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资治通鉴-(精装 全本全译十八册)-文白对照

资治通鉴-(精装 全本全译十八册)-文白对照

1星价 ¥551.6 (7.0折)
2星价¥551.6 定价¥78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671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全十八册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101067163 ; 978-7-101-06716-3

本书特色

  辨兴亡之事,明安邦之道,树为人之本,立报国之节。   本书特点:   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2、《资治通鉴》问世以来,深受世人推崇。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曾17次通读批点,并广为推荐。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历来重视我国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了解本书的编译情况后,欣然题词:“做好经典古籍的今译工作。”   3、本书约请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全文翻译,追求流畅、准确、生动。著名学者黄永年、吴树平等担任编委会顾问,著名学者陈祖武、张双棣、林冠夫等承担审稿工作。编辑加工认真、严谨。   4、此书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改革版”《资治通鉴》的修订版。本次除对文字作了大量修订外,还沿用“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系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开面的方式排版(即左页是原文,右页是译文),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5、分册科学,煌煌18册按照朝代合并成册。各分册均有目录,便于检索阅读。   6、为避免图书损坏,方便读者整套购买并保存,本套图书用特质纸箱包装。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资治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资治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资治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资治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资治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目录


前言
凡例
资治通鉴序 御制
**册 周纪 秦纪 汉纪(卷1——卷16)
卷** 周纪一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卷第二 周纪二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卷第三 周纪三起辛丑(前320)尽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卷第四 周纪四起甲子(前297)尽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卷第五 周纪五起己丑(前272)尽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卷第六 秦纪一起丙午(前255)尽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卷第七 秦纪二起甲戌(前227)尽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卷第八 秦纪三起癸巳(前208)尽甲午(前207)凡二年
卷第九 汉纪一起乙未(前206)尽丙申(前205)凡二年
卷第十 汉纪二起丁酉(前204)尽戊戌(前203)凡二年
卷第十一 汉纪三起己亥(前202)尽辛丑(前200)凡三年
卷第十二 汉纪四起壬寅(前199)尽癸丑(前188)凡十二年
卷第十三 汉纪五起甲寅(前187)尽癸亥(前178)凡十年
卷第十四 汉纪六起甲子(前177)尽辛未(前170)凡八年
卷第十五 汉纪七起壬申(前169)尽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卷第十六 汉纪八起丁亥(前154)尽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第二册 汉纪(卷17——卷36)
卷第十七 汉纪九起辛丑(前140)尽丁未(前134)凡七年
卷第十八 汉纪十起戊申(前133)尽丙辰(前125)凡九年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起丁巳(前124)尽壬戌(前119)凡六年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起癸亥(前118)尽辛未(前llo))凡九年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起壬申(前109)尽壬午(前99)凡十一年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起癸未(前98)尽甲午(前87)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起乙未(前86)尽丙午(前75)凡十二年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起丁未(前74)尽癸丑(前68)凡七年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起甲寅(前67)尽己未(前62)凡六年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起庚申(前61)尽壬戌(前59))凡三年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起癸亥(前58)尽壬申(前49)凡十年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起癸酉(前48)尽己卯(前42)凡七年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起庚辰(前41)尽戊子(前33)凡九年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起已丑(前32)尽戊戌(前23)凡十年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起己亥(前22)尽丁未(前14)凡九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起戊申(前13)尽癸丑(前8)凡六年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起甲寅(前7)尽乙卯(前6)凡二年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起丙辰(前5)尽戊午(前3)凡三年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起己未(前2)尽壬戌(2)凡四年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起癸亥(3)尽戊辰(8)凡六年
第三册 汉纪(卷37——卷52)
第四册 汉纪(卷53——卷68)
第五册 魏纪 晋纪(卷69——卷89)
第六册 晋纪(卷90——卷102)
第七册 晋纪(卷103——卷118)
第八册 宋纪(卷119——卷134)
第九册 齐纪 梁纪(卷135——卷156)
第十册 梁纪 陈纪(卷157——卷176)
第十一册 隋纪 唐纪(卷177——卷192)
第十二册 唐纪(卷193——卷207)
第十三册 唐纪(卷208——卷222)
第十四册 唐纪(卷223——卷236)
第十五册 唐纪(卷237——卷249)
第十六册 唐纪(卷250——卷265)
第十七册 后梁纪(卷266——卷279)
第十八册 后晋纪 后汉纪 后周纪(卷280——卷294)
进书表
奖谕诏书
校勘人姓名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