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上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上

1星价 ¥19.8 (3.8折)
2星价¥19.2 定价¥5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90737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1
  • 出版时间:2014-02-01
  • 条形码:9787229073732 ; 978-7-229-07373-2

本书特色

波澜壮阔的美国百年扩张史
超级帝国崛起的黑暗征程
★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操纵美国参战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苏联出兵在即,日本彻底投降已是板上钉钉,为何美国仍执意投下两颗原子弹?
★奥巴马秉持新冷战思维,把战略核心转向亚洲,夸大中国威胁,到底意欲何为?
100年前,美国只是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而今天它却跃居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短短百年间,美国何以变化如此巨大?纵观20世纪,美国是唯一连续打了多场战争的国家,好战是其本性使然?本书却给出惊人的答案:战争是美国的发财良机!
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国提供军火,到冷战时视苏联为假想敌恶意挑起核竞赛,从"阿伊战争"中为能源肆意侵略他国,到以反恐为名横行全球……凡是战火燃起之地,就有美国做大生意的机遇.
本书基于*新解密文件、世界上*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犀利的笔触,对一战至今17位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揭开美国本性中*阴暗的一面.
美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躁动百年的帝国又将何去何从?本书给出了*真实的答案.

内容简介

★连续10周高踞亚马逊分类畅销书榜首!
★近百年来*具颠覆性的图书之一!
★本书纪录片历时5年,耗资千万打造而成,荣膺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作品
★美国*具世界主义良知的自我批判之作!
★前苏联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倾情推荐!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ilook》杂志主编洪晃热推!
★帝国源起:战争是笔大生意!
军火是他们的股票,政府是他们的客户,*终的消费者既有敌人,也有同胞.
"一战"战场上每1名敌军倒下,美国就有25 000美元入账……"二战"初期,美国仍在与纳粹德国做生意,250家美国公司拥有价值4.5亿美元的德国资产;"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37.5亿美元贷款打开了大英帝国的市场……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公司在伊拉克等国大肆敛财.2008年,哈里伯顿伊拉克分公司的利润超过240亿美元……"基地"组织花了区区50万美元策动的"911"恐怖袭击,居然导致美国经济出现1万多亿美元的赤字……

目录

上册目录
序 言 帝国源起:战争是笔大生意 1
第1 章 “ 一战”争锋 威尔逊与列宁的激烈较量 1
威尔逊从“一战”中大发横财后,趁机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企图建立利于美国的世界新秩序,但*后重整世界的依然是代表英法等老牌帝国利益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威氏郁郁而终的同时,这个分赃不均的体系也正在孕育一个即将掀起腥风血雨的恐怖畸胎……
1.“十四点和平原则”新鲜出炉 2. 操纵舆论,主动跳入“一战”旋涡 3. 惨无人道的毒气战 4. 两种对立的思潮 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6. 大力经营拉美“后院”
第2 章 新政兴衰 罗斯福与大军火商的拉锯战 51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20 世纪以来,美国连续打了多场战争。它为何如此热爱战争?操纵美国参战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为何如此神通广大?而为何现在史学家们屡屡批评美国是纳粹德国的肆虐的助推者?
7. 大危机笼罩,罗斯福急推新政救市 8. 纳粹思潮秘密蔓延
9. 路在何方?资本主义pk 苏联模式 10. 800% 的利润:军火商们肮脏的战争交易 11.“死亡贩子”抱团反击国会军火调查 12. 美国公司与纳粹德国结为“利益联合体”
第3 章 “ 二战”英雄之争 谁彻底打败了德国 97
提起“二战”英雄,大家津津乐道的多半是美国,但死在苏联手里的德军超过600 万,英美击毙的仅100 多万!为抗击德国,苏联更是死了2 700 多万军民!而在苏联苦苦支撑之时,英美不仅屡次食言陷苏联于水火,还趁火打劫,在苏联背后大打黑枪!
13. 复仇!复仇!复仇! 14.《租借法案》会断送美国和平吗
15. 英美西线战场迟迟不开为哪般 16. 谁彻底打败了德国
17.《雅尔塔协定》是不是一份相互妥协的利益分配方案
18. 无知者无畏:胆小鬼公然挑衅大独裁者 19. 德国投降,
美苏进入短暂蜜月期
第4 章 核 爆 小个子酿成了大悲剧 149
德国投降后,轴心国集团大势已去。陷于中国战场多年的日本败象早现,而苏联也出兵在即,日本彻底投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面对几乎已是手无寸铁的日本,美国为何仍然坚持投下两颗原子弹?而这居然并非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20. 启动曼哈顿计划 21. 罗斯福逝世,杜鲁门“意外登基”22. 痴人说梦的“一亿玉碎” 23.“东京大轰炸”背后的切骨仇恨 24. 使用原子弹是否意在威慑苏联 25.“小男孩”袭击广岛,核武首登战场 26. 苏联出兵,日本火速投降27. 广岛事件是否针对苏联
第5 章 冷战探源 谁挑起了美苏40 年冷对抗 209
原子弹给了美国底气,频频威胁盟友苏联,两者关系一落千丈。“绅士”英国却是唯恐天下不乱,频频以密友之姿挑拨美苏,“铁幕”演说更是直指苏联染指世界。但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相
继出台,却在喂饱西欧与英国的同时,提醒全世界:到底谁欲称霸世界?
28. 频繁“核威慑”,积蓄苏联怒火 29. 丘吉尔“铁幕”演说居心何在 30.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谁欲称霸世界 31. cia 开展全球秘密行动 32. 北约:柏林危机背后的“美国祸心” 33. 两大挫折:失去中国和苏联首次核试验成功
第6 章 核扩散年代 “朝战”与“越战”中的核危机 263
苏联研制出原子弹令美国在核研究上越来越疯狂,到1950年,美国的原子弹足以毁灭地球数十次。朝鲜战争中,核战争几乎一触即发。斯大林死后,苏联释放停战信号,但美国却没有罢手,反而越来越偏激:不间断的核试验,核武器常规化,军方接管核武器……世界距离毁灭还有多远?
34. 扩充核军备,抢占核优势 35. 冷战中的热战从朝鲜内战到朝鲜战争 36. 中国险些成为“核牺牲品”37. 军方要接管核武器 38. 伊朗与危地马拉政变的幕后黑手
39.“ 越战”:中国出兵差点引来核攻击 40.“第五福龙丸”核污染事件
第7 章 古巴导弹危机 与人类擦肩而过的核浩劫 319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的核武器已达3 万枚!而且这些武器全部不加锁,美国军方有数十人可未经总统授权发动核战争!险些毁灭人类的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出于对核浩劫的恐惧,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努力寻求缓和路径……但在两国鹰派势力的叫嚣下,他们的努力能支撑多久?
41.“导弹差距论”引发核竞赛新高潮 42.“siop”打击目标锁定中苏 43. 谁应为猪湾惨败负责 44. 柏林之争与新一轮军备竞赛 45. 美苏险些互射核弹 46. 迟来的核禁试 47. 肯尼迪:是和平英雄,还是叛国者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介绍了过去几十年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概况.书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内容,在人类历史中,这种反思必不可少……它提出的悬念是美国将继续充当世界警察,还是与其他国家携手共创更加安全、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ilook》杂志出版人兼主编 洪 晃

美国导演斯通在上海电影节放映了他刚完成的纪录片,讲述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些谎言和真相,很受中国观众欢迎,有人说:"你应该拍中国历史."斯通说:"不,你们应该自己拍."

《外滩画报》

作者揭示,真正令日本投降的原因并不是原子弹,而是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因为苏联红军令日本人闻风丧胆;而杜鲁门之所以同意使用原子弹也不是为了逼日本投降,而是为了在波茨坦会议前夕向苏联示威,以此主导战后世界格局.此类"大翻案",在本书中还有不少.

《亚洲周刊》

斯通和库茨尼克对奥巴马首任任期的政绩表示失望,认为他不仅没有继承和发扬罗斯福、华莱士和古巴导弹危机后肯尼迪的政治与外交理想,亦未铲除布什和切尼的黩武政策,反倒继续在阿富汗用兵.奥巴马不但未改善公民自由权利,甚至加强对人民的监视和压制公民权利.

中国新闻网

对于自己出书和拍摄纪录片致力于还原美国现代史的举动,斯通介绍说:"布什政府感觉到,回到美国帝国主义原点进行思考十分重要,而这个原点正是原子弹爆炸."

英国《金融时报》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撰稿

美国国家安全局现在拥有东德秘密警察只有在梦里才会有的监听设备……奥巴马坚持不懈地在全球追捕斯诺登,只是令美国耻辱的*新例证.奥巴马极为无情地强迫绝食抗议者进食,并起诉泄密者.在为曾经引人自豪的美利坚共和国钉上*后一颗棺材钉之前,奥巴马有必要三思而后行.

美国《星条旗报》

斯通建议日本脱离与美国的防务协定.他说:"他们首先应当为自己曾经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以及在那里杀戮过的人们向中国道歉……之后中国会以不一样的眼光看待日本."

《一分为二》(drawing the line)作者 卡罗琳艾森博格

很多书描述过美国干涉他国和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事件,但主流的历史观点仍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坚持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国家,全世界的人民和国家都仰仗美国维护和平和捍卫自由.本书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打破这种成见,让读者重新定义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每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学到一些新知识,并且审视很多已成定论的观点.

国际著名政治心理学家、《思想变革和全能主义心理学》(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作者 罗伯特杰利夫顿

作者大胆地回顾了美国历史上*为惨痛的一段经历.他们对于核威胁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他们指出,我们曾经差点利用自己发明的技术毁灭整个人类,这种荒诞令人震撼.借用启蒙运动的格言:"勇于求知",我们从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将成为智慧的源泉.

《牛仔共和国》(cowboy republic)作者 玛乔丽科恩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著作之一.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纠正了大众误解,我们以前总认为美国一直是促进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记录了美国

帝国主义的严重后果、美国犯下的战争恶行、以"反恐"为名侵犯公民自由的真相.当美国人准备毫不犹豫地接受美国唯我独尊的见解时,这本书给人们泼了盆冷水.

《纽约时报》畅销书 《大洪水》(the great deluge)作者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本书勇敢地揭开了外交政策的神秘面纱,深入剖析了美国丑陋的军国主义……你的书架上应该放一本如此生动的左派读物.

美国著名时政脱口秀主持人 比尔梅尔("彪马叔")

终于盼来了一本敢于挑战美国近代史公认版本的秘史.这是近百年来*具颠覆性的图书之一.

经济政策分析员、《收购美国》(taking america)作者 杰夫马德里克

如果我们不知道美国的过去,就无法掌控美国的未来.在《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中,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揭开了20 世纪美国历史的层层神秘面纱.有人将感到惊讶,也有人将觉得愤怒.大部分人将理解自己的国家能够变得更美好,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世纪继续前进.

美国前军事分析师、"五角大楼文件"泄露当事人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美国左翼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肯定会喜欢这本关于"美利坚帝国人民历史"的书.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实在精彩绝伦,堪称一流杰作!

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普罗米修斯》(american prometheus) 合著者 马丁舍温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的《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本世纪*重要的历史著作.

《越南战争》(the vietnam war)作者 玛丽莲杨

库茨尼克和斯通充满激情地讲述了美国的一段秘史,披露了美国唯我独尊和主导全球行为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本书思路清晰、文字优美、论证全面,绝对让你手不释卷.

著名朝鲜战争史专家、《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作者 布鲁斯卡明斯

这是一部很有思辨性和吸引力的作品.它大胆、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历史和维系美帝国的基础,是同类书中里程碑式的巨著.本书描述的重要历史以民为本,旨在维护人民利益,更应推而广之.

和平运动研究专家、《统一世界或毁灭世界》(one world or none)作者 劳伦斯惠特纳

本书聚焦美国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以及当政者面临的抉择.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对民族主义所谓的历史论述进行了批判.他们提醒我们,除非美国鼓足勇气面对现实,否则永远只能生活在幻想之中.

《通往塔利尔广场的道路》(the road to tahrir square)作者 劳埃德c. 加德纳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做到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描述了20 世纪美国的政治历史,清晰地描绘美国如何通过有所意图的决策发展成一个帝国,即使在不同党派当政时他们也从未放弃捍卫帝国权益.本书精彩地阐述了美国不为人知的历史.

《原子外交》(atomic diplomacy)作者 加尔阿尔佩罗维茨

庄重对待历史的人们应该直面书中意义深远的挑战,而不是刻意回避或试图诋毁.斯通和库茨尼克不仅提出尖锐的问题,还回答了所有正确的问题.

作者简介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奥斯卡*佳导演、*佳编剧
★在中国*知名的美国"老愤青"
★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
奥利弗斯通是世界影坛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编剧和作家.其作品多为政治、战争或人性题材,包括"越战三部曲"(《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刺杀肯尼迪》、《华尔街》、《天生杀人狂》等.
斯通曾参加越战并负伤,因而在其作品中注重对社会进行反思,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许多人深受他启迪,称其为"当代海明威".
《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其*新作品,该书比同名纪录片更为详实精彩,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迅速窜上亚马逊畅销榜和《纽约时报》畅销书.
彼得库茨尼克(Peter Kuznick)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美国高级核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历史学家协会杰出讲师
彼得库茨尼克是一位历史教授,写过关于科学、政治、核能历史以及冷战文化方面的大量作品,包括《超越实验室: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中的政治活动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