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互动与趋同-公众舆论心理解读

包邮认识.互动与趋同-公众舆论心理解读

¥23.1 (4.7折) ?
1星价 ¥23.1
2星价¥23.1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274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8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16127483 ; 978-7-5161-2748-3

本书特色

卢毅刚副教授撰写的《认识互动与趋同--公众舆论心理解读》一书,“民族心理对公众舆论意见的影响”这一章节高度契合了西部地区媒介生态的基本特征,关注了舆论机制和公众舆论建立在社会制度、传播制度、民众平等权利等基础上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正如作者所说:“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阶段之后形成的。作为依托历史与社会的基点,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它是构成人们的社会共同体,是特定的生产方式、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并据此形成了特殊的民族心理认同。在公众舆论的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公众舆论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意识范式内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留下的印记。对于公众舆论民族性的认可,将深深地植入到民族的性格当中。”

内容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科建设文库:认识、互动与趋同》高度契合了西部地区媒介生态的基本特征,关注了舆论机制和公众舆论建立在社会制度、传播制度、民众平等权利等基础上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在公众舆论的形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公众舆论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意识范式内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留下的印记。对于公众舆论民族性的认可,将深深地植入到民族的性格当中。

目录


引言 
**编认识篇 
**章直面——关于公众舆论心理 
**节为什么研究公众舆论心理 
第二节怎样摸索公众舆论心理 
第三节探究公众舆论心理论意义何在 
第二章起步——舆论中的公众认知因素 
**节以认知开始的舆论意识激活 
第二节认知缺失与舆论心理 
第三章核心——舆论中的公众态度因素 
**节同化评定的坚定——从信念到态度 
第二节“永恒”的矛盾——怎样理解态度问题 
第三节内驱力的强大——公众舆论心理的核心因素 
第四章变动——舆论中的公众情感因素 
**节自然现象——情感与情感诉求 
第二节置情于理——舆论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节偶然中的必然——情绪出现 
第四节从公众情绪化到舆论情绪化 
第五章显见——舆论中的公众行为因素 
**节表达浓烈——公众舆论行为的社会性分析 
第二节“爆裂”——公众舆论行为的“侵害性” 
第二编互动篇 
第六章“全景”互动——宏观互动平台 
**节稳定的互动——舆论与社会交换 
第二节参照的互动——舆论与社会影响 
第七章层次互动——中观互动平台 
**节“牛马何以为之用也”——舆论中的公众群体心理本质 
第二节“结我团体,振我精神”——舆论中的公众团体心理解析 
第八章“共景”互动——微观互动平台 
**节“同观相吸”——文化心理的观念塑成 
第二节对比评定的结果——文化心理对公众舆论心理的影响 
第九章特因互动——情境互动平台 
**节以认同为基础的公众民族心理 
第二节民族心理对公众舆论意见的影响 
第三节以归属为单位的公众宗教心理 
第四节宗教心理对公众舆论意见的影响 
第三编趋同篇 
第十章趋同的内在动力——人际沟通与交流的必要 
**节伴随交流的态度形成与改变 
第二节伴随社会关系形成的“意见一致” 
第十一章趋同的外部推手——传媒引导的可能与必要 
**节传媒引导趋同的可能性分析 
第二节传媒舆论引导中的区域性问题 
第三节传媒引导公众舆论心理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卢毅刚,男,汉族,1976年出生,河北唐山人,硕士。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研究2项。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会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