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油助剂应用手册-(第二版)

炼油助剂应用手册-(第二版)

1星价 ¥29.6 (3.8折)
2星价¥28.9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4247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74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511424747 ; 978-7-5114-2474-7

本书特色

  《炼油助剂应用手册(第2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助剂类型、性能以及助剂与催化剂之间的关系,助剂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助剂与助剂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的书。

内容简介

  《炼油助剂应用手册(第二版)》是一本应用技术型工具书,主要介绍了各种炼油助剂的发展历程、作用原理、使用性能和应用实例,其中包括原油破乳剂、原油脱钙剂、缓蚀剂、阻垢剂、增加液体收率助剂、c0助燃剂、金属钝化剂、固钒剂、提高汽油辛烷值助剂、降汽油烯烃助剂、汽油脱硫助剂、硫转移助剂、减少NOx排放助剂、FCC塔底油裂化助剂、消泡剂、润滑油脱蜡助滤剂等。  《炼油助剂应用手册(第二版)》介绍的助剂基本上都是目前炼油过程中应用范围广、发展快、效果明显并已工业化应用的助剂,且手册中都有工业应用实例介绍,体现了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的特点。  《炼油助剂应用手册(第二版)》可供从事炼油助剂工作的科研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业生产管理人员等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炼油工业中“剂”的概念
1.2 炼油工业中“剂”的分类
1.3 炼油助剂的发展历程
1.4 炼油助剂的分类
1.5 炼油助剂的使用概况
1.6 合理使用炼油助剂的经济效益举例
1.7 看法与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章 原油破乳剂
2.1 原油破乳化的重要性
2.2 炼油厂所用原油破乳剂的特点
2.3 破乳剂的发展历程
2.4 原油乳化液的形成与破乳机理
2.5 破乳剂的分类
2.6 破乳剂的评定方法
2.7 破乳剂的选择
2.8 工业应用概况
2.9 原油破乳剂发展趋势
2.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原油脱钙剂
3.1 原油中金属钙的含量及危害
3.2 原油中金属钙的分布及形态
3.3 脱钙剂及其脱钙机理
3.4 脱钙剂的工业应用概况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炼油过程中的缓蚀剂
4.1 历史沿革
4.2 缓蚀剂分类及结构特征
4.3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4.4 环烷酸腐蚀
4.5 工业应用概况
4.6 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炼油工业中的阻垢(焦)剂
5.1 结垢的危害
5.2 减少结垢的对策
5.3 垢的种类及成因
5.4 阻垢剂及其作用机理
5.5 阻垢剂产品及工业应用
5.6 水质阻垢剂
5.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炼油过程中增加液体收率助剂
6.1 常压蒸馏装置中的强化蒸馏助剂
6.2 延迟焦化增加液体收率助剂
6.3 催化裂化阻焦提高液收助剂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FCC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CO助燃剂
7.1 历史沿革
7.2 CO助燃剂的作用机理
7.3 CO助燃剂的种类及理化性质
7.4 工业应用概况
7.5 CO助燃剂的合理选用
7.6 使用CO助燃剂的效益
7.7 发展趋势
7.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FCC催化剂的金属钝化剂
8.1 石油中的金属
8.2 对金属污染FCC催化剂的认识
8.3 金属污染及钝化机理
8.4 金属钝化剂的种类及理化性质
8.5 金属钝化剂的工业应用
8.6 金属钝化剂的发展趋势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维持FCC催化剂活性的固钒剂
9.1 固钒剂的由来
9.2 FCC催化剂的钒中毒失活机理
9.3 固钒剂作用机理
……
第10章 提高FCC汽油辛烷值助剂
第11章 降低FCC汽油烯烃助剂
第12章 FCC汽油脱硫助剂
第13章 减少FCC烟气中SOx排放的硫转移助剂
第14章 减少FCC烟气中NOx排放的助剂
第15章 FCC塔底油裂化助剂
第16章 FCC油浆沉降助剂
第17章 炼油过程中的消泡剂
第18章 润滑油脱蜡助滤剂
第19章 其他炼油助剂
附录 炼油助剂参照资料与图表
展开全部

节选

  5.3.3无机垢与有机垢的形成关系  从状态上看,无机垢与有机垢聚集在一起,难以区分;从形成上讲,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无机垢中的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有机聚合物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一些无机物颗粒如催化剂粉末和腐蚀产物对有机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加速有机聚合物的聚集。而有机垢*初是以大分子化合物的状态如胶质、沥青质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具有较大的黏附性,能促进无机垢颗粒之间的相互聚结。无机垢与有机垢相互作用,共同长大,当长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从物流中脱离,沉积于设备表面。在热的作用下,进一步脱氢,炭化形成焦炭垢。  5.4阻垢剂及其作用机理  5.4.1阻垢剂的发展历程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阻垢剂的研究,早期的阻垢剂大多是小分子有机酸、酯等化合物或是无机化合物,在抑制结垢的同时,也会给设备和管线造成腐蚀,或对后加工工艺和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美国的埃克森化学公司和纳尔科公司相继开发了烷基胺基磷酸的化合物和烷基胺化合物等;1970年之后开始研制高温阻垢剂,并且多为双组分或多组分化合物。  由于用阻垢剂来抑制设备和管线结垢的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经济的特点,因此多年来阻垢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阻垢剂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国外的许多化学公司和石油公司纷纷加入研究行列,新的阻垢剂专利持续不断出现,阻垢剂发展到目前已形成多个品种系列,阻垢效果更好,对设备和后续加工的不利影响更小。  在国内,早在20世纪70年代茂名石化公司研究院就开始了减少焦化加热炉管结焦的阻焦剂的研究。之后,由于国内炼油设备和管线结垢并不十分突出,依靠改变操作条件的方法,就足以阻止结垢对装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阻垢剂的研究发展并不快,阻垢剂的使用也不普遍。随着重油催化裂化、重油加氢裂化等石油深度加工装置的建成,炼油设备和管线开始出现严重的结垢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新建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曾多次出现因油浆系统结垢堵塞管道而停工的事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垢的问题再一次凸显。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自行研制的催化油浆阻垢剂成功地应用于重油催化裂化工业生产装置,有效地抑制了油浆系统的结垢。随后,我国多套加氢裂化和渣油加氢脱硫装置的换热器和管线也发现沉积有大量油垢,反应器出现程度不同的催化剂床层堵塞(即压力降增大)问题,常减压蒸馏装置、延迟焦化装置也相继出现结垢结焦现象。针对不同装置不同部位的阻垢剂应运而生。从此,我国阻垢剂的研究和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

作者简介

作者为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炼油技术专家,从事炼油技术研究与管理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扎实的炼油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