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与秩序-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1939-1956)
读者评分
5分

革命与秩序-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1939-1956)

1星价 ¥13.7 (3.8折)
2星价¥13.3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300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9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16130001 ; 978-7-5161-3000-1

本书特色

罗衍军所著的《革命与秩序(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1939-1956)》以远离大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山东省郓城县为中心,以革命政权与乡村民众的互动为考察视角,以档案资料与访谈资料相结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乡村革命运动中对原来趋于动荡的乡村社会秩序的整合与重塑,考察抗日动员、土地革命、集体化等革命性运作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指出要实现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就不仅要保持乡村社会的稳定,而且须使乡村社会的运行富有弹性与活力,这就必须对革命运作下所产生秩序的僵化一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内容简介

  《革命与秩序:以山东省鄂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1939-1956)》以远离大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山东省郓城县为中心,以革命政权与乡村民众的互动为考察视角,以档案资料与访谈资料相结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乡村革命运动中对原来趋于动荡的乡村社会秩序的整合与重塑,考察抗日动员、土地革命、集体化等革命性运作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指出要实现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就不仅要保持乡村社会的稳定,而且须使乡村社会的运行富有弹性与活力,这就必须对革命运作下所产生秩序的僵化一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目录


乡土有真知(序)
摘要
导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学术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章 1939年前的郓城乡村社会
**节 灾荒与匪乱
第二节 传统书写中的官、绅、民
第三节 民国前期华北乡村社会的土地占有状况与民心嬗变
第四节 日军侵郓前共产党的组织活动
第二章 “咱们的人”(1939—1945)
**节 日伪在郓城
第二节 抗日之旗
第三节 “咱们的人”
第三章 象征符号与仪式运行(1945—1949)
**节 敌我之分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土改的推动——以林堤村与艾村为中心的考察
第三节 旧与新
第四章 乡村农民的重塑(1949—1956)
**节 从革命到生产
第二节 改造懒汉
第三节 农民人身、经济、思想的重塑
结语
附录
一 郓城县乡村社会变迁纪略(1840—1956)
二 图表索引
三 主要受访者列表
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衍军   1977年生,山东菏泽人,先后在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现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浙江大学历史系就读,2006年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任职于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聊城大学山东乡村治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历史研究》、《浙江社会科学》、《二十一世纪》(香港)、《苏州大学学报》、《晋阳学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