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剧口述史(共8卷10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1309978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册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213099786 ; 978-7-213-09978-6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婺剧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浓缩了整部戏曲艺术史,被称为徽剧的“活化石”
★网式地深入调查搜集、整理**手史料,其规格、体量、耗时在婺剧史上还是*次
★有史有论,史论并存,分立成章,全面厘清婺剧历史的发展脉络,阐述婺剧的理论体系
★记录一段段鲜活的记忆,梳理婺剧演出特点,揭示其独特的本土风貌,探明婺剧发展的文化渊源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之一
婺剧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浓缩了整部戏曲艺术史,被称为徽剧的“活化石”。婺剧是中国地方戏曲中历史*悠久、声腔*多、原生态特征*突出的剧种之一,也是戏曲“非遗”名录中颇具代表性、*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剧种之一。20世纪50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感言:“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徽戏中去找。”从某种程度上,婺剧可以说是国粹京剧的“祖先”。
但是,一直以来,对婺剧的历史沿革和保护传承缺少系统性的文献资料,婺剧的艺术价值与其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本书作为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份珍贵史料,对有志于婺剧研究的学者们乃至戏曲学界都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浙江婺剧口述史》分为“编导卷”“白面堂卷”“花面堂卷”“旦堂卷”“音乐卷”“舞美卷”“观众卷”“附录卷”,其中“白面堂卷”和“花面堂卷”分为上、下两册,共8卷、10册。是一部对婺剧界婺剧老艺人的采访集,编者历时五年,走访浙江各地采访近百位婺剧老艺人。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记录、整理和研究婺剧的传统剧目和剧本、婺剧的表演和唱腔、婺剧的戏服和脸谱、婺剧的演出民俗。全史300余万字。如此大范围拉网式地深入调查搜集、整理**手史料,其规格、体量、耗时在婺剧史上还是**次。有史有论,史论并存,分立成章。作者对每位采访人均以“整理者言”给予评论。这100多篇、20余万字的“整理者言”,是作者的初步研究成果。让一段特殊的婺剧历史以《浙江婺剧口述史》将其文本化,不仅让后人了解过往的婺剧人和婺剧事,也为日后婺剧历史的总体研究、持续研究保存了奠基性的史料。诚如专家所言:“口述史本身终究是人类学者的宝,它拥有文字史不拥有的价值,自有它存在和被研究的理由。” 《浙江婺剧口述史》是婺剧发展转折时期由农民艺术向市民艺术衍变过程的回忆录,是对两代婺剧人新老交替演艺活动的具体描述,是一部辑录婺剧繁兴时代生存状态的历史文献,不失为两代婺剧精英集体成就的一部婺剧当代发展史。又是一部集合了众多老艺人一生丰富演艺经验的谈艺录。表演艺术是以人为载体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浙江婺剧口述史》所收录、整理的内容,均为前辈艺人的亲身经历或切身感受,他们的从艺经历和对婺剧发展进程的推动,展现出那一代人特有的婺剧情怀,无疑是培养婺剧后来人的好教材。
内容简介
婺剧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多、*完整的剧种之一,浓缩了整部戏曲艺术史,被称为徽剧的“活化石”。《浙江婺剧口述史》是一部对婺剧界婺剧老艺人的采访集,编者历时五年,走访浙江各地采访近百位婺剧老艺人。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记录、整理和研究婺剧的传统剧目和剧本、婺剧的表演和唱腔、婺剧的戏服和脸谱、婺剧的演出民俗。
目录
前言
导语
卢俊迈篇
整理者言
小荷才露尖尖角
写戏之祸
创作《双血衣》
改编《铁灵关》
编剧,要学会讲故事
方葆元篇
整理者言
儿时的戏曲梦
“搞政治不行,还是搞业务吧”
“我是搞艺术的,怎么叫我干农活?”
考察乱弹
处理冗员
啃孤本之乐
给《杨八姐游春》配曲
改编《九件衣》
一片叫好的金华戏
《火烧红梅阁》的改编
时调《骂鸡》
“婺剧团不能给上海”
《三请梨花》的收获
急就章《卧薪尝胆》
石门农场的下放体验
晋京献演:婺剧历史的新里程
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关于“天下**桥”
《双阳公主》的改编
我记录的几出传统戏
学大寨要学大寨精神
《抓壮丁》的精彩
“一颗也不能少”
《骄杨》的导演点滴
瑞安演出的风波
婺剧艺术片拍摄的曲折经历
重编《西施泪》
被打破的“小圈子”
科学的决策
《李渔别传》的导演前后
《江南**家》的创作始末
如何写出一本好戏
为演员写戏
如何导演好一出戏
……
王驯篇
杨典喜篇
徐勤纳篇
徐天玉篇
许朝榜篇
陈良友篇
结语
《浙江婺剧口述史·白面堂卷》
前言
导语
楼冬梅篇
整理者言
戏班的苦涩岁月
“我想嫁个读书人”
“她不演,小生没人代呀”
《火烧子都》的变脸
“法场”表演的魅力
吃饭戏《珍珠塔》
《玉蜻蜓》中的蜡烛
几个同事
粉墨一生话演剧
周越桂篇
整理者言
周家三姐妹
短暂的婺剧组
难逃的劫数
“能受天磨是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浴火重生
从演《白蛇后传》说起
舍得一身汗水,不愁桃李芬芳
观众喜欢,我就开心
“我没有吃亏”
婺剧需要一棵菜精神
我的父亲和母亲
周春聚班的艺人
我的老师吕阜昌
说说赵姝珠
演戏需要有对手
谈小生的表演
谈谈我的唱腔
演戏必须从人物出发
谈《桂枝写状》的表演
谈《白蛇传》的表演
谈《三请梨花》的一段唱
谈《三姐下凡》的表演
谈《槐荫分别》的表演
谈《黄金印》的表演
四代《米糯·敲窗》表演谈
谈《双阳公主》的表演
谈谈《碧玉簪》
体验《绣襦记》中的一段唱
越先的表演
……
高腔尊“丑”戏俗
高腔行话
附:松阳高腔部分行话
浦江县廊家畈高腔什锦班篇
整理者言
廊家畈高腔的变迁
陈枫紫其人
高腔锣鼓与曲牌
高腔剧本中的符号
附:廊家畈什锦班高腔锣鼓经
浦江县周坞口昆腔什锦班篇
整理者言
周坞口昆腔什锦班
周坞口昆剧团
金华市西吴村昆腔什锦班篇
整理者言
西吴村的昆腔班
浦江县黄都乱弹什锦班篇
整理者言
黄都村乱弹发展的历史
黄都乱弹班抄本
浦江县马墅村滩簧什锦班篇
整理者言
马墅滩簧的衍变
真实的徐家烈
毛根民篇
整理者言
我喜欢婺剧
龙游百姓的婺剧情结
龙游的婺剧传承
龙游古建筑上的戏曲
戴不凡篇
编者按语
浙江家乡戏曲活动漫忆
金华昆腔戏
浅谈婺剧的特色和革新——看浙江婺剧团演出散记
彭兆棨篇
编者按语
三请“白痢”小生——婺剧一则真实的小故事
斗台·踩跷——婺剧传统演出景观二则
张林岚篇
编者按语
草台班
新春灯市看社戏——看戏拾忆之一
故乡“十月节”看昆腔班——看戏拾忆之二
目连戏遗响——看戏拾忆之三
乡村斗台戏——看戏拾忆之九
杜钦篇
编者按语
宣平昆剧介绍
色彩浓郁,表演朴实——漫谈徐汝英的表演艺术特色
结语
《浙江婺剧口述史·附录卷》
前言
导语
婺剧老艺人座谈会记录篇
整理者言
婺剧发展概述
西安高腔、西吴高腔
东阳三合班
二合半班
开化班
玉山班
婺剧女班情况
关于戏班别名
关于昆腔
关于高腔音乐
关于高腔剧本
金华班、浦江哕哕行当
浦江啰啰与诸暨的关系
关于婺剧滩簧
报台来源
行头
徽班的箱底
上场套语
陈连生
其他记录
松阳高腔艺人座谈会记录篇
整理者言
班子发展历史
关于松阳高腔的剧目
松阳高腔的表演
关于松阳高腔的音乐
松阳高腔演出情况
松阳高腔艺人生平记录
徐东福篇
整理者言
我为什么去学戏
演瞎子演出了名
“你耳朵放亮些”
缺哪个行当顶哪个行当
演小花脸要从人物性格出发
竖着耳朵仔细谛听
和流水比干劲
戏班里的规矩
节选
作者简介
聂付生(1962-),字昌银,湖南洞口县人。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浙江地方戏研究所所长,文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先后师从朱眉叔、李时人、黄霖诸先生。半生求索,人古亦欲出今。现研究浙江地方戏。浙江地方戏,珍之者有之,弃之者亦有之。然不惜之,其悔亦大!余生也晚,决然耕耘于此,庶几觅条研究新路。
-
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八品)
¥26.9¥69.0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24.2¥69.0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宋元水墨花鸟
¥17.7¥59.0 -
吴昌硕画选
¥4.5¥4.8 -
摄影一本通
¥17.9¥49.8 -
一白书画印
¥26.4¥88.0 -
图说木雕绝艺
¥17.0¥46.0 -
观众心理美学
¥10.4¥29.8 -
乔十光文集
¥21.0¥70.0 -
明信片:末代皇朝旧影
¥6.4¥20.0 -
花与女组画
¥4.3¥4.8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梵·高手稿-精装
¥47.8¥138.0 -
论园
¥23.0¥36.0 -
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中国画的生成
¥21.1¥48.0 -
如何成为地球上最棒的即兴演员
¥16.4¥49.8 -
古典乐的盛宴
¥40.4¥66.0 -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人美书谱-天卷-真书
¥21.2¥59.0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4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