?”主人曰,“好,好,拿几本去是不成问题的。”书估随手取外形破旧者二部(六册)而去——而永不复返。主人怪之,特来申追问,而付定洋者全不承认其事。后来始知彼所取为样本者,实诸书之冠,一明覆宋本,一元刻元印,价在二千元以上。剩下者皆普通本,价在一千元左右。
  上述者,有所为之欺诈也。书估有时作无所为之虚言:余得明刻残本《素娥篇》之次日,某书估来余家曰,“昨天你买的那本图是残的呀!价太大了,真敲竹杠。我已经访得全本,今天派人到通州去拿了,只要五十元。到了你要么?”余曰,“要的,除残本奉送外,另付三百元。”书估曰,“残本让我先拿去退还他们(原售人)罢。”余曰,“好的,不过现在不在家中,你过三天来拿好了。”从此日至今,已经十易寒暑,残本犹在余家,而全本尚未运到也。
  除欺诈外,“下作”书估尤易骂人。昔年海上有某某旧书铺,索价较他家为高。倘主顾还价不称,或稍作轻视语或讥刺语,则店员群起与之争辩。倘主顾尚不识相而不默然而退,则店员肆口谩骂,或竟推之出门,作欲打之势。此铺亦常常骗书;凡以大部书上门求售者,店员围而观之——甲取一册,乙取两册,丙先取一册而又换取他册——乘机匿藏一二册,是时,店主假作整理全书之状,又为之计数而面现惊惶之色曰,“呀,这书不全,缺两本,可惜,可惜!你快快回家去找。……倘然价钱不大,残本我们也要买的。……全的百念元,残的七十元,相差也不多。”
  ……

相关资料

  古书店的主人多是学徒出身,尽管读书不多,但由于经常与书打交道,用心钻研,大都精于版本目录学。有的还博学多才,著书立说,不仅与专家、教授有共同语言,很多还是要好的朋友。书店的经营作风多数是规矩的,对待客人是诚恳的,利润也是合理的,这是琉璃厂的一种好风气。

  ——郭子升《琉璃厂的古旧书店》
  
  我至今怀念那时书店的布局和气氛:四周书壁,上可达顶,满室书香,屋子中间安一长桌,铺一白布,上有茶盘茶杯,两侧几把木椅。顾客可以随意从架上取书,坐到桌边不慌不忙地看,也可以请师傅代取,这时师傅还要给倒上一杯茶。有意购买,可以请师傅帮助找出其他本子以便比较,如不买,道一声“谢谢”即可离去,师傅还要送至门口:“您慢走,有功夫您再来。”

  ——许嘉璐《中国书店五十年》
  
  书肆业,古已有之。据文献记载,汉时就已萌芽,至宋元而备盛。降至明代,由于士大夫极度崇尚宋元刻本,出现了“搜罗宋刻,一卷数金”的现象。更有甚者,著名藏书家毛晋,竟以页论价。常熟乡里由此有“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与毛氏”的谚语。高额的利润,使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书贾队伍,旋即分化成二种经营方式:一为重营当代刻本者,一为专贩宋元旧椠者。后一种书贾经营即成为现代意义的古旧书业了。

  ——褚树青《民国杭州旧书业》
  
  “书估”者,售书人也,恶名也,另有美名曰“书友”。黄荛圃题识中两名并用,但有辨别。得意时呼以美名,爱之也,失意之时,则以恶名称之,贱之也。本篇通用“书估”,以括全体,无尊之之意,亦无恨之之心。篇中有骗书、骗钱、打骂顾客、旧书“典当”等等故事,想阅众皆未之前闻也。

  ——周越然《余之购书经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