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寻秦迹:透过秦俑看秦朝(签名版)

¥86.4 (8.0折) ?
1星价 ¥86.4
2星价¥86.4 定价¥108.0
商品评论(5条)
ztw***(三星用户)

整本书从兵马俑出发,围绕着秦发散的非常厉害。有点走马行空的意思,但好在知识点彼此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书中除了对兵马俑的各种阐述之外,还讨论了秦朝的制度、法律、工艺等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作为一本科普书籍,书中知识密度还不错,但为了她女儿所谓的接地气而插入的不少带有浓重个人色彩的情感渲染,让人很出戏。抛除这部分内容,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2024-04-15 21:58:25
1 0
ztw***(三星用户)

像美术作品,每本能完全摊开,珍贵一手资料

2024-03-12 17:59:5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3529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220135293 ; 978-7-220-13529-3

本书特色

1.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考古领队许卫红,携手《中国考古大会》十佳选手、全国**位中学小学博物馆专职教师申珅,倾力打造兵马俑坑考古现场挖掘手记,和“考古侦探”一起走进发掘现场,沉浸式破解被掩盖的秦朝历史真相。 2.呈现考古现场一手资料,结合近年秦汉考古重大发现,收录大量考古现场珍贵照片、珍贵文物照片和专业考古绘图,打破对秦始皇的历史滤镜,直面大秦王朝历史本真。 3.兵马俑是“会说话”的历史,是破解大秦历史的一把“密钥”,了解兵马俑及兵器所体现的包容性、多元性,读懂秦王朝为华夏文明种下的基因符号,找寻中华文明传承不衰的动力。 4.许宏、马伯庸、于赓哲倾力推荐! 5.100 幅精美插图,四色全彩印制,线装裸脊可平摊,凸显大秦帝国的气度与雅致。书附赠精美藏书票、考古现场手记折页和明信片。

内容简介

兵马俑是大秦帝国实力与气度的象征,兵马俑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中生活过的证明,他们似秦帝国的一个个细胞,成为大秦帝国*鲜活的注解。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寻亲迹”、研究秦史,在本书中,她为我们呈现了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诸多细微的发现,它们合力再现了秦代社会的鲜活图景:沿着秦俑家族开枝散叶的脉络,能看到秦人怎样的创新和传承、现实与期望?“物勒工名”制度日臻完善,用“接骨膏”修修补补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的务实还是监管部门的妥协?秦代本土怎样发达的漆器工艺技术支撑着匠人们制造出如此鲜活的彩色兵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种人,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
而跟随作者探索秦朝鲜活过往的步伐,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文物遗址背后秦朝的实相:强弩中的“绝绝子”反映了秦朝在军事方面对游牧民族怎样的追赶和超越?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到底是真是假,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弹性?“暴秦”对战死的士卒有一套严格的发丧流程,是否可为我们解开一点点“秦国为何会统一天下”的疑惑?骊邑的发展壮大,为大秦帝国稳固全国统治做了哪些贡献…… 兵马俑是大秦帝国实力与气度的象征,兵马俑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中生活过的证明,他们似秦帝国的一个个细胞,成为大秦帝国*鲜活的注解。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寻亲迹”、研究秦史,在本书中,她为我们呈现了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诸多细微的发现,它们合力再现了秦代社会的鲜活图景:沿着秦俑家族开枝散叶的脉络,能看到秦人怎样的创新和传承、现实与期望?“物勒工名”制度日臻完善,用“接骨膏”修修补补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的务实还是监管部门的妥协?秦代本土怎样发达的漆器工艺技术支撑着匠人们制造出如此鲜活的彩色兵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种人,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 而跟随作者探索秦朝鲜活过往的步伐,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文物遗址背后秦朝的实相:强弩中的“绝绝子”反映了秦朝在军事方面对游牧民族怎样的追赶和超越?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到底是真是假,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弹性?“暴秦”对战死的士卒有一套严格的发丧流程,是否可为我们解开一点点“秦国为何会统一天下”的疑惑?骊邑的发展壮大,为大秦帝国稳固全国统治做了哪些贡献…… 这支沉睡了2200多年的地下军团,其千军万马的形象,气势宏大的军队阵容,无不彰显出秦王统御天下的威势和统御万世的雄心壮志。但武力征伐不代表秦文化,更不是中华文明,要真正看懂兵马俑,我们就不能局限于秦军所向披靡的军事传奇,而应该去多了解兵马俑及兵器所体现的包容性、多元性,这才是秦文化更真实的面貌。

目录

**章·初识 01·书写秦嬴政 02·兵马俑坑的考古岁月 03·烧成灰的麻绳与俑坑的盗扰 04·考古探案一波三折 05·创作灵感哪里来 第二章·兵马俑坑建筑问题 06·初问俑坑建筑质量 07·建筑“夯墙”闹乌龙 08·故作玄虚那点事 09·建筑结构的量身打造 10·修建秦陵的三种人 11·修陵人的后方基地 第三章·奇迹的诞生与重构 12·尘埃散尽遇见你 13·几枚秦人鞋印 14·陶俑塑造工具 15·寻找陶俑制作地 16·一根刷子毛 17·是妥协还是务实 18·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19·模块化方式做陶俑 20·兵马俑在陵中属老几 21·还期本色似从前 22·漆工技艺秀 23·秦始皇不好色 第四章·兵器的神话 24·杀器寒光令人生畏 25·强弩中的绝绝子 26·兵器真是“真”的 27·这件铜戈有点怪 28·岁久遗戈金不销 29·弹性“收兵” 30·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第五章·从兵马俑发散开去 31·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32·让他们叶落归根 33·历史的接力棒 34·汉惠君的心爱物 35·华县东阳去“救火” 结语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探方里的资深美人”是作者许卫红的微博名,当仁不让地秀出了长年活跃在田野一线的女考古学家的倩影。冲着这个网名,她“寻秦迹”的权威性,自不待言。而女性天生的细腻,又令她的作品平添了几分独特的气质和细节之美。她的女儿申珅从求学开始就是讲文物考古故事的小能手,她的加盟使得这本书既不媚俗又生动有趣,她还为这本书的很多知识点做了链接延展的小贴士,让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更贴近读者,希望大家都能在这本书里感受到考古工作的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许宏 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将历史拂去积年尘土,绽放出熠熠光辉。 ——著名作家 马伯庸 在作者的笔下,考古工作者如同医者一样,有时要将已经病入膏肓的患者放进ICU 重点看护,有时又如在战地医院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紧急处理,真实而残酷的考古现场扑面而来。通过综合运用出土秦简和相关文献,作者令人信服地告诉你,兵马俑也有很多我们公众看不到的“不完美”,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伟大。它庞大的俑群所关联的取土场、窑场、彩绘现场等,都可以密密匝匝地揭示大秦帝国的细节,而俑坑中所发现的陶文背后所涉及的百余位工匠,他们的命运也一直牵动着我们的视线……这是考古人梳理出的独特的有关秦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已经在等待作者的下一部著作了。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杨雪梅 作为一个考古公众爱好者和许老师的粉丝,非常荣幸成为试读官。历史文物的温度,跃然纸上的历史画面感,“人丁兴旺秦俑家族”原来是“石头刻一个,木头雕一个,泥巴捏一个,家族成员越来越多,形体越来越大,分布地域越来越广……”瞬间,秩序森严唯美的始皇兵马俑在我心里有了人间烟火气。 ——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 高静怡

作者简介

许卫红
女,1966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曾参加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掘20余年,担任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现任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考古领队。
从事秦汉考古研究30余年,深刻体会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大众普及考古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考古公开课》等节目分享考古故事,并成为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知识博主,微博拥有近60万粉丝。
已出版作品《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等。

申珅
女,1992年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第九届全国?佳“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2021年《中国国宝大会》十佳选手。许卫红 女,1966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曾参加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掘20余年,担任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现任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考古领队。 从事秦汉考古研究30余年,深刻体会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大众普及考古成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考古公开课》等节目分享考古故事,并成为小红书、B站、抖音等平台知识博主,微博拥有近60万粉丝。 已出版作品《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等。 申珅 女,1992年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第九届全国?佳“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2021年《中国国宝大会》十佳选手。 从事青少年文博教育近10年,从全国**位中小学博物馆专职教师,到文博教育自主创业者,再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科研工作者,近年来更以科普短视频、组织“薪火文博”公益活动等新的方式,在薪火相传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已发表《浅说通俗性考古读物的写作》《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没有女俑》等文章,主笔编写《博物致智·博物馆课程理念与实践·实践篇》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