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史何以需辨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011009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71
- 出版时间:2014-07-01
- 条形码:9787101100945 ; 978-7-101-10094-5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华戏剧学丛刊(**辑)第七种,主要就“戏史何以需辨”这一主题所做的思辨性论文集。作者认为戏剧研究首先应辨明两种戏剧史观,一种是作为戏剧文学的史,一种是作为戏剧样式写成的史,前者以文学为中心,后者以表演为中心,只有实现“诗本体观”向“剧本体观”的转变,才能实现戏剧回归表演艺术的本质。作者联系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由上古“变相祭祀”、先秦的“乐舞戏”、巴蜀的目连戏以及《白兔记》《西楼记》等论题出发,阐发戏史需辨的实证精神,呼吁戏曲研究要从其本质为表演艺术的角度,要从众随俗,以演为本,切忌把戏曲研究拉入案头研究死胡同里。本书思辨性较强,其戏剧观是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里的戏曲观念的颠覆,因而是一本较有深度的戏剧理论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戏剧学丛刊(**辑)第七种,主要就“戏史何以需辨”这一主题所做的思辨性论文集。作者认为戏剧研究首先应辨明两种戏剧史观,一种是作为戏剧文学的史,一种是作为戏剧样式写成的史,前者以文学为中心,后者以表演为中心,只有实现“诗本体观”向“剧本体观”的转变,才能实现戏剧回归表演艺术的本质。作者联系中国戏曲发展的实际,由上古“变相祭祀”、先秦的“乐舞戏”、巴蜀的目连戏以及《白兔记》《西楼记》等论题出发,阐发戏史需辨的实证精神,呼吁戏曲研究要从其本质为表演艺术的角度,要从众随俗,以演为本,切忌把戏曲研究拉入案头研究死胡同里。本书思辨性较强,其戏剧观是对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里的戏曲观念的颠覆,因而是一本较有深度的戏剧理论著作。
目录
总序戏史何以需辨 戏史何以需辨 古代戏曲研究的检讨与展望 由“变相祭祀”到戏剧(论纲) 《先秦乐舞戏剧大事年表》序 书《巴蜀目连戏剧文化概论》后 郑之珍所据“陈编”臆说 在里程碑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书廖著《中国戏曲发展史》后 学习《昆剧演出史稿》的点滴体会——为悼念陆萼庭先生作 行年七十,而知六十九年之非——重读周贻白先生的《中国戏剧史》元明剧作谈琐 “琼筵醉客”别解 《白兔记》和由它引起的一些思考 畸形发展的明代传奇——三种明刊《白兔记》的比较研究 《西楼记》及其作者袁于令 杜丽娘情缘三境以史为鉴话当今 由看不懂“戏剧戏曲学”说起——在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新世纪傩戏学发展刍议 沪剧“西装旗袍戏”的定性问题 为可能有的*大观众群服务——由观览“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想到的 “不可孤芳自赏,尤宜曲高和众”——昆曲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断想 戏曲艺术的宫殿是由演员支撑起来的 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从众随俗——由周信芳先生想到的 再谈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从众随俗 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附录 陈多先生主要著述存目 不疑处有疑——陈多先生学术思想述评后记
作者简介
陈多(1929—2006)福建福州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1950年毕业于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后,即留校任教。曾任戏剧文学系主任,上海戏曲学会会长。被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自撰及与他人合作写的著作有:《李笠翁曲话(注释)》《剧史新说》《剧史思辨》《陈多戏曲美学论》《王骥德曲律(注释)》《中国历代剧论选注》《现代戏剧家熊佛西》《中国京剧》。
-
艺术教育
¥7.0¥26.0 -
奇普.基德的设计世界:关于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尼尔.盖曼.伍迪.艾伦等作家的书籍设计故事
¥45.6¥169.0 -
观众心理美学
¥8.0¥29.8 -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
¥3.0¥12.0 -
(精)莫奈手稿
¥45.3¥138.0 -
宋苏轼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4¥20.0 -
绯闻艺术史
¥23.1¥68.0 -
上下五千年(上中下)
¥44.1¥58.0 -
人物造型解剖(九品)
¥11.6¥45.0 -
(精)哗众取宠(八品)
¥18.9¥59.0 -
王翚山水册页选2
¥2.4¥5.2 -
纸上交响(平装)
¥9.9¥23.0 -
宋黄庭坚徐纯中墓志铭
¥2.3¥7.8 -
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形态
¥21.5¥58.0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2.0¥5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名画中的狗(八品)
¥23.8¥68.0 -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八品)
¥18.6¥58.0 -
花与女组画
¥4.3¥4.8 -
欧洲电影备忘录
¥14.0¥29.8