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中国蒙难-美国外交官谢伟思传
读者评分
4.9分

为中国蒙难-美国外交官谢伟思传

豆瓣8.0分,谢伟思是40年代美国驻中国外交官中唯一认识到中共力量的人,并曾多次劝说美国政府改变单一扶持蒋介石政府的外交模式,随着内战的失利……

1星价 ¥16.2 (3.3折)
2星价¥16.2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3条)
ztw***(三星用户)

为中国蒙难-美国外交官谢伟思传

为中国蒙难-美国外交官谢伟思传。非常厚的一册16开新书。

2023-11-04 09:46:15
0 0
ztw***(三星用户)

值得一看,了解中国革命

2023-01-23 10:42:3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40383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515403830 ; 978-7-5154-0383-0

本书特色

本书为美国外交官谢伟思的传记。他亲历了20世纪40年代中美关系的转折,并在其中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他随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达3个月,并作为其中唯一的外交官员,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多次长谈。其中,与毛泽东的谈话多达50多次。他认识到中共潜在的力量,富有远见地预测,如果美国一味扶持蒋介石,会导致中国内战的爆发,结果很可能是中共获胜,而使美国*终失掉中国。因为40年代与中共的近距离接触,在美国他被斥为“共产主义的同情者”,成为美国“丢失中国”的替罪羊,后半生一再被麦卡锡主义纠缠,甚至被国务院除名,失去外交官的资格。直到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关系正常化,他才重新得到认可。
  本书通过谢伟思的一生,展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曲折变化。其中的细节和时代的氛围非身处其中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内容简介

一个天真的美国人,一个地道的“中国通”,是如何卷入时代的大漩涡?一个外交官的命运,是如何折射出那个时代国民党与共产党、中国与美国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他成功预言了中共革命的胜利,却没能*终影响战后中美关系和亚洲格局的历史走向,其原因何在?他是“共产党的同路人”,还是“共产主义的同情者”?抑或只是那个时代全球知识分子整体“左倾”的一个特殊样本?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探寻其中的真相。


目录

引 子
 **章 有人敲门
 
**篇 中国人
 
 第二章 川渝之路
 第三章 万里赴戎机
 第四章 异域风流
 第五章 蒋委员长
 第六章 毛主席
 第七章 十月危机
 第八章 华盛顿的宠儿
 第九章 大使偏执
 第十章 告别中国
 
第二篇 旋 涡
 
 第十一章 fbi的陷阱
 第十二章 会合
 第十三章 疑案
 第十四章 fbi嫌疑人
 第十五章 清水芙蓉
 第十六章 风云集
 第十七章 暴风骤雨
 第十八章 调查
 第十九章 听证会
 第二十章 地狱边缘
 第二十一章 行刑队
 
第三篇 昭 雪
 
 第二十二章 长期斗争
 第二十三章 不甘退休
 第二十四章 新生
 
后 记
注释说明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谢伟思是美国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外交官,他是来华传教士的儿子,生在四川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青年时代赴美求学,抗战期间被派回中国,从事外交工作。

  

  谢伟思曾克服重重阻力,在延安住了三个月,**次与毛泽东谈话,两人聊了足足8小时,以后双方交谈过50多次。谢伟思*早提出“抗战”结束后中国可能发生内战,美国应改变全力支持蒋的外交策略,因为蒋政府已彻底腐败,扶持这样一个不被人民尊重的政权,可能会使美“失去中国”。

  

  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巡回演讲,罗斯福将蒋领导下的中国包装成民主样板,与美国不相上下,这极大地误导了美国公众的看法,没有人重视谢伟思的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1942》中那个率先将河南大饥荒的消息报道给世界的记者白璧德,其实是听从谢伟思建议才去采访的,此前谢伟思已实地考察过。

  

  为摆脱国民党宪兵的暗中监视,谢伟思充分利用父亲在中国的人脉资源,发现了很多蹲在办公室里的外交官们不了解的东西。在西北,他亲眼看到黑市上到处是美援物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尚有斗志,可此时却专心准备内战,蒋把精锐部队与美式武器都藏起来,拒绝投入到战斗中。蒋军对日军情况完全不了解,相反,共产党的游击队由于常对日作战,提供的情报价值极高,在营救美国飞行员的过程中,共产党表现出色,他们完全免费,与国民党动辄狮子大开口截然不同。

  

  在延安,谢伟思感受到了共产党军队的勇气、廉洁、忠诚与朴实,这里有200名以上的日军俘虏,而在重庆,一切迥然不同。

  

  谢伟思不赞同共产主义,但他是现实主义者,他发现中共与斯大林决不能画等号,他相信,如果发生内战,延安一定是*终的胜利者。其实,当时延安对美国颇有好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议去美国面见罗斯福,以争取援助。

  

  谢伟思写了很多报告,遗憾的是,他被看成是亲共分子,蒋介石视他为眼中钉,加上罗斯福派来奇葩的赫尔利担任大使,美国错过了与延安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随着美国外交政策“一边倒”,一次次伤害了延安的信任,历史终于走进难局。

  

  令谢伟思意外的是,不久他被联邦调查局指控为共产党间谍,虽然法庭认为证据不足,拒绝起诉,可他的外交官生涯受到严重影响,在麦卡锡时期,他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直到尼克松访华,才被真正“解冻”。

  

  本书展示了谢伟思跌宕起伏的一生,但对中国读者来说,书中*有趣的部分是对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末期的描绘。近年来,受“民国热”影响,颇形成了一批“果粉”,常常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理解过去,这就让历史犹如翻来翻去的烧饼,在不同解释间反复折腾。本书提供了当事人许多冷静的观察,可以让人们少几分火气,多几分追寻。

  

  读史是件有趣的事,没必要被争吵与坏情绪纠缠。本书是2010年道格拉斯狄龙奖获奖作品,确属难得的大手笔。 ---北京晨报

作者简介

琳 乔伊纳(Lynne Joiner),康奈尔大学毕业。广播记者、新闻主持兼文献片制片人,美国艾美奖(美国电视界*高奖)获得者,现居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基督教科学箴言电台(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Radio)、新闻周刊(Newsweek)、洛杉矶时代杂志(Los Angeles Times Magazine)等多家媒体任职,现为上海电视台国际频道传媒顾问。
  张大川(1965—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员,主要兴趣是翻译实践。长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期刊《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做文献翻译,已发表80余万字。已发表的译著主要有:《谁得到了爱因斯坦的办公室?》、《网:往返于电气时代与石器时代的知识巡游》、《一步之差》等,约200万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