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
读者评分
5分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

¥36.5 (6.3折) ?
1星价 ¥40.6
2星价¥40.6 定价¥58.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商品评论(1条)
Mee***(三星用户)

对学习和研究台湾文学很有帮助。

2021-08-30 01:57:2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262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5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010126210 ; 978-7-01-012621-0

本书特色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通过历史上闽、台之间文人、作家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的实例,如明郑时期郑成功和“海外几社”等对宋末福建“遗民文学”的承续,清代中叶福建文人到台湾担任教职而建立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并以此对粗陋民风加以矫正。

内容简介

闽台文学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亲缘关系,不仅体现于两地文人、作家之间频繁密切的往来互动,更体现于两地文学表现出的相同或相似的海洋性、边缘性和多元反差性等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共同的中华文化属性。本书通过历史上闽、台之间文人、作家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的实例,如明郑时期郑成功和“海外几社”等对宋末福建“遗民文学”的承续,清代中叶福建文人到台湾担任教职而建立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并以此对粗陋民风加以矫正,乙未后台湾文人内渡及闽台作家诗人的两岸相互眺望,五四前后赖和、张我军等在厦门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王梦鸥、姚一苇、余光中等当代台湾名家早年在厦大时的文学准备等,以及闽台文学在历史叙述、宗教、民俗、语言和民性特征等方面体现出的海洋性、边缘性、多元反差性等共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说明台湾文学和福建文学之间悠久、密切的文化亲缘关系。本书的特点,是既收拢了比较全面的资料,又能对资料加以梳理和理论的观照,形成一个系统的论述架构。这是著者一贯的学术个性,也本书*明显的学术特点。本书结构严谨,材料翔实,文字流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导论 闽台文化之特征**节 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与区域文学特征第二节 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第三节 闽台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中华文化属性 **章 海洋意识和遗民忠义传统——明郑前后闽台文学的初步遇合**节 抗倭靖海眺望台湾第二节 遗民气节一脉相承第三节 东林后劲乡愁文学源头第四节 从割据走向统第二章 风土杂咏和儒学教化——清代中叶闽台文学的深层对接**节 发现台湾:风土杂咏诗风之流播第二节 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第三节 “家族文学”的形成及作用第四节 儒学教化对于粗陋民风的疏导 第三章 主战、内渡和近代变革——割台前后闽台文学的交流互动**节 近代闽台反抗外来侵略的“主战”传统第二节 内渡和留台作家的互动及其民族气节第三节 走在中国近代变革前列的闽台第四节 闽台诗坛唐宋诗风的起伏消长 第四章 新文化的冲击和洗礼——现当代闽台作家的双向环流**节 五四新文学的火种东传第二节 闽籍或经闽入台作家的贡献第三节 厦大校友中的当代台湾文坛名家 第五章 文化形态和民性特征——闽台新文学中的历史、宗教、民俗和语言**节 文学反映的闽台历史及其相互关联第二节 福佬和客家:闽台民性特征第三节 佛教禅理在闽台文学中的投影第四节 台湾新文学中的民俗描写第五节 闽南方言在台湾文学中的应用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通过历史上闽、台之间文人、作家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的实例,如明郑时期郑成功和“海外几社”等对宋末福建“遗民文学”的承续,清代中叶福建文人到台湾担任教职而建立以闽学为基本传承的教化并以此对粗陋民风加以矫正。

作者简介

朱双一,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与刘登翰合作)、《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台湾版改题《战后台湾新世代文学论》)、《台湾文学思潮与渊源》、《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与张羽合作)、《台湾文学与中华地域文化》、《百年台湾文学散点透视》、《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参与编撰《台湾文学史》、《台湾新文学概观》、《台港澳文学教程》、《扬子江和阿里山的对话》、《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文化亲缘与两岸关系》、《台湾百部小说大展》等书,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或文学评论文章二百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