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

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

1星价 ¥33.8 (4.9折)
2星价¥33.8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32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0
  • 出版时间:2013-06-01
  • 条形码:9787516123232 ; 978-7-5161-2323-2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由林存光主编。   先秦诸子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富原创性而具有典范意义的古典时期或“轴心时代”,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和阐发的“和谐”思想及其政治哲学理念与治国方略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影响深远,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之根源性智慧的源头活水,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而又历久弥新的古典思想遗产。《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内容涉及中国古典和谐理念与良序社会观的基本含义和丰富内涵、中国古典政治理念的初基与形成、中国古典的政治哲学理念、先秦诸子天人关系模式下的政治理念、先秦诸子的义利观及其政治含义以及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思想等六方面的问题,就这些问题分别作了深入考察和系统探讨。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内容涉及中国古典和谐理念与良序社会观的基本含义和丰富内涵、中国古典政治理念的初基与形成、中国古典的政治哲学理念、先秦诸子天人关系模式下的政治理念、先秦诸子的义利观及其政治含义以及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思想等六方面的问题,就这些问题分别作了深入考察和系统探讨。

目录

导论:中国古典的“和谐”理念与良序社会观  (一)问题的由来、回应与反思  (二)中国前轴心期的“和谐”观及其意义衍生的历史脉络  (三)先秦诸子多维理论视野的“和谐”论与良序社会观    1.儒家的“人和学”与和谐社会观    2.墨子的“尚同”、“兼爱”说与良序社会观    3.道家的“玄同”、“至德”说与良序社会观    4.法家的“矛盾”说与良序社会观    (四)小结与评析一  中国古典政治理念的初基与形成——西周时期的德性政治观和“以德治国”的政治方略  (一)周初德性政治理念的产生    1.三代兴亡与天命转移思想一    2.以德配天和德性政治理念的产生  (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治国方略    1.德的内涵及其政治化的发展    2.敬德保民    3.明德慎罚  (三)“选建明德”和“同心同德”的制度保证    1.选建明德:分封制的标准    2.同心同德:分封制的宗法实质二  道与政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理念研究  (一)中国政治哲学的创造性开端与古典思想形态    1.引言:道与政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理念的阐释视角    2.历史生活环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语境关联  (二)儒家人本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儒家之“道”及其政治含义    2.孔子的人道政治观    3.孟子的性善论与王道仁政观    4.荀子的性恶论与君道礼治思想    5.儒家的政治伦理学及其内圣外王之道  (三)墨子爱利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墨子的天志与三表法    2.秩序产生的三重维度    3.政治:圣贤们的事业    4.墨子政治哲学理念的归宿  (四)道家自然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无为无不为”的圣王之治    2.认真对待生命与不干涉主义    3.游心体道的心灵境界与回归自然的“至德之世”  (五)法家必然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新型官僚君主制与法家的道术理念    2.道术理念的综合及其政治含义    3.法家视野下的人性、历史与矛盾观    4.法家政治理念的实质  (六)小结三  先秦诸子天人关系模式下的政治理念  (一)“天人关系”的政治重要性    1.天人观的起源及其演变    2.天人观的重要性  (二)先秦诸子的天人观    1.墨子以天鬼信仰为中心的天人观    2.道家以道法自然为中心的天人观    3.儒家以道德义理为中心的天人观    4.法家以人事人力为中心的天人观  (三)天人关系模式下的政治理念    1.墨子的依附尚同型政治理念    2.道家的因循顺应型政治理念    3.儒家的多维互系型政治理念    4.法家的顺道立法型政治理念  (四)小结四  先秦诸子的义利观及其政治含义  (一)先秦诸子的义利观    1.儒家以义制利的义利观    2.墨家义利一致的义利观    3.法家崇公抑私的利益观  (二)先秦诸子义利观基础上的政治理念    1.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政治理念    2.墨家尊天志而“尚同一义”的政治理念    3.法家以君国利益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三)小结五  在王道与霸道之间: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思想研究  (一)引言——何去何从:王道与霸道之争    1.商鞅说秦孝公    2.孟荀的王霸之辨  (二)法家君本位下的经济攫取式治国方略——以《商君书》为中心论析    1.攫取的起点:驱民于农    2.攫取的方式:税收和赏罚激励    3.攫取的保障:法治    4.攫取体制的问题与反思  (三)追求仁道的正义——儒家正义论意义上的治国方略探析    1.引言    2.仁:人类生活愿景的地平线    3.作为仁道的正义  (四)小结:国家富强与社会正义的平衡之道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存光,1966年生,山东济宁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诸子学、中国儒学史、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著作《旷世大儒——孔子》(**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版)、《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独著,齐鲁书社2003年版)、《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独著,齐鲁书社2004、2006年版)、《耻:人之为人的底线》(独著,红旗出版社2000年版)、《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研究》(主编,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大爱无疆——(墨子)》(**作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孔子评传》(**作者,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与权力对话——儒家政治文化》(**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中外巨人传——孟子》(**作者,辽海出版社2012年版)、《孔子新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129:版)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另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