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种文明
读者评分
4分

另一种文明(品相8成新)

1星价 ¥28.1 (7.2折)
2星价¥28.1 定价¥39.0
商品评论(2条)
zzy***(三星用户)

算是凑一套吧

但是作者的历史功底其实一般。

2016-09-21 14:13:00
0 0
yip***(三星用户)

中国历史的另一种声音

高洪雷的历史著作别具一格,大开眼界

2016-08-30 13:39:3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0029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020100293 ; 978-7-02-010029-3

本书特色

《另一种文明》是《另一半中国史》姊妹篇,中国海洋文明的考古寻踪,《南渡北归》作者岳南作序,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何亮亮推荐。 2011年,《另一半中国史》出版,至今已经印刷11次,销售10万册,以本书为蓝本的电影《冒顿》在2012年洛杉矶电影节上获得了“文化遗产奖”。而很少有人知道作家高洪雷的另一个身份——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作为地质人,他没有史学家的头衔,但他却是一个用心阅读、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和有心人,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叩问过去,反思现在。 ——《国土资源报》 我是听说远古史上有一个“东海大平原”。这种空前大胆的判断和富于想象力的推测,在人类起源与发展问题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岳南 高洪雷这本《另一种文明》独辟蹊径,天马行空,能开阔考古学和史学的思路。 ——何亮亮

内容简介

《另一种文明》指的是在地中海文明、印度河文明之外的“东海平原文明”。作者追随着从东海大平原侥幸逃离的人们四散而去的足迹,讲述他们在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蒙古草原、日本岛以及美洲,成为东夷人、越人、兴隆洼人、日本人和印第安人祖先的故事。他从“远古大洪水”开始考证,揭示了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剖析了美国“重返亚洲”的缘起,解读了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堪称一部饶有趣味的“历史科普”。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特别是剧中那位潇洒而木讷的主人公麦克·哈里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被海底巨浪送到岸边的奇异生物——“大西洋底来的人”,能在深海中翻飞自如,长着类似蹼样的双手,有着惊人的力量。但是他不能离开水时间太长,因此成为想要研究他的“坏人”追逐的目标。他是海豚的好朋友,也曾拯救过一个传说中的美人鱼,并与之产生了模糊而美丽的感情。不过,无论外界如何引诱他,这位英俊的海底王子*终还是回到对他关怀倍至的优雅的女博士伊丽莎白身边,演绎出一种似有似无、纯净无比但又令人期待的情愫。至于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和女博士的友谊能否升华为爱情,一系列的疑问纠结着他,纠结着女博士,也纠结着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让人们欲罢不能。
今天,摆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文明》,讲述的则是“太平洋底来的人”。但这不是电视剧,也不是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历史纪实文学。
对此,我深感惊愕。尽管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明朝之后特别是近代,但对远古史尚且算不上孤陋寡闻,对考古学也一直情有独钟。然而,我却是**次听说远古史上有一个“东海大平原”。
这种空前大胆的判断和富于想象力的推测,对于我们这个因过于现实而失去自我的时代来说,是多么地令人振奋和向往啊。正如作者在他的上一部著作《另一半中国史》中所表现出的那样,他是一个不甘寂寞、思维活跃的人。他勇于追查历史谜题背后的真相,敢于对传统科学与权威提出质疑,不惜颠覆以往的传统思维定式,在人类起源与发展问题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偏见,一方面是因为偏见者的浅薄无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偏见者的思维定式。因为此前的中国史书上,就连晚期智人起源于非洲都遮遮掩掩,更别说什么东海平原生活着大量旧石器时期的古人了。其实,近代亚洲地区的考古发掘,似乎渐渐画出了一张非洲晚期智人走进亚洲路线图。东海浅水区的考古成果,则把这张路线图令人吃惊地延伸到了东海海底。作为“东海人”这一词汇的发明者,高洪雷先生没有仅仅满足于日本、台湾以及中国沿海的考古发掘,而是从人类学、生物学、地质学、训诂学、民俗学、神话学等领域,对远古大洪水之前的东海古人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论证,以期展现给我们一幅生动而真实的东海平原古人的生活图景。
而且,作者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他像是一位剥茧高人,拨开历史的蛛网、尘埃与泥沙,探究出远古东海人广袤的家园;又像是一位侦探老手,把东海平原人东奔西走、“南渡北归”乃至远徙美洲的脚印一一找出,还原出承载着黄河文明、南越文明、日本文明、通古斯文明、印第安文明以及马来文明的另一个伟大文明——太平洋文明圈。这个文明圈的影响力,完全可以比肩于承载着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爱琴文明、腓尼基文明、迦太基文明、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以及犹太文明的地中海文明圈。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作者并未纠缠于那些无限神秘的考古数据和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而是更多地把视野转向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关联,追思着各种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因地域与外力所形成的个性偏差,解读了诸如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的海洋意识,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企图等世界性问题,进而从地球村的高度发出了中美携手共建太平洋文明的召唤。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关于考古的书,是一本关于文明的书,更是一本引领我们走出发展迷宫,认清未来使命的书。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往哪里去。一个家族要祭奠自己的先人,一个民族要礼敬自己的历史。既然人类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母——非洲的夏娃,既然我们东亚人都来自共同的家园——东海大平原,那么“本是同根生”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就应该携手建立起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否则,我们就会有愧于在大洪水到来前分手时发誓代代相亲、生死与共的共同祖先。
从叙事风格上,本书应该归类于历史散文系列,其中不乏大量的历史推理、心理描写与艺术想象。这对于那些主张历史研究应“客观如实”、“据实记事”的考据学派和崇尚“史料即史学”的史料学派,也许是无法接受的。历史学研究当然要秉承科学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艺术。因为如果一味追求虚幻的“绝对真实”,执迷于所谓的“科学规范”,只是注重对枝节性历史现象的考证与描述,排斥合理的宏大叙事,轻视甚至否定对历史规律和重大问题的考察,就有可能使历史学研究迷失方向,严重削弱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古代史学就一直提倡“文史不分家”,《左传》、《史记》都不乏用文学语言来做揣摩性质的细节刻画或气氛烘托,而正是这种渲染性的描绘与夸张,才使得整个历史场景鲜活起来,历史情节生动起来,历史人物饱满起来,*终让读者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尽情分享历史本身蕴含的哲理与美感。在这一点上,国外史学界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斯蒂芬·茨威格的《苏格兰玫瑰》,勒内·格鲁塞的《草原帝国》,费正清等的《剑桥中国史》,亨德里克·房龙的《人类的故事》。
其实,历史本来很有趣。之所以前些年有许多中国青少年对历史不感兴趣,是因为在学生时代,历史这门原本趣味盎然、千折百回的学科,被拆解为单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意义,编成一种用来应付考试的干巴巴的教材。这种教育方式,就像把一盘热气腾腾、异香扑鼻的佳肴,冷却、风干,分解成各种原料:维生素、糖、盐、花椒、味精,让你一样一样吃下去,我想象不出世上还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好在,现代有了柏杨、李零、余秋雨、易中天、张鸣、孙皓晖、袁腾飞、曹升、张宏杰、当年明月,中国才有了史学热,历史展柜前才有了人头攒动的读者。
读者大可不必质疑此书的可读性,因为作者显然受到了国外史学家以文学手法叙述历史的感染。在这里,不但可以领略到人类历史的云卷云舒,而且可以享受到一场美丽文字与深邃思想的盛宴。在当今众多艰涩枯燥、味同嚼蜡的人类学、考古学书籍中,它是少数几部能将远古历史讲述得如此栩栩如生的书之一。
是为序。

目录

引子
**章东海文明是想象,还是事实?
从诺亚方舟说起
东方“亚特兰蒂斯”
他从哪里来
东海文明之花
冰河时代的世界景象
远古大洪水
谁能侥幸生还
未来的疑虑
第二章飘荡到山东半岛,再创辉煌
给中华文明一个惊喜
**个神话
远古“超人”
巢居发明史
“鸟人”少昊
绕不开的帝喾
羿射九日
帝舜的身世
后羿代夏
背后的冷箭
走进商朝
辛之死
“管蔡之乱”
不安分的徐国
莱夷遭遇姜尚
纪侯告状
田陈代齐
赵国的来历
改革,从军装开始
40万颗人头
再中“反间计”
奋起的秦国
一统天下
秦能万世吗
大退却
东方犹太人
第三章成功北上,在草原插上翅膀
来到兴隆洼
蒙古人种
和亲,和亲
孝文帝
阿保机的遗孀
成吉思汗
钓鱼城风云
点燃文艺复兴的圣火
太阳汗和他的女人
曾经的草原王
谁抢了铁木真的妻子
美女部落
渥巴锡
布里亚特
被遗忘的图瓦
“海棠叶”变“雄鸡”
通古斯大爆炸
东方之鹰
讖语能应验吗
因为两种植物
不得不说的女人
第四章浙江发现的,是东方“诺亚方舟”吗?
假如人体冷冻成功
东方的“诺亚方舟”
亮出拳头
装出来的“忠诚”
美人劫
无疆能否万寿
识时务者为俊杰
荡平安南
中法之战
壮侗语族
下南洋
第五章爬上日本岛,造就一个海洋国家
绳纹人
入侵者
从战国到大和
从酣梦中醒来
明治,挥洒青春与热血的时代
吞并琉球
得寸进尺
以小搏大
大东亚共荣圈
步入深渊
*漫长的一天
看不懂的日本
和平宪法与战后崛起
再遭“绞杀”
所谓的“弹丸之地”
海上强国
中国不是“雄鸡”
美国“重返亚洲”
中美会迎头相撞吗
第六章跨过白令海峡,走遍美洲
漫漫迁徙路
尘封的玛雅
世界末日预言
阿兹特克帝国
倒霉的印加
南美解放者
留下你的血脉
蝗虫般的英国移民
黑鹰坠落
宽容的美国土著
一次近乎狂妄的挑战(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后,主持编写《全球通史》的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发言人做了总结:“到公元前3万年时,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已经成熟,并且已经居于超越地球上所有物种之上的至高地位了。从这一刻起,人类发展的历史终于结束了自然塑造人类的过程,开始了一个人类塑造自然的过程。”
至此,“单一起源说”在与“多地起源说”的争论中终于占据了上风,论坛主持人宣布无限期休会。
按照暂时占据上风的“单一起源说”推定,非洲晚期智人大约于13万年前从一望无际的东非大草原启程,7万年前到达中东和亚洲,然后分别从中东向欧罗巴洲(简称“欧洲”,意为“西方日落之地”),从亚洲向美洲和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意为“南方的土地”)扩散。(见图一“远古世界人口迁移图”)
此时正值第四纪冰期——*后一个冰河期,北半球大片陆地覆盖着肃杀的冰雪,气候比如今的西伯利亚还要恶劣,由于身体和耐寒能力上的弱势,来到北半球的晚期智人开始了类似候鸟一般的流浪生涯,他们在大片的冰川缝隙间孜孜不倦地寻找着适宜生存的栖息地。因此,四处寻觅的他们**眼看到一望无际的东海平原时的惊喜与震撼,应该不亚于达。伽马找到了印度,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关资料

2011年,《另一半中国史》出版,至今已经印刷11次,销售10万册,以本书为蓝本的电影《冒顿》在2012年洛杉矶电影节上获得了“文化遗产奖”。而很少有人知道作家高洪雷的另一个身份——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作为地质人,他没有史学家的头衔,但他却是一个用心阅读、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和有心人,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叩问过去,反思现在。
——《国土资源报》
我是**次听说远古史上有一个“东海大平原”。这种空前大胆的判断和富于想象力的推测,在人类起源与发展问题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岳南
高洪雷这本《另一种文明》独辟蹊径,天马行空,能开阔考古学和史学的思路。
——何亮亮

作者简介

高洪雷,生于196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山东新泰人。1979年就读于某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乡、县、市、省直机关任职。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散文、随笔、论著,主要作品有《布衣》、《片瓦集》、《百叶集》、《绽放在雪域的格桑花》、《本色苏武》、《壮哉钓鱼城》、《楼兰啊,楼兰》等,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已被译成韩文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